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荔枝

搜索文档
燃!农业铁军出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3:12
编者按: AI重构农业有多野?科技种田有多"潮"?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南方财 经全新推出"粤来粤好百千万·农业科技"系列内容,带你走进100个农业科技应用场景。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 在实验室的显微镜前,在无人机的操控屏下,在深海养殖平台旁,在丰收的田埂上, 一路向前,从不停歇。 他们告别军营,褪下戎装,投身"农"门,却本色不改。 他们说,阵地变了,冲锋的姿态永远不变。 他们用当年在军营里练就的"硬骨头",啃下农业科技的"硬堡垒", 为乡村振兴写下最坚实的注脚。 他们,是农业战场上的科技尖兵, 他们,是岭南大地上的"农业铁军"。 "我们的木本饲料,把桑树变成饲料,获得了教育部奖励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志强—— "坚守农业,一定要像在部队那样不怕苦不怕累,保持传统作风,才能够跟农业打交道,因为 干农业是非常辛苦的!"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广州2022年度最美红棉老兵钟远文—— "退伍不褪色,部队教会了我坚韧不屈,我要用部队的冲劲,把广东荔枝推出去,让全国人民 都尝到广东荔枝的甜。" 他们以"12221"市场体系,为"东方爱情果"等岭南佳果构建 ...
东方爱情果“圈粉”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6 17:18
广东荔枝出口增长与市场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广州出口荔枝1099.3吨,同比增长2.5倍,东盟为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比增长2.3倍),美国跃居第二大市场(同比激增26倍),对英国出口同比增长43.2% [1] - 截至7月21日茂名荔枝出口7070.6吨(同比增长140%),货值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 [1] - 广东荔枝已出口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妃子笑、白糖罂等优质品种受国际市场青睐 [1] - 近年广东荔枝年出口量超8000吨,占全国荔枝出口总量55%,带动180万荔农受益 [1] 产业升级的三重突破 品质标准化 - 广东拥有全国最丰富的荔枝种质资源、最广适栽地域及最大产量规模,4-7月可实现品种轮番上市 [5] - 妃子笑、黑叶荔枝因果皮厚、易保鲜最受海外欢迎,甜度20-24度的白糖罂成为新出口主力 [5] - 冰荔、迟美人等娇贵品种通过冷链升级实现出口突破 [5] 技术革新 - "冻眠荔枝"技术通过超低温冷冻实现四季供应,解冻后仍保持鲜果状态 [5] - 精深加工产品如荔枝醋、荔枝果汁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差异化卖点 [5] - 深圳至新加坡的出口案例显示:采摘后5小时可完成打包发运,24小时内完成跨国运输 [6] - 海关通过"云签发"模式使通关效率提升20%以上 [6] 营销模式创新 - 中荔集团构建覆盖泰国头部商超、批发市场、TikTok电商的分层营销网络 [7] - 东莞农户通过跨境电商实现荔枝直发迪拜的C2C模式 [7] - "广东荔枝号"主题航班和全球地标广告推动品牌国际化 [9] 品牌建设与国际对标 - 推出"东方爱情果"品牌IP,融合杨贵妃、苏东坡等历史典故及岭南婚嫁文化 [11][12] - 通过胡润挑战赛、名人代言(钟楚曦)、影视剧(《长安的荔枝》)等营销活动提升高端定位 [12] - 对比猫山王榴莲的成功路径,强调需建立品种专利、产地认证和分级制度 [12] - 镇隆成为广东唯一拥有国家级地理标志、GAP和区域公用品牌三重认证的产区 [13]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国际市场上缺乏明确的产品分级制度,海外消费者对品种差异认知不足 [9][13] - 部分产区仍存在分散化种植问题,需推进标准化管理(如镇隆示范园的全程品控体系) [13][14] - 需加强市场教育以扭转认知误区(如高端品种"观音绿"因外观被误判品质) [13]
产业机遇与出海挑战下,速览广东经济2025上半年成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22:57
0:00 广东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 表现如何 广东全省GDP同比增长4.2% 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这种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要把它放在特定背景下 这上半年全球市场发生了两件关系广东经济的大事 一个机遇,一个挑战 3分钟带你看懂 2025年上半年 机遇是横空出世的DeepSeek 让全球重估中国科技资产 广东作为科技大省 在AI、人形机器人等热门赛道上发展迅猛 上半年新动能产业增加实现快速增长 多个高技术产品贡献了2025名场面: 众擎机器人首次实现前空翻,迈出了机器人历史上的一大步 越疆科技实现了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 花市上里掂机器人兄弟和市民亲切握手 微信全面接入DeepSeek…… 至于挑战 则是捉摸不透的美国关税政策 挑战着全球贸易体系 民营企业稳居第一大贸易主体地位 上半年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64.2% 外商投资企业增长最快 在这种背景下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 今年前6个月 广东外贸进出口4.55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4% 增速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2.89万亿元,依然实现正增长 六个月来进出口1.42万亿元,增长5.5% 除了科技和外贸 内需问题也备受关注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 上半年广 ...
开平打造“媒体+”多元矩阵,助推“土特产”破圈出彩
南方农村报· 2025-07-18 11:32
品牌升级 - 马冈鹅占据广东烧鹅市场70%份额,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6亿元[11][12] - 打造"马冈优品"行政区品牌,构建"行政区品牌+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集群模式[13][14] - 推出马冈鹅区域公用品牌标识、IP形象"M.Goose"及"冈小鹅"文创产品[15][16] - 品牌曝光渠道包括东莞食博会、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广州塔、央视等[17][18][19] 产品创新 - 推出"马冈鹅×广东荔枝"超级美食IP,登上小红书热搜榜[3][4][5] - 创新组合基于食材特性研发,马冈鹅高蛋白与荔枝维生素C形成健康搭配[21][22] - 形成"鹅荔CP"创意市集,吸引大量食客参与[3][4] 销售渠道 - 线下展销会单日接待专业客商超500人次,试吃品多次补货[26][27][28] - 线上布局"马冈优品馆"电商平台,覆盖微信、抖音、京东等渠道[29][30][31] - 参与白云机场、广交会等场景线上销售[31] 文旅融合 - 央视《三餐四季》节目深度报道开平美食文化[34][35][36] - 将农产品与侨乡文化捆绑,推出《开平味·鹅为先》系列融媒报道[39] - 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消费者从"吃产品"转向"体验文化"[38][39] 数字赋能 - 培育15名"乡村网红"参加省级培训,学习直播带货等技能[43][44][46] - 计划与小红书合作举办电商培训,探索创新营销模式[47] - 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数据分析,赋能产业升级[47] 政策支持 - 广东省推出全国首个"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省级文件[51][52] - 探索打造"小红书村""抖音村"等生产市场一体新模式[53][54] - 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产品与文化价值融合、多方力量融合[55][56]
“媒体+”助力“百千万工程”,全国首创激发无限想象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21:26
政策文件 - 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的"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政策文件《"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 [1] - 行动方案围绕"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提出8大重点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 [1] - 目标到2027年实现促消费、促外贸、促文旅、促农民增收、促媒体转型五大目标 [2] 战略定位 -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2024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 [2] - 广东作为媒体资源丰富的头部省份 推动传播主力军从"单一传播"向"全链条赋能"转型 [2] - "媒体+"将深度布局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注入新动能 [2] 实践案例 - 2021年2月南都、N视频参与广东菠萝"12221"市场体系建设 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3] - 2024年5月推出《广东荔枝的全球口碑》专题 推动荔枝文化出海传播 [3] - 通过"媒体+品牌"模式打造国际影响力"粤品" 建设出口"粤军"和海外"粤市" [3] 产业融合 - "媒体+产业"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实现媒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3] - 多媒体助力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发展 包括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3] - 媒体资源深度融合将创造价值蓝海 实现媒体转型与农业振兴的双赢 [3]
广东首创!“媒体+农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2:39
核心观点 - 广东推出首个省委农办与宣传部联合的"媒体+"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方案,系统性整合媒体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媒体+"赋能农业新路径 [2][3] - 方案提出通过"媒体+"打通七大领域(市场/文化/生活/产业/品牌/科技/智库),实现五大目标(促消费/外贸/文旅/农民增收/媒体转型),计划2027年前完成 [3][5] - 南方财经等主流媒体已开展实践案例:成立预制菜出海产业联盟推动年菜出口澳新、打造荔枝"东方爱情果"IP带动超万吨订单、建设农业AI实验室等 [6][7][12] 媒体+七大领域赋能体系 - **市场系统联动**:开展"南品北上、北品南下"开拓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市场,重点打造出口"粤军"拓展海外市场 [5][6] - **文化价值共创**:典型案例包括徐闻菠萝打造"菠萝的海"IP、中荔集团借助媒体将荔枝打入40多国市场 [7][9] - **产业深度融合**:预制菜产业成为重点,南方财经推动海外共享工厂落地,促进农业出海从产品向产业链升级 [6][12] - **品牌转化增效**:方案50次提及"品牌",要求媒体打造名栏目/新网红,如"小红书村"助仙品荔销量创新高 [7][9] - **科技协同创新**:建设"三农"文化数据平台,南方财经联合电信成立农业AI实验室开发智能应用 [5][12] 实施成效与机制创新 - 徐闻菠萝从滞销到全球畅销,湛江金鲳鱼/茂名荔枝通过"12221"营销体系扩大销售半径 [3][9] - 媒体破解农业信息孤岛:整合产销数据解决"盲目种被动卖"问题,文化赋值突破"优质难优价"困境 [10] - 主流媒体转型方向:从传播中心升级为服务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团队(内容策划/IP运营/数据分析) [11][13] - 产学研结合案例:南方财经与华农合办预制菜高级研修班,构建产业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12][13]
广东首创:“媒体+农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3 22:00
核心观点 - 广东推出首个省级"媒体+"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媒体系统性变革与乡村振兴结合,探索"媒体+"助力农业农村的新路径 [1][2] - 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促消费、促外贸、促文旅、促农民增收、促媒体转型五大目标,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2] - 广东将整合媒体资源能力,打通市场、文化、生活、产业、品牌、科技、智库七大领域,推动媒体从传统信息传播者转型为乡村价值"全链赋能者" [3] 媒体+七大领域 - 强化"媒体+市场"系统联动:开展"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系列活动,开拓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市场,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粤品" [4] - 加强"媒体+文化"价值共创:将千年荔枝文化底蕴与现代消费场景结合,构建"文化赋能+全媒传播+市场链接"的农业品牌升级闭环 [5] - 推动"媒体+生活"交融共生:让乡村成为向往的美好之地,如纪录片引流乡村游,衍生新消费形态 [8] - 促进"媒体+产业"深度融合:成立"广东预制菜出海产业联盟",推动农业出海从产品向产业链升级 [5] - 加速"媒体+品牌"转化增效:打造"东方爱情果"等新IP,直接带来超过万吨荔枝采购订单 [5][6] - 深化"媒体+科技"协同创新:推出"广东农业AI实验室",开发智能应用 [10] - 推动"媒体+智库"效能聚合:破除农业产销信息孤岛,解决农户"盲目种、被动卖"困境 [8] 实施成效 - 徐闻菠萝通过媒体打造"菠萝的海"品牌,打开全球销售市场 [7] - 遂溪县乌塘镇村民通过小红书变身种草官,仙品荔销量创新高 [7] - 广东荔枝依托媒体力量打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南方财经推动广东"金牌年菜"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落地海外共享工厂 [5] 媒体转型 - 广东主流媒体启动系统性变革,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模式 [9] - 媒体从传播中心升级为服务平台,形成内容驱动的新型营收结构 [10] - 采编队伍向内容策划、数据分析、IP运营等复合团队转型 [10] - 与高校合作开办产业高级研修班,培育复合型领军人才 [10]
董宇辉新账号上线,主播格局又变,直播电商战场转向实体经济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14:55
行业趋势 - 供应链能力成为MCN机构核心竞争力,行业从流量经济转向实体经济 [1] - 头部MCN战略变动显示直播电商战场转向工厂与仓库等"隐形赛场" [1] - 行业进入"拼内功"阶段,年GMV超百亿企业需高效整合区域资源 [3] 辛选集团战略调整 - 辛选集团2023年从广州北迁杭州,2024年初突然搬回广州,购置两栋物业作为总部 [2] - 搬回广州主因供应链优势,服装、美妆、潮玩等品类更靠近原产地 [2] - 618活动成立"荔枝工作组",3天完成流程,带货广东荔枝30.5万单,销售额1184.27万元,总重量1536.9吨 [2] - 辛有志转向幕后供应链投资,4月与孩子王合资创立"链启未来"平台,整合母婴生态 [3] - 农业供应链扩张,在黑龙江、海南、内蒙古等地建设基地 [3] 自有品牌布局 - 东方甄选自营产品覆盖十多个领域,在售数量超400款,全网累计销量突破2.1亿单 [4] - 遥望斥资2.75亿元收购浙江米派护理用品,改造自动化率90%的智慧工厂,推出卫生巾品牌朵薇,上市一个月销售额超8000万,销量突破1.2亿片 [4][5] - 东方甄选卫生巾上市当天App销量突破30万包 [5] - 美腕优选72款自营产品全网累计销量突破250万件,服务用户超150万 [3] 主播与机构关系 - 东方甄选主播顿顿离职,反映个人IP与机构管控深层矛盾 [7] - 东方甄选未来策略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避免主播一家独大 [9] - 辛选与主播猫妹妹纠纷和解,猫妹妹选择注销账号退出直播 [10] - 董宇辉通过子公司控股新账号"兰知春序",构建"带货+文化+文旅"生态闭环 [11] 私域电商布局 - 东方甄选自营品超60%销量来自货架渠道,包括抖音商品卡、小红书店铺、微信小店、App等 [17] - 小杨哥推出小杨臻选App,会员价99元/年,最高销量产品黑金抽纸1500件 [18] - 谦寻推出"谦寻超级会员"小程序,采用"一口价""限时限量秒杀"策略,依托成熟供应链 [19] 增量市场探索 - 罗永浩数字人618直播成交额突破5500万元,AI调用知识库1.3万次,生成9.7万字内容 [20] - 遥望投入AI系统整合报销、直播脚本、数据复盘等功能,但强调直播间仍需人工氛围 [21] - 辛选探索俄罗斯市场,计划通过直播加强中俄贸易合作 [21] - 遥望出海突破,达人@simplymandys和@madebymitchell分别创美区、英区GMV73.7万和83.3万美元纪录 [22]
干得漂亮,赢得实在!“史上最难荔枝季”广东又赢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5 21:55
广东荔枝产业概况 - 2023年广东荔枝销售160万吨,同比增长10%,荔农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5% [1] - 广东荔枝种植面积超400万亩,覆盖全省90%县区,产量占全国近六成,中国荔枝产量占全球近八成 [4] - 荔枝是广东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具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市场空间广阔 [4] 2023年销售挑战 - 面临"荔枝大年"价格下跌风险、越南低价荔枝进口竞争、海南荔枝低价传导、疫情后消费疲软四大难题 [6] - 海南"妃子笑"价格跌至3元/斤,接近广东成本价,对广东荔枝定价形成压力 [6] - 被称为"史上最难荔枝季",省农业农村厅曾表示"既信心满满,又忧心忡忡" [5] 市场销售策略 - 采用"12221"市场体系:1个大数据+2支队伍+2个市场+2场活动+1揽子目标 [7] - 大数据平台累计访问142261次,日均1400人,撮合交易26441对,实现精准上市调控 [8] - 组织数百场促销活动,拓展华北/华东/西北市场,与京东、盒马等达成战略合作 [9][11][12] - 开展"南品北上"省际合作,推动荔枝走进上海、杭州、西安等大城市 [9] 科技与品质提升 - 形成先进奉、挂绿、桂味等优质品种矩阵,部分品种均价达50-380元/斤 [13] - 建成田头小站274个,配备冷链车30辆,布局冷库115座,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 [13] - 荔枝24小时直达主要城市,出口基地超3万亩,出口量占全国60.8% [13][16] 电商与海外拓展 - 茂名荔枝电商销售额23.46亿元(+9%),3600家电商参与直播带货 [14] - 整棵荔枝定制31884棵(1594吨),价格较传统销售高30%以上 [14] - 2023年二季度广东鲜荔枝出口7014.5吨(+66.7%),出口额1.39亿元(+47.9%) [16] - 成立中荔农业集团,建设50个出口基地,打造完整荔枝产业链 [16] 经济效益分析 - 汕头雷岭农户10亩荔枝实现利润7.5万元,均价6元/斤 [1] - 全省荔枝平均售价5元/斤,扣除成本2.5元/斤,总利润达80亿元 [17]
东方爱情果,四进上海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7:50
广东荔枝四进上海的市场策略 - 采用"12221"市场体系打法:一个大数据锚定上海高端市场价值,两支队伍推动粤沪供应商合作,两个市场实现产销衔接,两场活动提升营销声量[1] - 分四阶段立体攻势:5月早熟品种抢滩,6月中熟品类巩固份额,6月17日成立"上海荔友会",7月晚熟珍品压轴登场[5][8] - 实现从产品铺货到品牌价值塑造的跨越:从"卖产品"到"树品牌",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协同"[10] 上海高端水果市场特征 - 消费能级突出:以全国1.76%人口消化5%水果总量,人均消耗达全国均值两倍[5] - 高端水果接纳度高: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940.19亿元,消费力全国首位[5] - 荔枝消费特性:占比4.2%但客单价和复购率居全国前列,是检验农产品溢价能力的核心阵地[5] 营销创新与成果 - "媒体+"赋能战略:粤沪宣传部门协同构建传播矩阵,打造"东方爱情果"文化IP[2][11] - 渠道深度渗透:通过辉展市场等核心平台触达长三角高净值群体,实现礼盒定制和品牌化包装[6] - 销售成果显著:茂名荔枝定制销售金额超17亿元,价格比传统渠道高20%,60%订单来自长三角[10] 品种与阶段策略 - 早熟阶段:5月13日白糖罂、妃子笑抢占先机,吸引40家采购商[8] - 中熟阶段:6月10日桂味、糯米糍携深加工产品丰富矩阵[8] - 晚熟阶段:7月2日冰荔、仙进奉等珍品强化高端定位[8] 行业合作与平台建设 - 成立"上海荔友会":20余家采购商现场签约,建立常态化产销平台[8] - 辉展市场关键作用:华东最大进口水果集散地加速布局国产精品,成为广东荔枝明星单品[6] - 产销联动机制:采购商从"试探性下单"变为"主动锁量",实现供应从初夏延续到盛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