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

搜索文档
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招生亮点很多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46
前不久,"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今年榜单首次新增了"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子榜单,作为 浙江省的"中医药强校",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浙中医大")排名全国第5。 好消息接踵而至。近日,浙中医大新增2家全省重点实验室——全省神经精神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全省中药数智化全链条质量控制与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至此,学校拥有5家全省重点实验室,标志着 在中医药科研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作为浙江省中医药人才培养高地,浙中医大办学至今已66年,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 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在同类高校中拥有多个"第一":第一批产生国医大师的中医药院校、第一家自主 培养产生院士的省属高校、第一家获得国家重点学科的省属高校……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浙中医大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精神,提升 一流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 【焦点问答】 1.杭州日报:2025年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安排?有哪些新变化? 王建钟:2025年浙中医大普招招生总计划4104人(不含专升本),较2024年小幅增加。其中浙江省 内计划招生2813人,较2024年增加20人;省外计划招生人数与2024年持平, ...
青岛大学实践“三维四阶”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14:56
中新网山东新闻6月11日电 (张孝鹏)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青岛大学始终秉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立足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创新构建"分类培养、多元协同、科教融通"的三维人 才培养体系,打造"培养—发展—赋能—提升"四阶递进式育人路径,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 素质创新人才。 青岛大学建设校企、学院、学科"横向联合"育人载体,校企共建8个省级行业特色学院、16个校级现代 产业学院、3个订单式培养班,开发50余门校企课程,依托333个校外实践基地,实施"真题真做"项目化 教学;构建"学院+书院+创院"三院协同育人载体,基于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国家级创 新创业学院,形成专业教育(学院)、通识教育(书院)、双创教育(创院)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打造"医工交 叉、文理渗透、理工融合"学科协同育人载体,开设5个复合型专业、18个交叉专业方向、15个前沿微专 业。实现人才培养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创新"转型。 青岛大学构建"课程互认+导师联培+三早育人""纵向贯通"本研体系,引入本研一体化教学管理系统,将 3310门研究生课程纳入本科生选课,考取本校研究生可免修已修课程;建立导师指导一名 ...
产学研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经济日报· 2025-05-15 06:08
产学研协同育人战略 - 核心观点: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抢占国际科技竞争主导权的关键[1] - 需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1] - 需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1] 师资队伍建设 - 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工程师、高管加入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队伍[2] - 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双聘机制,促进跨机构任职[2] - 打破户籍、学历等限制,允许人才通过弹性考核方式流动[2] - 采用"学术论文+技术专利+成果转化"多维评价标准[2] 保障体系构建 - 政府主导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政策框架,将企业需求纳入高校学科规划[3] - 通过合作办学、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定向培养前沿科技领域人才[3] - 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给予长期支持[3] - 整合多方资源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科技创新平台[3] 人才培养机制优化 - 依据新兴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升级[4] - 将实际案例、前沿技术引入教学,构建产业匹配的教学体系[4] - 推广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4] - 形成"课堂-实验室-生产线"三位一体培养模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