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

搜索文档
天下梯田何其多,紫鹊界梯田有啥特殊?
人民日报· 2025-10-05 15:19
核心观点 - 紫鹊界梯田凭借其悠久历史、巨大规模和独特的天然自流灌溉系统,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并通过管理创新与旅游开发应对劳动力流失等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2][3] 历史与规模 - 梯田群历史可追溯至先秦,盛于宋明,已历经2000余年,是多个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1] - 梯田周边延绵面积超过8万亩,核心景区面积超过2万亩,最高海拔达1585米,梯级数最多处超过1100层 [1] 技术与生态系统 - 梯田拥有独特的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依靠森林涵养、土壤储水和梯田层叠结构实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灌溉主要采用“借田输水”等低工程量方式 [1] - 通过修复46条总长1.6万米的小微水渠、修复1500亩抛荒梯田、核心生态区封山育林等措施,区域水源涵养能力提升35% [2] 文化遗产与荣誉 - 梯田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多项荣誉 [2] 劳动力挑战与管理创新 - 核心区从事耕种的农民中,60岁以上占比65.3%,50岁以下仅占6.6%,面临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的挑战 [2] - 为应对挑战,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实现一体化运作,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2] 旅游与体验开发 - 推出“沉浸式农耕体验”和青少年研学游,让游客参与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将梯田变为教育课堂 [3] - 启动“梯田守护者”认养计划,通过小程序使认养人可远程查看稻谷生长情况并在收获季获得产品 [3]
“青禾农遗行动:全球文化共栖”活动助力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交流互鉴
新华社· 2025-08-13 15:22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曾子心表示,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倡议的积极响应者和实践者,中国将切实推动农业文化遗产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宝贵资源,为维护世 界粮食安全、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上海8月13日电(唐斯琦、张璟怡)8月11日至13日,"青禾农遗行动:全球文化共栖"活动在 上海举行。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2025世界粮食论坛的配套活动,本次活动以"农耕文明"为纽带,通过实 地考察、国际青年圆桌对话会、共创营等形式,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全球青年行动创新联动。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高岸明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始终以活态传承加产 业赋能的东方智慧为世界作出贡献。"青禾农遗行动:全球文化共栖"活动是国际传播助力文明对话的创 新探索,通过多语种、多形态向世界传递农业遗产的智慧价值。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周利瑾指出,青年不仅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与受益者,更 是推动者。世界粮食论坛(中国)为青年提供了重要平台,鼓励他们深入探讨社会、经济与环境议题, 并提出面向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可持续创新的解决方案。 活动中,多国青年代表围绕农 ...
甜透天山!广东荔枝北上新疆“撒糖”|舌尖六味·尝尽岭南①
南方农村报· 2025-06-19 20:05
广东荔枝产业概况 - 广东荔枝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遍及全省97个县(市、区)[12] - 荔枝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一[12] - 全球流通的荔枝中每三颗就有一颗来自广东[13] - 产业已形成从粤东西北到珠江三角洲的百万亩荔海连绵带[13] 品种与供应链优势 - 拥有妃子笑、白糖罂、糯米糍等300多个品种[16][17] - 品种成熟期自西向东次第展开,形成长达2.5个月的赏味期[17] - 冷链保鲜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保持荔枝新鲜度[18] 历史文化价值 -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唐代起成为皇家贡品[19][20] - 形成"一骑红尘妃子笑"等文化典故[20] - 2020年岭南荔枝种植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1] 市场推广活动 - 6月26-30日将举办"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食品专场活动[3] - 作为2025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配套活动[4] - 现场设置荔枝科普区和品种"味觉矩阵"[25] - 实现广东新鲜荔枝直供新疆市场的突破[10][26]
农耕智慧 历久弥新(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9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拥有独特的"天把式"高空作业和高杆吊枝等农作法 [2] - 采用掸花震虫和烟汁杀虫等绿色植保措施,复合种养、以水带肥等生态庭院模式 [2] - 保留土窖贮藏的传统保鲜方式,形成青山作屏、黄河为带的壮观景观 [2][4] - 孩子们在梨树下玩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6]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基于鱼、蚌互利共生原理和附壳珍珠养殖技术 [6] - 形成涵盖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复合养殖系统 [6] - 德清欧诗漫珍珠博物院展示一艘镶嵌超200万颗珍珠的宝船 [8] - 民间舞蹈《珍珠奇缘》展现当地深厚的珍珠文化 [10]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位于福建省福鼎市,拥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国家级良种 [10] - 保留传统有性繁殖方式,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和立体景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0] - 2024年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1.91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约155.18亿元 [11] - 江美村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产值近3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1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三项遗产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5] -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项,数量稳居世界首位 [15] - 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农产品品牌价值增幅在10%至30% [16] - 保护与利用对当地居民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 [16] - 我国出台全球首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促进保护与传承 [16]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再扩容,农业“三大新名片”背后蕴含哪些千年生态密码?
中国经济网· 2025-05-29 17:40
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与地位 - 中国新增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总数达25项 保持世界首位 [1] - 新增遗产包括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1]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为兼具历史人文价值与持续生产功能的农业生产系统 [1] 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特点 - 中国农耕文明包含梯田耕作 稻鱼共生 生态理念 村规民约等多维度智慧 [1] -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源自南宋 持续突破珍珠质量提高技术 为全球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1] -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系统包含7万亩梯田 12.7万亩森林 752公里灌溉渠 形成立体生态系统 [2]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红河哈尼梯田开发梯田红米 旅游 直播电商等产业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7.9万人次 旅游收入2.12亿元 [2] - 福鼎白茶产业链延伸至食品加工 物流 餐饮住宿等行业 创造就业增收机会 [2] - 部分特色农产品因知名度不足导致价值未充分释放 [2] 政策支持与保护措施 - 中国2012年启动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 已认定7批188项 [2] - 2015年颁布全球首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 2016年起多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 - 当前保护工作存在法律法规覆盖不全 民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2] 可持续发展路径 - 需结合现代科技与管理手段 如利用互联网推广梯田 古村落等资源 [2] - 通过产业链延伸挖掘农业多重功能与多元价值 [2] - 农民作为保护主体需确保其切实受益 实现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