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威慑
搜索文档
填弹巧发:“稀土威慑”策略的现实和未来
虎嗅· 2025-10-13 13:46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性质与形式 - 管制措施在形式上借鉴了美国的长臂管辖制度,包括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最小含量规则(设定0.1%标准)以及终端用途/用户限制 [1] - 采取许可制而非禁令制,是一项威慑工具而非即刻生效的报复手段,旨在创造对称威慑结构 [1][5] - 以制度还击制度被视为一种高明的筹码制造形式,本质上是防御性的仿效美国手段 [1][5] 政策出台的背景与时机 - 商务部明确指出措施是对美方9月后行动的回应,可理解为在APEC峰会前尝试打破僵局、扩大获利的博弈 [1] - 国内出口和资本市场的韧性是立足点,国际上瞄准美国内政压力密集、外交精力分散、有达成协议迫切性的时间窗口 [1] - 政策由中方主动发起,作为正式法规其制度化水平高,可能存在制度性锁定,使其更不易撤回 [4] 对金融市场与贸易谈判的潜在影响 - 金融市场最初因特朗普发出100%关税威胁而需对贸易因素进行重定价,但中国商务部发布管制消息时市场并未就谈判前景做出明显定价 [2] - 中美谈判的大局面并未激化,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可能是一种应激而无效的反应,双方到APEC峰会及11月1日仍有交换可能和空间 [5][6] - 政策若被定性为长期制度而非临时筹码,可能固化为结构性紧张,使中美经济关系更难解冻 [4] 稀土作为战略筹码的运用策略与价值 - 中国占据约70%以上的精炼产能,但筹码存在长期自然贬值倾向,因美日澳欧已大举投资替代链,正在形成中期替代力 [7] - 运用策略需平衡不出手导致价值被动流失与实施严格限制导致价值主动透支的风险,目标是压低对手的脱钩曲线 [7] - 最佳路径是低频率、低强度、可回撤的威慑行动,辅以供应链标准设定,形成关键客户黏性,争取时间与技术窗口 [7] 潜在的交换目标与国际观众管理 - 从对等角度看,稀土筹码可交换美国对华的出口限制,如半导体制造设备、EDA工具、先进计算芯片等 [8] - 管制措施不仅针对美国,也影响日韩半导体制造及欧洲航空、汽车、军事工业等全球观众,需有效管理观众情绪 [9] - 执行中需向中立国和企业释放明确信号,许可证基于规则而非政治情绪,对非直接对手可采用优先审查以显示制度并非直接针对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