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淡水珍珠
icon
搜索文档
传承鱼蚌共生  延长产业链条
人民日报· 2025-07-04 10:02
德清淡水珍珠系统生态养殖模式 - 采用鱼蚌混养传统生态方式 形成"鱼吃草 蚌吃鱼粪 蚌内育珠"的自然生态循环 改善水质并维持生物多样性 [1] - 运用附壳珍珠养殖技术 将三角帆蚌精确定位在水下30-40厘米深度吊养 [1] - 鱼蚌混养模式使水质变清 三角帆蚌生存率提高 珍珠质量大幅提升 [1] 珍珠养殖规模与品种特性 - 小山漾基地每年打捞超30万个三角帆蚌 每个蚌产出20-30颗珍珠 [2] - 三角帆蚌为国内淡水珍珠优良品种 所产珍珠光滑细腻 [2] - 珍珠产品中80%用于药用和化妆品原料 仅5%达到珠宝级标准 [2] 产业链延伸与创新发展 - 形成"珍珠+"全产业链模式 涵盖加工 研发 文旅等环节 [3] - "珍珠+品牌"开发胸针 吊坠等饰品 建立专卖店并成为热门伴手礼 [3] - "珍珠+科技"实现珍珠多肽提纯 珍珠发酵等深加工技术突破 [3] - "珍珠+文旅"开展研学体验活动 包括开蚌采珠等互动项目 [3] 产业经济规模 - 德清县珍珠深加工年产量近100吨 占全国总量10% [3] - 珍珠养殖与深加工年产值超70亿元 带动就业近2万人 [3]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 | 浙江小县城如何炼成“国际范”?
新华社· 2025-06-24 11:19
德清县产业发展概况 - 德清县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是中国最大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珍珠年深加工总量近100吨,占全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10%,年产值超过70亿元[1] - 德清县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该系统延续800年历史,形成蚌、鱼、水生生物和谐共生的生态循环模式[1][6] - 欧诗漫珍珠博物院占地6200平方米,累计接待研学团队10余万人次,每年举办农遗研学活动120场以上[2] 高端民宿与旅游业发展 - 莫干山集中了德清95%以上的民宿,其中"洋家乐"高端民宿达20余家,带动当地近900家民宿发展[3] - 2024年德清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外国游客同比增长28%[3] - 德清发布全国首部地方民宿管理办法,划定民宿床位1万张的生态管控红线,并出台首个《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8] 地理信息与数字经济产业 - 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吸引7国地理信息机构入驻"世界地信之家"[3] - 德清已集聚430余家"地信+"企业,产值连续6年翻番,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30%[3] - 德清建成覆盖全县域的5G通信网和高精度地理信息网,开放949.3公里道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7] - 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引进100个标志性项目,推动"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9] 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 - 德清引入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成立3亿元人才科创投资基金[10] - 2024年目标引进人才创业项目100个,硕博士高层次人才1000名,技能人才6000名[10] -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涉外企业服务机制,为国际人才引进开通"快车道"[7] 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 - 打造集珍珠养殖、文化体验、工业观光、美容养生于一体的珍珠文化产业链[11] - 推动民宿与休闲农业、会展赛事、康养疗愈等业态跨界融合,探索乡村振兴路径[11]
农耕智慧  历久弥新(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9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拥有独特的"天把式"高空作业和高杆吊枝等农作法 [2] - 采用掸花震虫和烟汁杀虫等绿色植保措施,复合种养、以水带肥等生态庭院模式 [2] - 保留土窖贮藏的传统保鲜方式,形成青山作屏、黄河为带的壮观景观 [2][4] - 孩子们在梨树下玩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6]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基于鱼、蚌互利共生原理和附壳珍珠养殖技术 [6] - 形成涵盖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复合养殖系统 [6] - 德清欧诗漫珍珠博物院展示一艘镶嵌超200万颗珍珠的宝船 [8] - 民间舞蹈《珍珠奇缘》展现当地深厚的珍珠文化 [10]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位于福建省福鼎市,拥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国家级良种 [10] - 保留传统有性繁殖方式,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和立体景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0] - 2024年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1.91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约155.18亿元 [11] - 江美村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产值近3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1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三项遗产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5] -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项,数量稳居世界首位 [15] - 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农产品品牌价值增幅在10%至30% [16] - 保护与利用对当地居民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 [16] - 我国出台全球首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促进保护与传承 [16]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再扩容,农业“三大新名片”背后蕴含哪些千年生态密码?
中国经济网· 2025-05-29 17:40
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与地位 - 中国新增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总数达25项 保持世界首位 [1] - 新增遗产包括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1]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为兼具历史人文价值与持续生产功能的农业生产系统 [1] 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特点 - 中国农耕文明包含梯田耕作 稻鱼共生 生态理念 村规民约等多维度智慧 [1] -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源自南宋 持续突破珍珠质量提高技术 为全球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1] -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系统包含7万亩梯田 12.7万亩森林 752公里灌溉渠 形成立体生态系统 [2]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红河哈尼梯田开发梯田红米 旅游 直播电商等产业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7.9万人次 旅游收入2.12亿元 [2] - 福鼎白茶产业链延伸至食品加工 物流 餐饮住宿等行业 创造就业增收机会 [2] - 部分特色农产品因知名度不足导致价值未充分释放 [2] 政策支持与保护措施 - 中国2012年启动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 已认定7批188项 [2] - 2015年颁布全球首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 2016年起多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 - 当前保护工作存在法律法规覆盖不全 民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2] 可持续发展路径 - 需结合现代科技与管理手段 如利用互联网推广梯田 古村落等资源 [2] - 通过产业链延伸挖掘农业多重功能与多元价值 [2] - 农民作为保护主体需确保其切实受益 实现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3]
中国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人民日报· 2025-05-26 05:42
中国新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 中国新增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包括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1] -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总数增至25项,数量保持世界首位 [1]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采用"鱼蚌共生"复合养殖模式,核心为珍珠蚌技术,同时生产珍珠、水稻、丝绸等产品 [1] - 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保障和文化遗产传承功能,为全球可持续农业提供经验 [1]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以"绿雪芽"母株和自然萎凋工艺为核心,实现茶园与森林、农作物的有机共生 [1] - 保存18个茶树品种和120多个其他农业物种,增强生态与粮食体系韧性 [1]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 融合果树栽培、种植业和养殖业,兼具抗旱防涝能力,适应黄土高原缺水易侵蚀土壤环境 [2] - 采用传统多元种植模式,减少化学投入品依赖,保护本地植物和昆虫物种 [2] 其他入选文化遗产系统 - 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同时入选 [2]
南农晨读 | 美“荔”到泉城
南方农村报· 2025-05-22 14:36
广东"百千万工程"改革措施 - 广东省委深改委印发28条改革措施 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六大领域 [2][3][4][5][6] - 措施旨在健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取得实效 [5][6]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新增 -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新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 [8][9][10][11] -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增至25项 继续保持全球首位 [12] 特色农产品推广活动 - 广东仙品荔在山东济南开展推介活动 鲜食荔枝品鉴与直播带货引发消费热潮 [30][31][32][33] - 茂名荔枝嘉年华吸引大型采购及物流平台参与 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全国销售 [35][36][37][38][39][40][41][42] - 高州乡村振兴消费帮扶馆展示优质农特产品 成为荔枝产业大会焦点展区 [46][47][48][49][50] 茶产业与文化推广 - 清远英德红旗茶厂携英红九号等产品参展深圳文博会 展示现代化红茶产业 [13][14][15][16][17][18][19][20][21] - 汕尾陆丰举办首届茶文化旅游推广季 突出"岩韵丛香"特色 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 [52][53][54][55][56][57] 消费帮扶专项行动 - 广东启动2025年"消费帮扶仲夏行动" 为期四个月 覆盖农副产品选品和农文旅推介 [24][25][26][27][28] - 活动首日举办远方好物选品对接会 近200家优质企业参与现场对接 [26][27][28]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新华社· 2025-05-22 06:31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增项目 - 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认定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包括中国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1] -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增至25项 数量保持世界首位 [1] - 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 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和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同时入选 [2]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采用"鱼蚌共生"复合养殖模式 以珍珠蚌技术为核心 同时生产珍珠 水稻 丝绸等产品 [1] - 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 粮食安全保障和文化遗产传承功能 为全球可持续农业提供经验 [1]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以"绿雪芽"母株和自然萎凋工艺为核心 实现茶园与森林 农作物的有机共生 [1] - 保存18个茶树品种和120多个其他农业物种 增强生态与粮食体系韧性 [1]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 融合果树栽培 种植业和养殖业 兼具抗旱防涝能力 适应黄土高原缺水与易侵蚀土壤环境 [2] - 采用传统多元种植模式 减少化学投入品依赖 保护本地植物和昆虫物种 [2] 粮农组织评价 - 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被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具有世代传承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