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

搜索文档
体系力再战智能化,比亚迪的新胜负手
钛媒体APP· 2025-08-02 13:57
比亚迪的智能化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电动化领先优势转向智能化布局,面临市场增长放缓和用户需求转向智能体验的挑战[2][3] - 2025年密集发布智能化战略,包括深化智能底盘技术、整合智能辅助驾驶和座舱团队、推动"智驾平权"下沉市场[3] - 智能化战略核心是"智电融合",将电动平台与智能技术高度耦合,构建原生智能底座[6][7] 技术布局与研发体系 - 公司采用"全栈自研"路径,覆盖智驾芯片平台、自主算法、整车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节点[7] - 已建立"易三方"、"易四方"智能底盘架构,实现动力控制与感知决策的闭环[6] -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自动泊车可减少50%-80%的时间[10] - 智能化车型月销量突破23万辆,成为国内智驾数据增长最快品牌之一[7] 市场策略与用户信任建设 - 推行"智驾平权"策略,将高快领航等功能下沉至10万级车型如秦PLUS[10][11] - 高快领航使用率峰值达90%以上,但城市复杂路况接管率仍较高[12] - 启动"兜底保障"机制,试图建立用户对智能驾驶的信任感[12] - 智能化普及面临用户心理与安全信任的双重挑战[9][12] 组织架构调整 - 将智能座舱(4000人)与智能驾驶(5000人)部门整合为统一架构,实现舱驾融合[14] - 新技术研究院共16000名研发人员,持续优化动力、底盘、感知算法团队的协同[14][15] - 通过竞赛机制、轮岗机制和跨部门评估提升组织灵活性[1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面临特斯拉、理想、华为等技术型玩家的激烈竞争[4][18] - 用户心智与技术落地存在鸿沟,需提升体验稳定性[18] - 国际市场智能化布局需解决法规、文化、隐私数据等本地化问题[18] - 需平衡全栈自研优势与开源生态协作,避免"自我闭环"风险[18] 战略定位与未来展望 - 智能化转型是体系型演进而非推倒重来,延续电动化技术资产的同时构建新护城河[8][19] - 将智能化视为"技术普及+用户信任"的双重战役,关乎下一阶段成长[5][20] - 战略目标是建立"造车哲学"与"用户信任机制"的长期壁垒[20] - 智能化竞争被视作马拉松而非短跑,需持续积累体验和信任[19][21]
期待新长安引领产业新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36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环境和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并不容易。毕竟,这是一 家在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既有基础上,以全新法人形态组建、注册资本达200亿元、下辖117家分 (子)公司、拥有11万名员工的大型独立央企。如此体量庞大、历史复杂的企业,完成赛道切换、实现 转型升级的难度可想而知。正因为难度大,挑战多,也就需要更多的创新与突破。 科技创新突破。汽车是技术高强度驱动的产业。没有科技的创新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控,很难推出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新长安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 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是要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智能网 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以及全固态电池、高算力芯片等前沿技术方向实现新突破,提升引领技术供给 能力,不断积累聚集产业新动能新优势。 机制创新突破。一直以来,央企在汽车制造领域面临"三难":难以适应市场节奏、难以实现技术回报、 难以激发组织活力。究其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活。如果没有灵活的运营机制,央企造车就谈不上竞争 力,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因此,建立高效科学的市场反应机制,建立有利于人才担当和 ...
J.D. Power研究:先进配置渗透率大幅上升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31 17:17
行业智能化水平 -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创新指数达588分,较2024年增长38分,市场深度指数提升80分至275分 [2] - 新能源市场深度指数同比显著增长86分至339分,巩固智能化引领地位 [2] - 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呈现两极分化:前者高频迭代快速响应,后者聚焦技术成熟度与稳定性 [2] 技术发展趋势 -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主要方向,AI辅助驾驶和芯片算力技术迅猛发展 [2] - 消费者感知配置数量达6.9个连续四年上升,ADAS配置感知度整体上扬 [3] - 远程遥控泊车进入"多数派区间",安全防护与离车辅助功能跨越接纳区间 [3] 用户体验痛点 - 行业整体质量抱怨量同比增长34.8个PP100,智能座舱"不易理解/难以使用"问题占比升至36% [4] - 语音识别与内容理解仍是语音助手两大痛点,消费者期待AI提升交互效率 [4] - 故障类问题占比下降,消费者需求从"能用"转向"好用" [4] 市场需求变化 - 安全类配置(离车辅助、驾驶员监测等)使用频率与再购意愿显著上升 [4] - 消费者对便利性配置(数字钥匙、车控APP)需求持续旺盛 [4] - 用户对ADAS配置专注度提升,期待类人化辅助驾驶体验推动主流市场渗透 [3] 品牌创新指数排名 - 主流传统能源汽车品牌创新指数前三:领克(605分)、广汽传祺(605分)、长安汽车(589分) [6] - 行业平均分为557分,一汽丰田(532分)、MG(529分)、东风雪铁龙(523分)排名靠后 [6]
长安贾立山:融合内外部资源,合力打造开放创新的生态体系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15:21
7月30日,长安集团召开了新集团成立后的首场媒体沟通会。 作为新的汽车央企,长安目前整合了汽车的整车零部件、商贸物流、汽车金融等上下游产业链,并且将在新能源延产、供销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精益化资 源配置和专业化分工。 对于如何通过资源层面整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贾立山表示,将围绕协同和开放两个关键词展开。 贾立山说,长安汽车将充分融合各成员单位,还有其合资方和战略合作伙伴,所有的内外部资源,将合力打造开放创新的生态体系,尤其是在智能驾 驶、芯片、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需要建立长安汽车的优势,并助推长安三大战略计划。 具体来说,新的生态体系是一个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同时也要与合作伙伴建立互信、透明、协同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自主可 控、安全可靠的新型供应链。 吴迪摄 一天前,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刚刚在重庆挂牌成立。同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中央企业名录更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入列排序第73 位,成为第100家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独立央企。 ...
科技点亮智慧出行之路 AI让交通更安全、更便捷
央视网· 2025-07-29 11:41
央视网消息: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多部门联合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证,覆盖智能出租与智能货运两 大业态,意味着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进入常态化、规模化新阶段。业内人士表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 与汽车交通领域深度融合的发展前景,更勾勒出未来出行的无限可能。 据了解,这次发放的运营证覆盖智能出租与智能货运两大业态,共四款车型,收费标准与巡游出租车一致。运营方表示,首批约 20辆投入运营车辆均具备L4级智能驾驶功能,现阶段为确保运营安全,每辆车配备远程安全员,遇突发情况可毫秒级接管,保障"主 驾无人"试点有序推进。 在大会的展览现场,除了热门的自动驾驶体验,智能座舱技术同样备受关注。 据了解,AI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还延展到了汽车售后服务领域。比如AI"云诊断"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动力、三电及热管理系统,发现 异常或潜在故障会立即预警;还会在充电至80%时自动暂停以减少电池损耗,以及对车用电池进行优化管理,最多可延长15%的使用 寿命。 AI在汽车全产业链的应用持续深化,在稳步加速发展过程中,安全始终是AI应用的"黄金"标准。专家表示,2025年1—5月,我国 具备组合驾驶辅 ...
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浦东AI“进化论”
环球网资讯· 2025-07-27 20:05
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浦东人工智能产业从"试水探路"到"繁茂成林"跃升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AI药物加速萌芽 垂类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浦东AI产业"进化论" 创新因子见证产业跃升 [1] - 浦东模力社区投用一年 聚焦具身智能 科学智能 应用智能三大方向 以场景闭环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 [3] 智元机器人发展 - 智元机器人2023年扎根浦东张江机器人谷 半年内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 2024年自建生产工厂和数据采集工厂 2025年1月实现千台机器人量产下线 成为上海首个人形机器人量产企业 [1] - 智元机器人推出全能探索机器人灵犀X2 发布通用具身模型基座"智元启元大模型" 展示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多种应用场景 发布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参考框架"智元灵渠OS" [1] - 智元机器人将继续扎根浦东 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引领地 [2] 英矽智能业绩 - 英矽智能2024年营收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8% [2] - 截至2024年底 英矽智能有10条管线处于临床阶段 中国首个进入临床的AI药物Rentosertib完成临床药效概念验证 [2] 模力社区生态 - 模力社区助力企业将AI技术融入智能生产 生命科学 金融科技 城市管理等七大领域 [3] - 极豆科技为保时捷 小米等25家知名车企打造智能座舱 羚数智能推出30余款工业AI体 服务振华重工等制造业巨头 [3] - 模力社区吸引智谱寰宇 阿里通义千问两大模型巨头落户 张江已吸引近20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 [3]
帮主郑重:德赛西威的“AI电芯”能点燃股价吗?看清这三个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7-27 12:57
技术突破与市场反应 - 德赛电池推出全球首款主动安全AI电芯,可实现提前30天预警电池风险,将储能安全从"事后灭火"转变为"事前预警"[1] - AI电芯通过内部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和压力变化,使电池寿命延长15%,数据中心用电成本降低79%,并已获得罗马尼亚客户1GWh订单[3] - 尽管技术突破显著,股价未立即反应,因量产刚起步且利润尚未体现在财报中,储能业务去年才布局,湖南基地一期6GWh刚满产[3] 资金动向与估值 - 机构通过大宗交易以94.51元/股(折价7%)扫货2977万元,随后再现9笔折价9.74%的大宗交易,显示资金暗战已打响[3] - 当前市盈率26倍,低于计算机行业均值48倍,机构目标价138元(现价104元),估值具备安全垫[3] - 近90天17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主力控盘度超70%,显示机构对公司的长期看好[3] 业务布局与竞争格局 - 公司业务分为"智能驾驶+储能安全"双引擎,智能驾驶领域L4级方案绑定昊铂汽车,域控制器市占率24%(国内第一)[4] - 储能安全领域,AI电芯技术虽未注入上市公司,但未来可能优先供给兄弟公司德赛西威[4] - 面临华为全栈方案竞争(域控制器市占率18.7%),若西班牙工厂建设延期可能影响股价[4] 财务表现与行业对比 - 2025Q1营收增速20.26%,高于行业均值15.2%,净利润增速51.32%,远超行业均值18.5%[4] - 毛利率20.52%,略高于行业均值18.7%,显示较强的盈利能力[4] 市场预期与策略 - 机构等待Q3智能驾驶订单落地,若营收增速超25%可能触发加仓信号[4] - 短线建议等待回踩100元支撑位,中长线可分步建仓,现价先买30%,止损位设在99元[4]
低空经济万亿蓝海吸引全球目光
中国青年报· 2025-07-25 05:52
博览会概况 -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于7月23日至2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展览规模达6万平方米 汇集超过300家参展商 [2] - 重点展示低空基础设施 制造与配套服务产业链及低空交通运输 城乡管理等应用场景 [2] - 观众普遍关注产品商业化进程 专业观众更关注适航认证完成情况 [2] 参展企业动态 南京天路飞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天路飞车为展会焦点产品 旋翼展开演示时吸引大量观众 [2] - 公司2021年完成第一代设计 2025年4月在上海首发 预计2025年10月发布新品 [2] - 研发中心选址上海金山 因该地区拥有1370平方公里低空空域和8条固定航线 [3] 沃兰特航空 - 携eVTOL天行Skylar(VE25-100)亮相 [3] - 泰国泛太平洋公司签署协议采购500架天行eVTOL 订单金额达17.5亿美元 创中国eVTOL领域公开采购订单最高纪录 [3] 沃飞长空 - 展示AE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量产版原型机 全球首发配套智能座舱 [4] - AE200定位长三角通勤和应急救援工具 载客量5人 上海虹桥至陆家嘴全程约25分钟 [5] - 智能座舱支持大角度倾斜调节 舒适性对标豪华汽车 [5] - 已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所有科目 预计2026年获得型号合格证 [5] 行业发展趋势 - 上海金山区宣布建设上海低空经济特色园区暨华东无人机基地新场址 重点招引eVTOL 工业级无人机和新能源通航飞机企业 [3] -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5]
低空经济龙头在沪集聚,公众关心“啥时候卖”
中国青年报· 2025-07-24 13:46
博览会概况 -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于7月23日至2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展览规模达10万平方米,超过500家参展商参展 [1] - 博览会重点展示低空基础设施、制造与配套服务等产业链,以及低空交通运输、城乡管理等应用场景 [1] - 公众最关心低空飞行器的商业化时间表和适航认证进展 [1] 飞行汽车领域 - 南京天路飞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天路飞车成为展会焦点,其可变形设计吸引大量观众 [2] - 该公司是全国首个以"飞行汽车"注册的企业,2021年启动设计,2022年成立,2025年4月在上海首发产品,预计2025年10月发布第五代产品 [2] - 上海金山区提供1370平方公里跨省空域资源,其中300平方公里常态化可飞空域,已保障23万架次飞行 [2] 产业园区建设 - 上海金山区宣布建设"上海低空经济特色园区暨华东无人机基地新场址",重点招引eVTOL、工业级无人机和新能源通航飞机企业 [3] - 新基地将联动青浦、闵行、虹桥商务区等区域,打造上海低空经济核心承载区 [3] 重大订单与产品 - 沃兰特航空获得泰国泛太平洋公司500架VE25-100 eVTOL订单,金额达17.5亿美元,创行业纪录 [3] - 沃飞长空展示AE200批产构型机并首发智能座舱,采用汽车供应链技术提升舒适性,可实现"零重力"平躺 [4][6][9] 应用场景与经济效益 - eVTOL可实现上海虹桥至陆家嘴6分钟飞行(含等候总25分钟),人均费用237元,较网约车节省75分钟 [6] - 应急救援场景中,崇明岛至瑞金医院飞行仅需13分钟,较地面救援快93分钟 [6] - 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突破3.5万亿元 [9] 技术进展 - AE200飞机已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进入载人试飞冲刺阶段,适航审定进度领先(第四阶段/共五阶段),预计2026年取证 [9] - 展会同时展出氢能源高空作业飞行器、快递无人机等创新产品 [9]
法雷奥中国CTO顾剑民:L2级辅助驾驶关键不在成本,而是不能误导消费者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8 15:24
辅助驾驶技术发展 - 辅助驾驶并非成本越低越好 而是需要提供最优成本 [1] - 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必须配备激光雷达 用于感知融合和安全冗余 [3] - L2级辅助驾驶中激光雷达属于锦上添花 并非不可或缺 [3] - 当前量产车仍处于L2级阶段 驾驶员仍是驾驶主体 传感器仅起辅助作用 [3] 行业竞争与成本策略 - 行业存在不计成本的低价竞争现象 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引导健康发展 [4] - 价格不应低于合理成本 否则会影响产品性能和安全 [4] - 企业竞争应聚焦最优价值而非价格 安全是不可突破的底线 [4] - 公司坚持不以低价赢得订单 而是提供最优价值 [4] 本土化与全球战略 - 公司在中国拥有4500名研发工程师 13个研发中心和27个生产基地 [4] - 中国市场需求领先 研发高效 供应链韧性 成为行业"健身房" [4] - 公司20款技术平台在中国开发或量产 中国已成为产品开发重要部分 [5] - 公司战略从"在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为中国"再到"在中国为全球"转变 [5] - 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对中国市场发展保持信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