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用和封存(CCUS)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最大煤电CCUS示范项目正式投运
中国化工报· 2025-09-29 14:16
项目规模与意义 - 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正式投入运营 [1] - 标志着中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实现从万吨级示范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的跨越 [1] - 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 [1] - 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50万吨 相当于处理60万辆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在碳捕集、压缩、封存等关键环节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创造多项全球首次与国内首创 [1] - 核心装备100%实现国产化 [1] - 创新采用复合式吸收塔二塔合一设计 将烟气预洗涤与碳捕集环节深度集成 解决了传统工艺能耗问题 [1] - 创新研制出中国首台可满足超临界管输需求的八级整体齿轮式二氧化碳压缩机 [2] - 项目二氧化碳捕集率超过90% 捕集二氧化碳纯度超过99% [1][2] 工艺流程与应用 - 项目针对华能甘肃正宁电厂1号机组脱硫后净烟气开展碳捕集作业 [1] - 捕集的二氧化碳经压缩至超临界态后 可实现地下地质封存 [1] - 二氧化碳可应用于油田增采、绿色燃料合成及矿化建材等领域 打通捕集—利用—封存全产业链 [1] - 采用富液分流、中间循环冷却等多种节能技术 实现热量利用最大化 整体节能效果显著 [1] - 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可提高管道输送效率 大幅降低输送能耗与成本 [2] 行业影响与前景 - 为全球煤电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1] - 可助力燃煤电厂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 推动煤电绿色清洁发展 [2] - 助推碳中和目标实现 [2]
海合会地区化工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美国关税政策对GCC化工行业的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GCC地区化工产品在美国市场价格上升 受影响产品包括尿素、对二甲苯(PX)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产量高且价格敏感的产品 [1] - 即使10%的基准关税也会显著影响GCC化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1] GCC与亚洲的贸易关系 - 2023年亚洲占GCC化工产品总出口的50%以上 主要市场为中国、印度和土耳其 [1] - GCC地区化工生产商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拥有合资企业 这些合资企业每日处理约270万桶原油 每年运营超过2300万吨的下游石化产能 [1] - 亚洲占全球塑料消费的一半以上 GCC地区50%以上的化工产品出口流向亚洲 [1] - 如果中国减少从美国的进口 GCC地区有机会填补这一市场缺口 但需迅速行动以抢占市场份额 [1] GCC化工行业的竞争优势 - GCC地区化工生产商在油价浮动情况下比依赖石脑油的竞争对手更具优势 [1] - 该地区化工装置利用率约90% 远高于全球多数同行 [2] - 供应链弹性成为关键优势 企业需预测和适应动荡而非被动反应 [2] GCC化工行业的战略调整 - 投资转向特种弹性体、原油制化学品以及包装和电动汽车材料等下游领域 [2] - 继续优化能源用量并关注高附加值项目 [1] - 提出4点对策以应对供应链挑战:出口路线灵活性、供应链透明可见性、建立区域缓冲库存、数字风险预测 [2] - 使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工具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预测性转型 [2] GCC地区的能源转型 - 目标到2030年将能源结构的25%~50%调整为可再生能源 [3] - 大力投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 目前每年捕集440万吨二氧化碳 占全球CCUS产能的10% [3] - 制氢成为能源转型重点 阿曼、阿联酋和沙特分别计划到2030年每年生产100万吨、140万吨和400万吨氢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