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净能量增益
icon
搜索文档
石油巨头押注核聚变,10亿美元预购“期货”聚变电力
搜狐财经· 2025-09-30 16:57
核心交易 - 意大利埃尼集团宣布与美国联邦聚变系统公司签署价值10亿美元的聚变电力购买协议 [2] - 协议涉及从CFS在弗吉尼亚州规划中的首座商业聚变电厂购买电力,但该电厂尚未建成 [2] 行业资本动态 - 资本持续涌入核聚变行业,投资者斥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建设发电厂,部分企业提前签订巨额购电协议 [2] - CFS在2025年早些时候宣布融资8.63亿美元,使其累计融资额接近30亿美元 [3] - 对CFS的投资几乎占到全球民营聚变公司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3] 技术发展现状 -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曾实现"净能量增益"的里程碑式突破,但商业意义有限 [2][3] - CFS已完成高温超导磁体的建造和测试,Zap Energy实现了连续3小时运行,Helion启动了电厂建设 [3] - 尽管取得关键进展,但各公司目前均没有建成可运行的反应堆 [3] 主要参与者战略 - 埃尼集团早在2018年就投资了CFS,并参与了最新一轮融资,近年来积极布局生物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4] - 谷歌成为CFS的首位商业购电客户,微软已于2023年签署协议从Helion购买能源 [3] - 此类购电协议被视为双赢:为聚变公司提供信用背书帮助融资,同时买家可能从项目成功中获益 [4] 行业前景与挑战 - 聚变能源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5] - 美国能源部长公开表达对聚变未来的支持,认为聚变能源很快将为世界供电 [5]
英伟达入局、谷歌加码,MIT孵化的核聚变公司再获8.63亿美元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29 21:02
融资情况 - 核聚变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在B2系列融资中成功筹集8.63亿美元[1] - 融资阵容包括首次入局的英伟达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以及谷歌、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Emerson Collective等现有投资者[1] - 累计筹资总额达到约30亿美元 成为全球资金最充裕的核聚变公司 占据全球私营核聚变行业总融资额约三分之一份额[4] 技术路径与创新 - 采用托卡马克装置 利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产生更强磁场 实现更紧凑、成本更低、更强大的聚变装置[6] - 示范项目SPARC旨在实现净能量增益 预计2026年开始运行 2027年实现聚变反应产生能量超过消耗能量[7] - 聚变反应能量密度预计比裂变高出四倍 燃料来源丰富且不产生长期放射性核废料[5] 商业化规划 - SPARC装置位于马萨诸塞州德文斯 作为技术验证平台 成功后将推进商业化发电厂ARC建设[7] - ARC发电厂选址弗吉尼亚州 设计发电功率400兆瓦 满足约1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预计21世纪30年代初投入运营[7] - 谷歌已于2025年6月签署电力购买协议 承诺购买ARC电厂建成后一半电力输出[7]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私营企业领域存在多家核聚变初创公司 包括与微软签署供电协议的Helion Energy及获贝索斯投资的General Fusion[8] - 中国政府成立国有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1亿美元 显示国家层面战略决心[8] - 中国EAST装置在2025年初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 较2023年403秒纪录大幅提升[9] 技术挑战 - 氚燃料自然界极其稀少 需通过聚变反应产生中子与锂元素反应增殖 技术效率和可靠性需实际验证[9] - 反应堆内壁材料需长期承受高能中子轰击 等离子体精确控制、超导磁体工程制造等环节存在技术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