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红险复兴
icon
搜索文档
分红险的复兴
华泰证券· 2025-11-03 11:37
核心观点 - 2026年保险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将全面转向分红险 预计上市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速中枢有望达到20%左右 负债端增长将保持韧性 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有望回正 银保渠道高增长势头或将持续 分红型重疾险开闸有望优化产品结构并推动利源多样化 资产端挑战依然存在 利率低位徘徊对现金投资收益率带来持续压力 过去两年出色的权益投资带来高基数压力 高质量销售渠道和资负匹配是险企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1][2][4] 分红险重回主流 - 分红险在经历多年沉寂后正快速重回市场主流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和客户利益重新平衡是重要推动力 与传统险相比分红险客户利益与保险公司相对一致 更适合低利率环境 [2][14] - 对保险公司而言分红险预定利率或刚性成本较低 有利于减轻利差损压力 对客户而言可享受权益投资或利率未来上行带来的潜在收益 长期有利于抵御通胀对保险利益的侵蚀 [2][16] - 在2023-2025年连续三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 传统险性价比不断恶化后 分红险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得到更多关注 正快速成为各家公司发展重点 [14] 分红险产品实质与比较 - 分红险给客户收益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保证回报体现为预定利率 一部分是超额回报体现为超出预定利率的分红部分 这部分不保证 取决于保险公司盈利表现 按照中国监管规定 保险公司需要把超过预定利率的额外收益的至少70%分配给客户 [15] - 从客户视角看传统险是"固收"产品 投连险是"权益产品" 分红险是"固收+"产品 兼具保底收益和弹性收益 目前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 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为1.75% [34][35] - 传统险 分红险 万能险和投连险的预定利率依次下降 风险逐步上升 展现出从安全到高风险偏好的变化特点 一个市场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占主流取决于消费者风险偏好 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利率环境 [35][37][38] 分红险的差异化战略 - 分红险竞争战略可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战略 低风险战略意在打造"稳健"形象 目标客户风险偏好低 产品侧重高保证 高现金价值 现金分红 投资端偏稳健 高风险战略意在树立"进取"形象 目标客户风险偏好高 产品端侧重低保证 低现金价值 保额分红 销售端强调长期潜在高回报 投资端偏进取 [3] - 战略选择无分优劣 更多是保险公司自身禀赋适应什么样的战略 需要在市场形象 客户定位 产品设计 渠道能力和资产匹配等方面全面配合 拥有高质量销售渠道的公司拥有更多选择空间 [3] - 从分红形态看可以分为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 从预定利率水平看可以分为低保证利率和高保证利率 从负债稳定性角度看可以分为高现金价值和低现金价值 这决定了分红险竞争未来大概率会出现多样化 差异化趋势 [46] 分红险资负匹配与投资 - 分红险客户相较于传统险承担更多投资波动风险 因此保险公司分红保险账户投资风险偏好相对会高一些 新会计准则将分红险视作收取管理费的代客理财业务 适用浮动收费法 资产端投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负债吸收 不影响会计利润 [58][59] - 分红险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低 负债计量与对应资产保持一致 投资约束大大少于传统险 可投资更多风险资产 当前分红险定价利率低于传统险 从刚性负债成本角度看分红险投资约束相对较少 [63][64] - 以友邦 保诚和富卫集团为例 其投资策略在传统和分红账户有较大差异 对于由股东承担风险的非分红账户投资策略相对保守 权益配置比例低 由客户承担部分风险的分红账户投资策略相对积极 权益配置比例有所升高 1H25末友邦的非分红/分红/投连账户中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为11%/39%/80% 依次递增 [67][69] 分红险监管环境 - 监管环境对分红险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确保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稳健方面 历史上监管主要担心"分少了" 中国规定分配给保单持有人可分配盈余比例不低于70% 分红特储不超过准备金15% 确保保险公司不仅要把大部分超额收益分给客户 而且要及时分给客户 [76][77] - 监管也会关心分红演示水平和最后实现水平 原银保监会限定分红险演示利率最高值为4.5% 目前主流演示利率为3.5% 要求保险公司应当于每年分红方案宣告后15个工作日内披露红利实现率 并规定各产品红利实现率计算方法 [78] - 中国香港保险业监管相对宽松 但近年来也逐步加大分红险监管力度 对分红实现率披露 账户隔离 演示利率"限高" 优化佣金支付方式等做出要求 2025年2月香港保监局就分红保单利益说明文件演示利率上限发布应用说明 列明港元保单演示利率上限为6% 非港元保单则为6.5% [90][91] 分红型重疾险新增长点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 这是时隔二十多年后分红型重疾险再次开闸 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方面可提升消费者福利 重疾险保障水平有望抵御通胀侵蚀 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寿险业增长动能 改善利源结构 抵御利差损压力 [92] - 传统型重疾险最大问题是保障水平固定 长期看会被通胀侵蚀 导致实际保障水平降低 2023年以来传统险预定利率从3.5%降至2.0% 导致重疾险价格节节攀升 保障杠杆不断降低 此次放开分红型重疾险着眼于解决该问题 估计分红型重疾险隐含投资回报率将从现在2%提升到2.5%~3%左右 有助于让保障水平与通胀保持一致 [93] - 重疾险在2013-2020年间经历加速度增长 背后动因包括产品降价 代理人队伍扩张 产品渗透率低 2016年偿付能力改革也对重疾险更有利 重疾险新单保费高点出现在2018年 超过千亿人民币 2021年开始受代理人规模下滑 客户透支影响 叠加外部冲击和政策变化 重疾险出现快速下滑 但中国仍然存在保障缺口 是重疾险发展最大机遇 [96][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