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顺周期
搜索文档
价格因子企稳+机构持仓筑底,看好顺周期布局窗口期
国联民生证券· 2025-11-11 15:0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建议:强于大市(维持)[7] 报告核心观点 - 社会服务板块机构持仓处于历史底部,行业基本面已筑底企稳,10月物价指数企稳回升是消费市场回暖的微观映射,看好顺周期布局窗口期[4][10] - 建议围绕“内需顺周期+优质新消费”两大方向进行布局[4][10] 大盘跟踪:机构持仓处于历史底部 - 行情复盘:2025年初至今社会服务板块涨跌幅为+9.12%(截至报告另一处为+11.40%),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20位(另一处为第19位),相对沪深300收益为-9.78%(另一处为-7.92%)[8][13] - 基金持仓:2025Q3社会服务板块基金配置比例为0.46%(环比下降0.64个百分点),剔除美团-W后持仓比例为0.4%(环比下降0.21个百分点),已处于历史低位[8][17] - 宏观数据:10月CPI同比上涨0.2%(由降转涨),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PPI环比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同比降幅连续第3个月收窄[8][22] 子行业分析:行业基本面已筑底企稳 - 人服:企业招工前瞻指数边际改善,2025年6-8月指数分别为49.1、44.5、44.07,9月-10月分别恢复至50.49、54.87[9][29] - 酒店:伴随低基数和需求端企稳,酒店大盘RevPAR增速环比改善,2025年第40-44周RevPAR同比增速分别为+7.0%、+5.5%、+0.4%、+2.8%、+5.5%[9][34] - 免税: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执行首周(11月1日-7日),监管免税购物金额5.06亿元,购物人数7.2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4.86%、3.37%[9][50] - 餐饮:10月CPI服务价格由降转涨,结合2022-2024年数据,就餐价格走低是制约餐饮收入增速的主要因素,当前客单价压力最大阶段或已过[9][52] 投资建议与推荐公司 - 推荐经营持续改善、轻资产化带来利润率上行空间的酒店龙头华住集团[4][10] - 推荐IP运营能力优且国内外门店经营持续修复的名创优品[4][10] - 推荐门店模型持续优化提效且估值具性价比的锅圈、绿茶集团[4][10] - 推荐创新能力强、品牌势能突出的新消费头部公司老铺黄金[4][10] - 建议积极关注板块筹码好、出现明显改善趋势的个股:中国中免、首旅酒店、锦江集团[4][10]
周周芝道 - 下半年展望大浪潮之下的小回摆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全球资本市场、中国和美国等国家的股票、债券市场,以及科技、新消费、创新药、地产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宏观经济与资产定价 - 全球宏观经济周期与资产定价脱离传统规律,需关注科技、新消费和创新药三大主线及美国信用资产走弱影响,这些主线在不同国家、时间和资产中共振现象各异[1][7] - 2025 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表现紊乱,美股先跌后涨,欧股表现良好,中国股票风险偏好提升,科技、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亮眼;中国债券交易流动性,美债和美元同步下跌,避险资产表现优异[1][9] - 2025 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及资产配置展望为“大浪潮和小回摆”,全球经济发生三个根本性变化,即全球财政趋势进入新阶段、美国信用资产走弱、中国财政转型[3] - 小回摆指资产上下半年表现可能逆转或变化,下半年预计较为平稳,不出现大幅度波动[10] 不同国家资本市场表现及定价逻辑 - 上周全球资本市场交易方向受中东地缘政治博弈影响,中国股市整体偏空,银行和科技板块表现较好,医药和新消费板块不佳,债券市场表现不错;美股小幅震荡,美元强势上升,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按兵不动,但官员称 7 月最快可降息[2] - 2025 年中国资本市场不反映基本面,债券市场交易流动性;海外资本市场定价美国信用资产脆弱性,资金流向替代货币资产[1][11][12] 宏观主线与经济走势 - 上半年贯穿经济走势的三条宏观主线为科技、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美国信用资产走弱也影响资金流向[13] - 中国地产市场距离企稳还有距离,利率不够低,内需顺周期难以启动,上半年表现好的板块是流动性驱动,与内需顺周期及基本面关系不大[1][14] 政策框架转型 - 中国政策框架转型,关注科技制造升级、传统增长模式转型、国际支付体系重塑和人民币国际化,而非短期逆周期刺激[1][15] - 内需顺周期难以靠政策挖掘,需找到中国潜在增长方向,螺纹钢价格表现可验证[16] 财政政策变化及影响 - 全球财政趋势进入新阶段,大财政时代过去,各国财政政策边际变化,美国财政扩张后收缩,日本缩表并提升利率,欧洲扩大财政支出[3] - 贸易战影响股票市场、实体经济和金融博弈,已落脚到美国信用资产[3][28] - 2025 年下半年美国信用资产可能弱于上半年,美元指数震荡,美股底层逻辑坚实,美债表现预计好于上半年[30] - 中国债券市场或受益于出口下降和地产压力,股票市场不建议做多内需顺周期板块,应关注结构性轮动机会[31][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通货紧缩问题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而非产能过剩[33] - 美日欧当前高通胀由疫情后大规模财政刺激、人口结构变化、俄乌冲突及全球供应链重塑等因素共同作用[34] - 美国财政问题与美元作为全球信用货币相关,只要美元广泛认可和使用,不会出现严重问题[35] - 央行购买国债是中国未来趋势,中短期国债纳入存款准备金制度无必要[36][37] - 评估各国经济刺激手段有效性需考虑经济所处状态、基本驱动力等多因素,不能简单对比[38][42][43] - 买入国债成为当前重要策略,因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逆周期政策或采取托而不举方式[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