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释人员再就业

搜索文档
刑释人员再就业:从歧视到包容的艰难前行
央视网· 2025-08-23 09:44
在连续对刑释人员再就业问题报道的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多位刑释人员、法律专家、政府官员以及企业 负责人,深刻感受到了这刑释人员群体在回归社会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与挑战。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就业的问题,更是关于社会包容、法律公正与人性关怀的深刻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明确规定,刑释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然而,在现实中,这 一法律条款却往往难以落地。 前科报告制度、行业准入限制以及社会"隐性歧视",让刑释人员的就业权困在了"纸面"与"现实"的夹缝 中。同时,公众对刑释人员"再犯风险"的过度想象和媒体对极端个案的放大报道,也加剧了社会层面的 排斥。 这种法律与现实的脱节,让刑释人员在寻求就业机会时倍感无力。 "你坐过牢,我们不会用。"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无数次刺痛了刑释人员的心。在采访中,我们听 到了太多类似的故事。一位2021年底刑满释放的受访者说,他尝试过不下20份工作,从电子厂到货拉 拉,再到滴滴,但每一次都因为犯罪记录而被拒之门外。 这种直接的、无形的歧视,让他感到自己仿佛被社会永远地贴上了标签,难以撕下。 更令人心酸的是,这种歧视不仅仅存在于职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刑释人员都面临着不 ...
胖东来计划“招20名刑释人员”登上热搜,胖东来发布对刑释人员面试题!于东来:对刑释群体真诚分享的进入社会的幸福生活方式方法的智慧
格隆汇· 2025-08-15 12:38
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价值 格隆汇8月15日丨于东来昨日晚间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胖东来对刑释人员的面试题。有三大项,分别是对 违反法律的反思总结: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价值;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于东来表示,这同样也是对 刑释群体真诚分享的进入社会的幸福生活方式方法的智慧。 DL 胖东来对刑释人员的面试题 (这同样也是对刑释群体真诚分享的进入社会的幸福生活方式方法的智慧) 一、对违反法律的反思总结 1、犯事的原因:思考分析为什么犯事? 2、思考正确解决曾经问题的方法!这个问题也是帮助更多人面对问题矛盾的 时候,如何正确解决,避免误入犯罪、造成后悔遗憾。 对自己的品格、技术能力和生活能力有清晰的认知,非常清晰确认自己的长 处和短处,便于将来在人生道路上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 三、对未来的规划 确立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和生命状态:精神思想层面、工作方面、生活方面。 | 生命状态 | 目 标 | 规划 | | --- | --- | --- | | | | □ 放下过往,坚定的拥抱美好。 | | | | 懂得理解人性,理解人世间科学先进的道理。理解接受放下 | | | | 不开心的过往、开始懂得尊重和敬畏 ...
胖东来招刑释人员面试题曝光
36氪· 2025-08-15 07:37
胖东来专项面试题设计 - 面试题围绕个人经历、职业认知、社会适应等维度设计,旨在为刑释人员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1] - 包含三大核心模块:对违反法律的反思总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价值、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8] 面试题具体内容 反思总结模块 - 要求应聘者分析犯事原因并思考正确解决方法,帮助避免未来误入犯罪 [2] - 强调通过反思帮助更多人正确处理矛盾,减少社会犯罪隐患 [2] 自我认知模块 - 需清晰认知自身品格、技术及生活能力的长短处,以便未来扬长避短 [3] 未来规划模块 精神思想层面 - 目标为培养健康成熟品格,规划包括放下过往、理解人性、尊重生命 [4][8] - 具体行动包括坚定向善、拒绝自卑、包容偏见、远离负面诱惑 [4][8] 工作层面 - 目标为培养专业技术能力,规划从维持生存逐步过渡到专注提升专业水平 [6][9] - 强调通过创造价值获得合理回报,形成良性循环 [6][9] 生活层面 - 目标为创造幸福生活能力,需科学规划居家、健康、家庭等领域的标准 [6][9] - 倡导通过积极生活状态影响他人,实现社会价值 [6][9] 招聘计划与社会反响 - 公司计划在新乡门店招聘1000人中预留2%名额给刑释人员,从中轻度犯罪者试点 [10] - 社会舆论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支持企业包容性,部分担忧潜在风险 [10] - 地方政府回应称招聘属企业自主经营行为,公司强调基于人性尊重的社会融入目标 [10] 面试题社会价值 - 设计形成从反思到行动的完整引导体系,帮助刑释人员重建生活信心 [11] - 通过强调改过自新标准缓解公众对包容性招聘的担忧,促进社会包容空间 [11]
每经热评︱让刑满释放者获得彻底“释放” 呼唤更多“胖东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0:45
胖东来的招聘策略 - 公司近期招聘2%岗位(约20个)面向刑满释放人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1] - 招聘决策基于"爱和自由"的品牌理念,旨在倡导社会包容并给予刑释人员平等机会[4] - 该举措被质疑为炒作,但公司回应称是基于人性善良的商业价值观[1][4] 公司管理机制 - 建立严格的人性化管理制度:上级呵斥下属罚款4000-10万元,设立"委屈奖"(无故受指责补偿5000元,辱骂1万元,殴打3万元)[4] - 提供优厚福利:基层月薪近万元、年休假150-180天、配备空调服等[4] - 员工流失率仅0.94%,形成"善待员工-提升业绩-品牌增值"的良性循环[4] 行业与社会现状 - 70%刑释人员因前科遭职场排斥,三年内再就业率不足40%[8] - 挪威案例显示:高就业率(70%+)可使再犯率降至20%,远低于欧美60-70%水平[15] - 当前企业普遍缺乏接纳刑释人员的勇气,仅1%企业愿意提供就业机会[8][11] 商业价值创新 - 将人力资源重构作为差异化竞争策略,通过高福利激发员工忠诚度(尤其对刑释人员效果显著)[6][7] - 内部高效管理消化人力成本,实现"高投入-高回报"的商业模型[4][5] - 品牌因社会责任感获得流量红利,形成道德高地竞争优势[4][5] 系统性解决方案 - 需政府企业协同:政策补贴+司法社工支持+技能培训的三维帮扶体系[12] - 建议建立"制度保障-社会参与"的双向沟通机制缓解公众安全焦虑[13] - 呼吁行业复制"分阶段、强管理、重转化"的标准化操作模式[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