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估值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迎来政策、产业和业绩三因素共振 - 再论创新药估值体系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创新药行业 公司:艾力斯、贝达药业、Vertex、百济神州、和黄、信达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PS估值应重估**:传统3 - 4倍PS估值未反映宏观环境变化,新模型需考虑净利润率提升、达峰速度加快、平台期延长及永续增长率转正等因素[1] - **净利润率显著提升**:艾力斯等公司创新药净利润率超40%,伏美替尼单品超50%,较十年前提升超10%,源于规模效应、临床价值导向及国内支付体系成熟[1][4] - **创新药放量速度加快**:肿瘤药进入医保时间从2017年的7.9年缩短至2024年的一年出头,进入医保目录后几个月内可进入医院销售目录,加速市场渗透[1][5] - **峰值平台期延长**:监管机构控制供给端,优秀产品市场份额巩固,峰值平台期预计延长至4 - 5年[1][5] - **医保政策利好创新药**:医保对仿制药“腾龙换鸟”,对创新药明显倾斜,叠加仿制药产能出清,创新药永续增长率有望达1% - 2%[1][5] - **中国创新药出海提速**:今年一季度出海金额占全球50%,出海数量和金额快速增长,海外学术界认可度提升,增加出海概率[1][6] - **创新药企盈利能力增强**:百济神州、和黄、信达生物等优质创新药企进入盈利周期,现金流改善,吸引海外投资者,市场景气度向上,估值体系面临重估[2][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创新药估值计算方式**:采用销售峰值乘以市销率(PS)再乘以成功概率(POS)的方式计算,行业内一般给予3倍左右PS,根据历史数据倒算得出[3] - **国内外宏观环境边际影响**:国内医保结余压力不大且收入有边际反转,今年可能商保落地,医保支付端有边际反弹;中国创新药出海质量提升,地缘政治对国内创新药边际影响有限[6][7] - **中国企业海外商业化方式**:大部分通过“借船出海”模式,将海外专利IP权益出售给美国企业推进临床或商业化,不涉及报关和关税[8] - **美国企业产能分配**:药品商业化落地后,美国企业通常先在美国生产,若让中国企业代工,中国企业以成本价报关,占药品销售收入1% - 2%,对整体估值影响小[9] - **特朗普政府医药制裁影响**:主要为降低药价,但海外扣率高,降价不一定影响出厂价,跨国公司利润空间变窄会降本增效,中国药品出海价格相对便宜[10]
再论创新药估值体系:创新药迎来政策、产业和业绩三因素共振
长江证券· 2025-05-18 23: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创新药行业迎来政策、产业和业绩三因素共振,有望进入价值重估新周期,过去“熊市思维”下的估值方法可能不适用于当前,需重塑创新药公司的估值体系 [4][9] - 重新构建适合当前创新药行业的简易P/Peak Sales估值体系,从估值角度回答创新药行业上涨的核心逻辑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产业和业绩三因素共振,创新药大有可为 政策端:全产业链支持,迈入新周期 - 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分4个阶段,2024年以来创新药全产业链支持政策落地,如引入保险增量资金、集采纠偏、丙类目录等,行业步入新一轮政策支持发展新周期 [23][24] - 2024年国家基本医保基金收支平稳增长,当期结余率为15%,结余基本稳定;2018 - 2024年医保谈判新增药品协议期内销售额超5400亿元,医保基金支出超3700亿元,占总支出比例仅2%,提升空间大 [26][32] 产业端:BD量质齐升,中国创新享誉全球 - 2025年AACR大会有126家中国药企亮相,带来近300项研究成果,数量和内容均创新高;中国原研创新药数量超美国,FIC占比升至24% [33][36] - 中国企业在全球医药交易中活跃度居全球第二,“转让方”地位上升;近三年交易数量下降但金额增长,单笔金额增长显著,与全球差距缩小;重磅交易数量和金额提升,全球占比分别首超20%和逼近20% [37][44][45] - 全球化药交易体量最大,ADC火热;中国ADC类药物交易金额领先,双抗跻身第三大技术赛道;2024年国产双抗交易金额创历史新高,CD3相关TCE类药物、PD - (L)1/VEGF类双抗持续催化 [51][53] - 近三年肿瘤类药物交易数量领先,自免领域交易增长,2024年内分泌和代谢类交易中GLP - 1相关项目主导;恒瑞医药开启NewCo模式潮流,2024年发生9起NewCo交易 [59][64] 业绩端:龙头业绩改善,盈利预期提升 - 2024年A/H创新药相关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116.7亿元,2023年同期仅6.7亿元,Biopharma龙头如信达生物、百济神州有望2025年盈利,Biotech亏损缩窄 [70] - 国内部分创新药企将创新药BD做成可持续赚钱的生意,如恒瑞医药等企业实现产品出海变现,相关价值应合理重估 [72] 行业或迎来质变,创新药估值如何重塑? - 国内创新药行业发生质变,过去“熊市思维”下的估值方法可能不适用,需思考创新药估值方法及构建当前估值体系 [73] 创新药估值影响因子分析 r - NPV估值法 - 以DCF为基础,考虑药物研发成功概率调整现金流并折现;操作步骤包括测算销售曲线、计算利润现金流曲线、风险调整、现金流折现 [77] - 创新药销售曲线对应生命周期,一般10 - 14年,简化为曲线D;利润率假设为p,利润曲线FCFt = p * Rt;风险调整因子为f,调整后利润曲线RFCFt = p * Rt * f [77][85][87] - r - NPV估值公式受利润率p、风险调整因子f、折现率r、达峰速度k和衰减速度g影响 [88][92] PS估值法 - 用r - NPV法倒推P/Peak Sales公式,其倍数取决于利润率p、风险调整因子f、折现率r、达峰速度k和衰减速度g等因素 [93][97] - 创新药产品估值与公司估值不同,对公司估值需结合管线梯次和战略规划,假设公司能长期持续增长 [98] 当前创新药估值体系如何构建? - 宏观环境或行业变化时,需调整r - NPV估值法的影响因子,将变化套入P/Peak sales倍数计算公式 [103] - 创新药估值影响因素包括预期利润率p、预期风险调整因子f、预期达峰速度k、预期永续增长率g等 [104][105][106] - 通过控制变量测算不同假设下的P/Peak sales倍数,当前创新药行业发生边际变化,预期利润率、放量速度、新药成功率提升,折现率减小 [107][110][115][119][125] - 假设创新药公司核心产品A第8年达峰,折现率8%,利润率40%,永续增长率3%,测算P/Peak sales倍数为5.0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