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李楠:座舱和智驾必须全力去做,不会牺牲质量和安全开发功能
新浪科技· 2025-11-05 13:37
对于如何平衡中国的研发速度与保时捷的质量要求,他表示,今年初中国研发团队打造信息娱乐系统时,第一时刻就引入了保时捷的质量管控体系,供应商 的开发流程、生产流程,第一时间全方位的质量管控,对质量的标准是非常高的。保时捷在中国不会做任何牺牲质量和安全情况下去开发一些功能。 李楠表示,智能座舱和智驾在中国本土是不可避免的、必须要全力去做的。在智能座舱领域,他透露,保时捷从底层的硬件、软件全面给到中国本土团队去 做,而不只是上层的应用,可以体现德国总部对中国团队的信心。 新浪科技讯 11月5日下午消息,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今日正式启幕,新浪科技对话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夏恪涵 (Sajjad Khan)、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 总裁李楠,详解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背后的故事。 他还提到,中国是一片很好的创新沃土,中国研发中心一方面要在中国为中国,把中国需求融合进来,与此同时,如何把中国好的产品技术反向影响到保时 捷全球市场的开发,也同等重要。 责任编辑:宋雅芳 ...
CEIC 2025: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消费电子的“深圳宣言”
搜狐财经· 2025-11-04 18:17
当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航船驶入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的深水区,一个时代的命题摆在所有参与者面前:谁将定义下一个十年?答案,或许将在2025年11月的 深圳揭晓。 11月6日至8日,以"新电子·新体验·新消费"为主题的CEIC 2025消费电子创新大会,将在"消费电子之都"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 场前沿创新产品的展示会,更是一次掷地有声的"产业宣言"——标志着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正从全球价值链的"跟跑者""并跑者",向新格局的"领跑者"发起关 键一跃。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策源地" 过去数十年,深圳凭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与制造能力,赢得了"科技之城"的称号。如今,消费电子的竞争焦点已从成本、规模转向技术、生态与体验。人工 智能浪潮正重塑连接、计算、交互的每一个环节,这既是挑战,更是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深圳消费电子产业全球影响力数据(2020-2024) | 指标 | 2020年 | 2022年 | 2024年 | | --- | --- | --- | --- | | 全国产值占比 | 22% | 24% | 25% | | 全球供应链占比 | 18% | 26% | 32% | | 海外专利授 ...
天有为11月3日获融资买入883.62万元,融资余额2.2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09:39
11月3日,天有为涨0.06%,成交额8168.90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天有为获融资买入额883.62万 元,融资偿还970.65万元,融资净买入-87.03万元。截至11月3日,天有为融资融券余额合计2.22亿元。 资料显示,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路9号,成立 日期2003年5月21日,上市日期2025年4月24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公司主要从事汽车仪表的研发设计、 生产、销售和服务,并逐步向智能座舱领域拓展。 截至10月31日,天有为股东户数2.15万,较上期减少16.46%;人均流通股1546股,较上期增加22.34%。 2025年1月-9月,天有为实现营业收入29.80亿元;归母净利润7.79亿元,同比减少8.49%。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分红方面,天有为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58亿元。 融资方面,天有为当日融资买入883.62万元。当前融资余额2.2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7.02%。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9月30日,天有为十大流通股东中,汇添富逆向投资混合A(470098)位居 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27.78万股,为新进股东。汇添富外延增长主题股 ...
四维图新: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出海大背景下,公司多板块业务为出海车企提供支撑
金融界· 2025-11-04 09:04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基于第三方数据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 财经频道更多独家策划、专家专栏,免费查阅>>责任编辑:栎树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四维图新提问:"董秘,您好!近期高德官宣要出海,进军海外市场,主要原因 是现在海外市场对于地图的需求快速增加,对于早就布局海外市场的贵司来说,是否有注意到海外市场 的快速增长,对应的收入是否增加?" 针对上述提问,四维图新回应称:"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出海大背景下,公司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 全球化数据合规、车规级芯片等多板块业务,为出海车企提供支撑。" ...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九):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冲击港股上市,均胜电子再获50亿元汽车智能化全球订单-20251103
国信证券· 2025-11-03 21:1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6] 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L2级以上功能、高像素摄像头、高算力芯片等关键领域增长显著 [2][3] - 自动驾驶产业链商业化进程加速,Robotaxi服务区域扩展、L4级企业融资及上市活动活跃 [1][16][21][25] - 围绕数据流(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投资逻辑清晰 [4][66] 行业新闻与动态 - 特斯拉计划在年底前将Robotaxi服务扩展至8-10个区域 [1][16] - 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开启招股,拟于11月6日在港股上市 [1][18][19] - Stellantis与英伟达、优步、富士康合作,加速L4级Robotaxi全球布局 [1][21] - 禾赛科技宣布2026至2027年继续作为核心战略供应商与小米汽车深化合作 [1][23] - 均胜电子再获总额约50亿元的汽车智能化全球订单 [1][24] - 九识智能完成由蚂蚁集团领投的B4轮1亿美元融资 [1][25] - 佑驾创新无人车在深圳华强北开启智慧物流试运行 [1][26][27] - 通用汽车计划于2028年携凯迪拉克SUV回归自动驾驶赛道 [28]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智能驾驶渗透率 - 2025年8月,乘用车L2级以上渗透率达33.3%,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2][3] - 2025年8月,高速NOA渗透率为33.4%,城区NOA渗透率为14.2%,同比分别提升20和5个百分点 [3] 感知层渗透率 - 2025年8月,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67.8%,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2][3] - 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占比达43.8%,同比大幅提升27个百分点 [2][55] - 2025年8月,激光雷达渗透率为10.4%,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 [2] 决策层渗透率 - 2025年8月,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33.2%,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2][3] - 域控芯片方案中,英伟达占比达57.2%,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Mobileye、特斯拉FSD、华为占比分别为2.9%、8.8%、9.8% [2][59] 智能座舱渗透率 - 2025年8月,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85%、48.3%、20%、41.1% [3] 智能网联渗透率 - 2025年8月,OTA和T-BOX渗透率分别为77.2%和67.1% [3] 重点公司动态与数据 - 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已突破60亿英里,其中第三季度行驶里程超过13亿英里 [33][37] - 小鹏汽车2025年9月交付新车41,581台,同比增长95%,创历史新高 [46] - 理想汽车辅助驾驶累计用户达40万人,累计行驶里程53.7亿公里 [48] - 鸿蒙智行2025年9月交付新车52,916台,全系累计交付突破95万台 [51] 投资建议 整车领域 - 推荐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 [4] L4自动驾驶领域 - 推荐小马智行、文远知行 [4] 零部件领域 - 数据获取环节推荐禾赛科技 [4] - 数据传输环节推荐沪光股份 [4] - 数据处理环节推荐地平线机器人-W、黑芝麻智能、科博达、华阳集团、均胜电子 [4] - 数据应用环节推荐星宇股份、华阳集团、伯特利 [4]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九):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冲击港股上市,均胜电子再获50亿元-20251103
国信证券· 2025-11-03 19: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6] 报告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L2级以上功能、高像素摄像头、高算力芯片等核心环节增长显著 [2][3] - 自动驾驶公司商业化进程加速,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冲击港股上市,行业融资与订单活动活跃 [1][18][19][24][25] - 围绕数据流(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是投资布局的重点方向 [4][66] 行业新闻与动态总结 - **特斯拉Robotaxi进展**:特斯拉计划在年底前将Robotaxi服务扩展至8至10个区域,并在奥斯汀率先落地全无人化运营 [1][16] - **自动驾驶公司上市**:小马智行最高募资10亿美元,文远知行募资超4亿美元,均拟于11月6日在港交所上市 [1][18][19] - **产业合作与新订单**:Stellantis与英伟达、优步、富士康合作加速robotaxi布局;均胜电子再获50亿元汽车智能化全球订单 [1][21][24] - **技术合作与融资**:禾赛科技宣布2026至2027年继续作为核心战略供应商与小米汽车深化合作;九识智能完成由蚂蚁集团领投的1亿美元B4轮融资 [1][23][25] - **政策与标准支持**: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新规支持车内全无人测试;工信部公示《电动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通用规范》等142项行业标准 [29][30]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总结 - **前视摄像头**:2025年8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达67.8%,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43.8%,同比大幅提升27个百分点 [2][55] - **自动驾驶域控芯片**:2025年8月乘用车驾驶域渗透率为33.2%,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英伟达芯片占比达57.2%,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占据主导地位 [2][59] - **激光雷达**:2025年8月乘用车激光雷达渗透率为10.4%,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供应商市占率前三名为华为(40%)、禾赛科技(28%)、STJC(24%) [2] 智能驾驶渗透率总结 - **L2级以上渗透率**:2025年8月乘用车行业L2级以上渗透率达33.3%,同比大幅提升18个百分点,高速NOA和城区NOA渗透率分别为33.4%和14.2% [3] - **传感器渗透率**:2025年8月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渗透率分别为67.8%、57.5%、10.4%,同比均实现增长 [3] - **域控制器渗透率**:2025年8月驾驶域控渗透率为33.2%,同比提升17.5个百分点 [3] 智能座舱与网联渗透率总结 - **智能座舱单品**:2025年8月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85%、48.3%、20%、41.1% [3] - **智能网联产品**:2025年8月OTA和T-BOX渗透率分别为77.2%和67.1% [3] 重点公司跟踪与数据 - **特斯拉FSD**: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已突破60亿英里,其中第三季度行驶里程超过13亿英里 [37] - **蔚来汽车**:2025年9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34,749台,同比增长64%,旗下神玑NX9031芯片支持高并发数据处理 [39][40] - **小鹏汽车**:2025年9月小鹏汽车交付新车41,581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5% [46] - **理想汽车**:理想辅助驾驶累计用户达40万人,累计行驶里程53.7亿公里,VLA月度使用率达91% [48] - **鸿蒙智行**:2025年9月全系交付新车52,916台,辅助驾驶总里程达2.3亿公里,用户活跃度90.8% [51] 投资建议总结 - **整车推荐**: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 [4] - **L4自动驾驶推荐**:小马智行、文远知行 [4] - **零部件按数据流环节推荐**: - 数据获取环节推荐禾赛科技 [4] - 数据传输环节推荐沪光股份 [4] - 数据处理环节推荐地平线机器人-W、黑芝麻智能、科博达、华阳集团、均胜电子 [4] - 数据应用环节推荐星宇股份、华阳集团、伯特利 [4]
华创证券:维持比亚迪电子“强推”评级目标价56.4港元
新浪财经· 2025-11-03 17:11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32.85亿元(YOY+0.95%),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YOY +2.4%)。公司2025年单三季度实现营收426.79亿元(YoY-1.99%),实现归母净利润14.07亿元(YoY-8.99%)。 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比亚迪电子(00285)为全球领先平台型制造企业,消费电子业务受益于大客户体系内品类扩张+AI终端升级,汽车电子持续加快产品拓展,AI业务端云协同。根据三季报 事项 汽车电子:比亚迪电子背靠母公司产品品类持续扩张,公司智能座舱、热管理、智能驾驶辅助等产品的出货量将保持增长,智能悬架产品将配套至更多车型中,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持续 AI业务:组装与液冷、电源协同布局。公司已形成涵盖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以及浸没式液冷方案等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布局,目前已成为英伟达在数据中心领域合作伙伴,AI服务 消费电子:收购捷普进一步深化大客户业务,大客户新一轮创新周期公司有望受益。2023年底公司收购捷普移动制造业务,捷普为iPhone 15 Pro钛合金框架主要供应商,中框业务并表标志着公司在大客户最大品类手机产品的突破,除了中框业务公司积极拓展其 ...
华创证券:维持比亚迪电子“强推”评级 目标价56.4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1-03 14:23
事项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32.85亿元(YOY+0.95%),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YOY+2.4%)。公司2025 年单三季度实现营收426.79亿元(YoY-1.99%),实现归母净利润14.07亿元(YoY-8.99%)。 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比亚迪(002594)电子(00285)为全球领先平台型制造企业,消费电子业务受益 于大客户体系内品类扩张+AI终端升级,汽车电子持续加快产品拓展,AI业务端云协同。根据三季报情 况,该行下调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6.83/58.08/67.13亿元(51.9/61.94/71.06亿元),目标股价56.4 港元,维持"强推"评级。 华创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消费电子:收购捷普进一步深化大客户业务,大客户新一轮创新周期公司有望受益。2023年底公司收购 捷普移动制造业务,捷普为iPhone15Pro钛合金框架主要供应商,中框业务并表标志着公司在大客户最 大品类手机产品的突破,除了中框业务公司积极拓展其他产品品类,大客户Apple Intelligence加速AI终 端布局,同时折叠等新品有望加速消费电子业务增长,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消 ...
华创证券:维持比亚迪电子(00285)“强推”评级 目标价56.4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1-03 14:19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比亚迪电子(00285)为全球领先平台型制造企业,消费电子业 务受益于大客户体系内品类扩张+AI终端升级,汽车电子持续加快产品拓展,AI业务端云协同。根据三 季报情况,该行下调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6.83/58.08/67.13亿元(51.9/61.94/71.06亿元),目标 股价56.4港元,维持"强推"评级。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型智能产品为公司三大业务条线,25H1消费电子(组装+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 609.46亿元(YOY-3.73%);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营收124.54亿元(YOY+60.57%);新型智能产品业务实现营 收72.06亿元(YOY-4.18%)。苹果手机业务方面2025年10月22日国行版iPhone Air正式发售,25年节奏上 较去年有所推迟,Q3营收利润略承压。 汽车电子/消费电子/AI齐发力未来可期 汽车电子:比亚迪电子背靠母公司产品品类持续扩张,公司智能座舱、热管理、智能驾驶辅助等产品的 出货量将保持增长,智能悬架产品将配套至更多车型中,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持续快速扩张。 AI业务:组装与液冷、电源协同布局。 ...
立讯精密(002475):卡位核心赛道和整合提效,进入新一轮加速成长期
招商证券· 2025-11-03 13:31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强烈推荐”,并维持该评级 [1] - 报告给出的目标股价为90.0元,当前股价为63.0元,存在上行空间 [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 [1][4][20]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5.18亿元,同比增长26.92%,超过此前预告区间上限 [1][4][20]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964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31.03%和53.57%,归母净利润48.7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32.49%和35.36%,增长明显提速 [4] - 公司预测2025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区间为165.2-171.9亿元,对应同比增长23.59%-28.59% [1][4]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2.84%,同比和环比分别提升1.09和0.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改善 [4] - 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24%,较上年同期提升0.26个百分点 [21] 业务板块驱动因素 - 消费电子业务:增长源于苹果业务旺季表现,以及非A消费电子业务的持续拓展,公司凭借垂直一体化优势成为行业内少数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 [4][7] - AI算力(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高速连接器、铜光互连、散热产品、电源及精密结构件等核心产品迎来发展机遇,本季度在海外客户取得突破性进展,448G和CPC等前瞻技术形成较好卡位 [4][8][18] - 汽车业务:收购的莱尼公司整合进度和协同质量超预期,助力公司构建覆盖欧美亚的本土化供应网络,与国内外主流车企合作加深 [4][9][15] 运营效率与战略投入 - 公司通过产能全球化布局、产品结构垂直优化、技术创新和AI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并实施极致的成本管控 [4][20] - 公司持续加大对AI终端、车载智能、高速互联/散热等核心技术的投入,构建技术壁垒 [10] - 公司坚持智能制造核心战略,将AI应用和数字化工具与生产全流程深度融合,构建高效灵活的智能制造体系 [11] 未来业绩展望 - 基于最新财报和趋势,报告上调公司2025/2026/2027年营收预测至3414/4400/5609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70/217/277亿元 [4] - 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2.33/2.97/3.81元,对应当前股价的市盈率分别为27/21/17倍 [4] - 报告认为公司消费电子、通信和汽车三大业务长线布局清晰,在AI端侧、算力和智能电动车等前沿方向拥有绝佳卡位,正迎来长线布局良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