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助残事业
icon
搜索文档
广西实现“阳光助残基地”全覆盖
广西日报· 2025-06-03 09:58
残疾人就业帮扶 - 广西通过就业帮扶车间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实现自身价值 [1] - 自治区实施"壮美广西·百千万助残兴万家"行动,每年辐射带动1万余名残疾人就业增收 [1] - 深化粤桂协作,争取资金2300万元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等项目 [1] - 各级残联开展"助残就业 桂在行动",通过创建"美丽工坊"、产品推介会、技能培训等举措促进就业 [2] 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 - 广西将残疾人事业融入全区发展大局,保障基本民生,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 - 创新实施"三纳入三帮扶三服务"机制,通过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防止规模性返贫 [1] -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连续4年被列入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2] - 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与医保政策融通衔接,开展学前融合陪同康复救助 [2] 残疾人教育与文化体育 - 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扎实推进残疾人教育文化体育事业 [2] - 开展残疾人文化周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2] -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社会融入 [2]
残特奥会开幕倒计时200天 广州赛区场馆无障碍设施改造全部完成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3 15:57
残特奥会筹备进展 - 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迎来开幕倒计时200天 [1] - 广州赛区共有9个场馆承办残特奥会比赛项目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将承办开幕式 [1] - 广州赛区9个比赛场馆及开幕式场馆全部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 [1][2] 无障碍设施改造细节 - 改造践行"零障赛区"理念 坚持"逢阶必坡""逢棱必圆"原则 [1] - 按"一馆一策"编制无障碍专项设计方案 实现全过程精准改造 [1] - 运动员区、观众区等关键区域实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 [2] - 大部分场馆配备永久性无障碍查询屏和智能服务桩 [2] - 赛时设立无障碍服务中心提升残障人士参赛观赛体验 [2] 残障人士励志案例 - 广州本土首位视障研究生帮助视障群体提升就业技能 [1] - 盲人按摩企业30年发展成行业龙头并带动残疾人创业 [1] - 轮椅少年成功转型为企业掌舵人 [1]
周红波看望残疾人了解助残事业发展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5-18 09:41
助残事业发展 - 市委书记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1] - 南京市聋人学校30年来累计有1500多位学生考入高校 [1] - 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融合,提升办学质量 [1] 特殊教育建设 - 南京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通过云平台覆盖全市15所特殊教育学校 [1] - 强调要办好特殊教育,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 [1] - 鼓励特殊儿童弘扬自强不息精神,积极追求人生梦想 [1] 无障碍环境建设 - 地铁光华门站检查盲道、无障碍电梯及引导标识设置 [2] - 无障碍环境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 [2] - 强调统筹规划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管养 [2] 社区助残服务 - 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建设"残疾人之家",提供托养、康复、就业等综合服务 [2] - 强调党建引领,调动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助残 [2] - 提升基层服务阵地综合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 [2]
陕西8人6集体在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受表彰
陕西日报· 2025-05-17 08:40
表彰情况 - 陕西省7名个人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包括张喜平、赵恒、牒林平、屈万平、高强、李丹、刘强利 [1] - 6家单位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包括陕西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等 [1] - 1名个人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延安市安塞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雷锦艳 [1] 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 - 学院形成"教育赋能—文化传承—社会融合"三位一体助残模式 [1] - 已培育约600名听力残疾美术人才 [1] - 计划引入前沿科技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融入社会 [2] 陕西省残联工作 - 按照"16671"工作思路推进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科技助残等重点任务 [2] - 统筹推进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和科技助残等重点任务 [2] - 将充分发挥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的示范作用 [2]
向光而行  无碍生长(感言)
人民日报· 2025-05-17 06:12
残疾人自强与支持体系 - 残疾人通过技术学习和创业实现自食其力并带动就业 例如江苏陆鸿和云南此路恒创办工厂帮助其他残疾人就业 [1] - 社会力量通过手语服务 实用技术培训等具体行动支持残疾人发展 如重庆民警何巧学习手语 宁夏红寺堡区残联开展培训 [1] - 政府通过法律保障 无障碍建设 教育支持和补贴政策等多维度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发展支撑 包括残疾人保障法 无障碍环境建设 个性化教学和两项补贴制度 [1] 助残事业的社会意义 - 助残事业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 需要平等尊重 社会关爱和制度保障共同作用 [2] - 构建理解 尊重 关心 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让每个人都能实现无碍发展 [2]
你添砖瓦我架梁——南京助残事业的多元发展
华夏时报· 2025-05-16 12:20
助残事业中的个体贡献 - 郑佩韵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批量扫描录入和报错功能,提升残联窗口工作效率 [4][5] - 朱军林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及顶山街道太阳花残疾人之家,提供就业培训、康复等服务 [5][7] - 朱军林开拓南京"喜憨儿洗车中心"、福利彩票站、菜鸟驿站、无障碍体验酒店等多元就业场景 [7][8] 政策支持与基层实践 - 南京市残联发布《南京市残疾人基本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2025年版)》等四项政策,首创利用养老机构床位收住重度残疾人 [10] - 鼓楼区残联理事长王影推动出台《精准康复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细则》,解决肢体残疾人入户服务需求 [10] - 南京残联系统累计制定区级政策文件18个,基于3.7万名重点困难残疾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基层经验 [10] 科技创新赋能助残 - 东南大学宋爱国团队研发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和"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技术源自军工领域力触觉遥操作技术 [11][12] - 两款康复机器人产品已进入市场化,推动"康复"理念的技术落地 [12] - 南京市整合高校科研资源构建多维度科技助残体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