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私营资本

搜索文档
亚投行理事会年会公开研讨会|动员私营资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商报· 2025-06-27 20:18
基础设施建设与私营资本 -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每年约9500亿美元,新兴经济体财政空间收缩使私营资本成为填补缺口的新力量[4] - 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每年约为1.7万亿美元,传统多边开发银行难以满足[5] - 私营资本在消费和制造业领域已构建庞大经济版图,但在基建领域仍需突破固有格局[4] 亚投行的策略与作用 - 亚投行采用"三位一体"策略,提供股权、担保、风险融资等多元工具以满足不同私营投资者需求[4] - 亚投行项目覆盖交通、能源、医疗、教育及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助力全面可持续发展[5] - 多边开发银行需统一社会与环境效益评估标准,量化非财务效益以吸引私营资本[9] 动员私营资本的挑战 - 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项目因缺乏可量化社会与环境效益评估体系,难以吸引私营资本[9] - 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复杂冗长,风险分担边界模糊导致私营企业顾虑重重[9] - 监管差异、长周期风险及财务模型局限是私营资本参与的三大障碍[9] 解决方案与创新模式 - 通过简化特许经营协议、明晰风险分担机制优化项目结构,打造可融资项目[10] - 政府可采取混合所有制改革,承担部分风险,私营资本享受分红收益[11] - 引入商业银行项目贷款分散风险,使私营资本获得与风险匹配的回报[11] 政策与协作机制 - 政策需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措施降低私营资本进入成本,增强投资吸引力[7] - 政府、多边开发银行和利益相关者需协作营造有利环境,明确政策框架与发展方向[7] - 金融机构应构建伙伴思维,创新融资结构如分层资本设计以降低风险[7] 技术与教育赋能 - 多边开发银行应在教育和技术转移领域发挥作用,提升劳动力技能确保可持续就业[8] - 推动数字平台、智能基建技术合作,利用区块链优化供应链金融降低成本[8] - 政府和多边开发银行可通过分担下行风险、共享上行收益模式吸引私营资本[8]
亚投行的十年:贷款超600亿美元 提出更具雄心中期战略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0:32
亚投行十年发展成就 - 亚投行是由中国倡议发起、57国共同筹建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总部位于北京,发展中国家成员股权占比约七成 [5] - 十年来成员数量从57个增加至110个,审核批准超300个项目,融资总额超600亿美元,带动资本超2000亿美元 [2][6] - 业务聚焦四大优先板块: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合作、科技赋能的基础设施、动员私营资本 [5] 亚投行业务进展 - 2024年气候融资占批准融资总额的67%,达56.1亿美元,远超2025年50%的目标 [6] - 2024年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达33%,提前完成2030年25%-30%的目标 [6] - 实施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互联互通项目,如老挝—越南跨境风电项目、印度尼西亚贫民窟改造等 [6][7] 亚投行未来战略 - 提出2030年年度贷款规模达到170亿美元的目标 [9] - 计划2030年前每年气候融资占比持续超过50% [3][9] - 将创新业务模式,探索联合融资、平行融资、本币融资等新方式 [11] 国际合作与私营资本动员 - 亚投行在多国制度差异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跨境项目落地 [12] - 需要政府部门和多边银行共同推动规则标准统一,降低私营资本参与风险 [12]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基础设施低碳化可帮助发展中国家跳过化石燃料依赖阶段 [11]
亚投行理事会年会 五大议题引关注
金融时报· 2025-06-23 17:47
亚投行十周年年会 - 亚投行迎来成立十周年 第十届理事会年会将于6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 系统回顾十年发展成果并展望未来战略重点 [1] - 年会主题为"互联助力发展 合作共创繁荣" 预计吸引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参会 [1] - 年会设置17场公共研讨会 聚焦五大议题方向: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基础设施 绿色融资 动员私营资本 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 多边框架下的政府协作与伙伴关系共建 [1] 跨境互联互通战略 - 亚投行将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列为四大业务优先方向之一 计划到2030年将25%-30%的融资用于相关项目 [2] - 跨境基础设施项目面临显著融资缺口 论坛将探讨如何动员私营资本破解融资瓶颈 [2] - 中国将主办两场专题研讨会 分别聚焦全球贸易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作用及融资创新对包容性增长的赋能 [2] 中国专题研讨会内容 - 研讨会将深入探讨物流枢纽 陆港 多式联运中心等设施对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作用 [2] - 来自政府 产业界及国际机构的代表将分享政策经验与融资创新路径 展示中国实践的全球参考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