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润再分配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座舱产业链洗牌加速:芯片换挡,Tier 1上位
新浪财经· 2025-10-26 12:48
行业竞争焦点转变 - 智能座舱及电子产品正成为智能汽车竞争的新焦点 [1] -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和动力系统同质化,车企竞争重点转向车内电子与交互体验 [3] - 智能座舱从炫技阶段迈向体验与生态并重阶段,成为汽车电子产业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支点 [5] 市场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前装搭载率达74.6%,预计全年突破80% [4] - 政策端将智能座舱列入关键研发方向,工信部推动关键软硬件国产化与车云协同能力建设 [5] 供应链厂商业务进展 - 均胜电子获得约50亿元智能座舱与车载屏幕项目定点订单,涉及多家国内外整车客户 [2] - 德赛西威2025年上半年智能驾驶业务收入达41.5亿元,同比增长55.5%,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行业领先 [7] - 德赛西威展示基于高通8775平台的舱驾一体方案样机,华阳集团也表示在基于该平台打造一体化方案 [7] 上游芯片市场格局变化 - 高通2025财年第三财季汽车业务增速降至21%,较前一年同期的87%明显回落 [5] - 瑞萨、恩智浦等车规芯片厂商一季度营收下滑超9%,恩智浦库存周转天数从145天延长至169天 [5] - 国产座舱芯片加速渗透主流价位车型,自主品牌车型中超过九成已搭载国产MCU或SoC方案 [6] 技术演进与成本趋势 - 舱驾一体方案对比传统方案成本可降低约30% [8] - 系统集成能力正成为Tier 1厂商利润结构改善的关键,系统级方案具备更高附加值和可复制性 [7] - 舱驾一体项目预计在2025年后量产车型中占比将明显提升 [9] 整车厂技术策略 - 理想、比亚迪、小鹏等头部车企通过自研操作系统、算法平台与域控架构推动智能座舱转向整车定义件 [9] - 理想汽车星环OS将研发周期由传统半年压缩至四周,比亚迪DiLink平台打通芯片与车控域 [9] - AI与生态协同成为新焦点,小鹏、小米等厂商通过软硬一体方案延伸体验边界 [9] 用户认知与产业链重塑 - 用户购车时关注算力和芯片配置,认知由屏幕数量转向系统能力 [10] - 车企自研趋势重塑产业链分工,上游Tier 1需更多参与联合开发 [10] - 智能座舱核心竞争力从硬件堆料转向生态整合与算法协同,演化为整车智能化中枢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