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红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资本市场丨“退市提速+追责加码” 退市不免责渐成常态
搜狐财经· 2025-09-15 12:33
退市制度执行 - 截至2025年9月7日,A股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超过80%的公司因触及重大违法、财务类、规范类、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而退市 [1][15] - 交易类退市较为普遍,4月30日有4家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人民币而摘牌 [3][15] - 主动退市公司数量增加,截至8月10日已有5家公司宣布主动退市,方式包括股东会决议撤回上市和吸收合并 [4][15] - 近期*ST紫天因触及规范类强制退市规定被终止上市,*ST东通因涉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被启动退市程序 [5][16] 退市追责与投资者保护 - 监管部门强调“退市不免责”,对退市公司亿利洁能拟处以2.1亿元罚款,对其控股股东拟处以3000万元罚款,并对7名直接责任人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6][17] - 追责范围扩大,从上市前到退市前的全周期问题均被纳入核查范围,部分未担任董监高的人员也因组织、参与违法行为被处罚 [6][18] - 专家建议完善投资者民事赔偿机制,优化退市公司挂牌衔接流程,强化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效能 [7][18] 分红制度现状 - 2024年A股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中期有810家公司拟派现6428亿元,同比增长9.6% [9] - 分红行业高度集中,银行、石油石化、通信三大板块位列前三,银行业最为突出,2024年Top30名单中有11家银行 [9] - 2020-2024年A股累计分红公司占比由68%升至91%,但高分红公司集中于盈利稳定、现金流充裕的行业,大量中小市值和成长型公司分红意愿偏低 [9][10] 分红制度问题与建议 - 分红持续性与稳定性欠缺,2024年符合连续10年现金分红且比例达30%的公司仅198家,占全市场3.8% [10] - 建议建立“盈利即分红”的刚性约束机制,设立“盈利不分红”ST警示制度,并推行“行业差异化+生命周期”分红指引 [11] - 鼓励一年多次分红,简化中期分红程序,构建分红透明度披露体系,并推动机构投资者参与分红政策制定 [11] 大股东及高管增持 - 2025年8月以来至9月9日,共有19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增持计划,包括长江电力控股股东拟增持40-80亿元,贵州茅台控股股东拟增持30-33亿元 [12] - 增持行为发生在股价上涨后,如南京银行自2024年以来股价上涨65%以上,上海银行上涨50%以上,旨在引导市场理性看待公司价值 [13] - 需警惕“作秀式”增持,部分公司存在承诺多、执行少的问题,建议监管部门建立“承诺-执行-披露”的闭环监督机制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