养老护理

搜索文档
00后在养老院,像哄孩子一样哄老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6-28 13:5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550万,其中能照顾失能老人的专业护工更为匮乏,新增老年护理员流失率为40%-50%[44] - 2025年上半年养老看护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29%,但年轻人从业意愿下降[45] - 北京地区应届生进入养老护理岗位工资约5000-6000元/月,主要竞争力在于包食宿[47] - 行业面临"招年轻人难、留年轻人更难"的困境,10位实习生最终仅能留下1位[41][46] 00后护理员群体特征 - 00后护理员需克服"屎尿屁"等生理不适,通过带教老师逐步适应护理流程[21][24][25] - 年轻护理员流动性极高,某院校60余名毕业生仅留存不足10人,12名实习男生仅1人转正[42] - 00后护理员普遍存在心理落差,面对失能老人照护、夜班等场景易产生退缩[45] - 部分优秀00后护理员被纳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8个月即进入"执行院长候选人"序列[38][48] 专业技能要求 - 护理员需掌握翻身、搬运等体力技术,日本71%护工患有腰痛职业病[26] - 需具备处理认知症老人突发状况的能力,如调解争吵、理解肢体语言等[32][34] - 要适应老人缓慢的生活节奏,如喂食流食需30-60分钟/次[31] - 需学习学校未教授的实操技能,如打鼻饲、换尿袋等医疗护理技术[44] 职业发展路径 - 头部养老机构实施五年培养计划,管理者多从实习生培养而来[48] - 护理员晋升通道包括从普通护理员到护理组长等管理岗位[44] - 行业亟需具备成本管控、人力资源管理等综合能力的管理人才[48] - 年轻护理员因执行力强、学习能力突出更易获得晋升机会[38] 社会认知与行业前景 - 社会对养老护理职业存在偏见,普遍视为"伺候人"的低端工作[45] - 行业管理者认为"有00后,养老行业才有未来"[48] - 护理质量核心指标包括老人体味控制与褥疮预防[26] - 随着老龄化加剧,00后护理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7]
为爱坚守 5位民政系统代表共话民生福祉
新华网· 2025-05-21 00:09
民政系统代表工作成果 -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科长黄会青32年专注罕见病治疗,带领团队诊断20余种罕见病,帮助多名患病儿童融入社会 [2] -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晓霞23年落实低保政策,构建县乡村三级救助窗口,组建71支快速响应队 [2][3] - 山东省菏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吴波17年创新推行市级统筹管理流浪乞讨人员信息,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救助网络 [4] - 上海市闵行区婚姻登记中心完成2022年"全市通办"、2023年"跨省通办"、2024年涉外婚姻登记试点工作 [6] -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护理组长邱丽芸12年服务500多位老年人,开展"银龄守护行动"提供6200人次上门服务 [7] 民政服务创新模式 - 甘泉县推广"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模式,融合10余个部门40多个救助项目 [3] - 菏泽市探索"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救助站"联合巡查模式 [4] - 闵行区成立"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幸福充电站服务在沪青年 [6] -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创建工作室开展社区延伸服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7] 行业发展动态 - 婚姻登记服务实现全国通办后需加强婚姻家庭辅导师培训应对各地风俗差异 [6] - 养老护理行业获得国家重视,发展途径拓宽,职业荣誉感提升 [7] -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老年人患病率达95%,凸显专业护理需求 [7]
为养老护理人才开拓更广天地(快评)
人民日报· 2025-05-09 05:52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护理需求 -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1亿人 其中失能失智老人约4500万人 养老护理需求日益增长 [1] - 目前仅有248万余人次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 [1] 银发经济规模与增长潜力 - 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已达约7万亿元 到2035年有望达30万亿元左右 [1] - 养老护理等生活服务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大机遇 [1] 养老护理人才发展现状与挑战 - 养老护理人才数量偏少 流动性大 缺乏标准化培训 服务质量差异大 [1] - 需推动从业人员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1] 政策支持与人才培养举措 - 国务院发布就业创业实施方案 围绕养老等重点民生服务促进就业 [2] - 民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2] -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 [2] 地方实践与创新案例 - 上海打造"虹口养老照护师"劳务品牌 一线护理员月收入超9000元 [2] - 广东198所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在校生超过16万人 [2] - 北京对应届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最高6万元一次性奖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