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健康

搜索文档
应对“1:2抚养比”焦虑:大都会人寿联合五道口建言强化养老金融创新
华尔街见闻· 2025-06-11 18:38
人口老龄化趋势 - 国家统计局预测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3.5亿 [1] - 30年后国内家庭抚养比或将达到1:2 [1] 养老焦虑现状 - 受访人群普遍对养老感到焦虑 [1] - "家庭支持不足"是各年龄段养老焦虑的核心 包含有子女负担、缺乏家庭关怀、独居风险 [2] - 70、80后"夹心层"面临子女教育、父母赡养双重压力 [2] 养老金融现状 - 超七成家庭养老金融产品年支出在5000元以下 其中2000元以下的占三成 [2] - 年收入20-50万元家庭超六成不愿支出养老金融产品 [2] - 养老保险产品存在巨大优化空间 需兼具普惠性、安全性和长期性 [2] 养老金融建议 - 建议从养老金融体系制度建设、公众金融素养教育、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综合发力 [2] - 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应来源于市场 更贴近公众需求 [2] - 需合理规划家庭财务 制定科学养老储蓄计划 注重资产多元化配置 [2] - 养老准备应尽早开始 涉及家庭全生命周期现金流规划 [3]
鞠建东:老龄化风险下的中国家庭养老金融健康机遇与挑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09 19:13
养老金融的重要性与现实背景 -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二十余年,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形势严峻[5] - 亟需构建完善的养老金融教育体系,提升国民养老金融素养和家庭金融健康水平[5] - 研究家庭养老金融健康问题对提升养老保障质量、优化财富配置效率、增强社会韧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5] - 全球老龄化浪潮带来经济增长潜力减弱、社会保障体系承压等挑战,但也蕴藏新的发展动能和社会结构重塑机遇[5] 养老金融健康的多维价值 - 国家层面:关乎金融体系长期安全与稳定,是深化金融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6] - 社会层面: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基石[6] - 个体和家庭层面:直接影响养老韧性与风险承受能力,决定生活质量和安全感[6] 从国际视角思考中国养老金融发展 - 养老体系构成:分为政府养老、家庭养老、个人养老和市场主导的金融养老四类,需解决金融养老与其他养老方式的有机结合问题[6] - 城乡养老差距:农村居民依赖土地承包制度养老,金融养老需兼顾城乡,缩小保障差距以推动共同富裕[7] - 养老与金融的平衡:养老本质是稳定与安全,金融追求增值与效率,需借助金融工具提升养老保障水平而非让金融收益主导社会功能[7] - 人口出生率下降:养老金融体系需与人口战略协调发展,间接缓解生育意愿下降带来的社会结构性问题[7] - 低风险特征:养老金融需高度防控风险,尤其在农村地区设计低风险、可持续的金融产品[8] 技术发展与养老金融融合 - 新技术重塑养老服务样貌,为金融产品设计和供给模式带来新挑战[8] - 需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实现融合,将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财富管理整合为一体化解决方案[8] 调研报告与活动背景 - 《中国家庭养老金融健康指数调研报告》由美国大都会集团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清华金融评论》共同策划发布[5] - 报告旨在通过系统数据与科学建模增强社会对养老金融健康的关注,推动金融素养提升及行为改善[5] - 活动汇聚养老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及三百余企业代表,探讨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与未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