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障碍环境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通讯|从中文秒译到眼控沟通——中国无障碍方案惊艳万国宫
新华网· 2025-06-19 14:46
中国无障碍技术展示 - 中国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眼镜可实现中文语音实时翻译为英文字幕,显著降低语言障碍 [1] - 展览展示近百件中国无障碍技术展品,分为信息无障碍、文化无障碍、建筑无障碍三大类 [1] - 智能辅助设备包括"电子导盲犬"和"视觉地图"设备,帮助视听障碍者感知周围环境 [2] 无障碍技术创新 - 一体化眼控沟通设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帮助视力障碍者和行动受限人群改善沟通能力 [3] - 中国技术展示获得联合国机构高度评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可科技在推动无障碍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2] - 中国提交的无障碍建设决议首次将"人人享有无障碍"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3] 无障碍发展理念 - 中国代表强调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标志,促进全体人民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2] - 中国通过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技术应用等多维度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2] - 联合国人权高专指出无障碍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实现社会平等的重要前提 [3]
外交部:愿继续同各方深化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国际合作
快讯· 2025-06-17 16:41
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国际合作 - 中国与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共同举办"人人享有无障碍:构建包容未来"主题展览,展示中国在信息无障碍、文化无障碍、建筑无障碍三个方面的立法理念和实践 [1] - 2024年10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7届会议通过中国代表30个国家提交的无障碍建设促进人权决议,本次展览是落实该决议的重要举措 [1] - 联合国人权高专图尔克及各国代表等300余人出席展览开幕式 [1] - 中方愿继续深化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1]
让无障碍法“长牙”,让社会有敬畏!无障碍环境建设从“设施覆盖”向“服务品质”跃升
华夏时报· 2025-06-04 11:08
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实现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17.76万户全覆盖,城市道路及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 [1] - 2023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首次将无障碍建设纳入国家法律框架,标志中国无障碍进入法治化阶段 [2] - 广州地铁无障碍设施覆盖率100%,深圳交通枢纽普及无障碍电梯,北京将无障碍设施纳入改造重点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深圳智慧灯杆采用AI识别弱势群体步态动态调整信号灯时长,vivo等企业开发AI工具改善听障人士交互体验 [2] - 智慧盲导等技术提升城市温度,深圳前海、冬奥场馆等项目成为无障碍标杆案例 [3] - "十五五"期间建议推动AR、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融合,研发全人群适配技术 [4][5] 政策与战略升级 - 中国残联等13部门2021年联合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目标2025年完成110万户残疾人家庭改造 [2] - "十五五"规划强调从"设施覆盖"向"服务品质"跃升,构建全生命周期无障碍系统 [4][5] - 无障碍立法被定位为"幸福工程战略",需强化执法环境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1][5] 社会与经济价值 - 无障碍事业是应对老龄化、残障群体需求的关键抓手,对稳经济有显著作用 [4] - 民生指标(家居环境、出行便利、信息交流等)直接关联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5] - 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联合多方签署战略合作倡议书,推动"十五五"无障碍新发展 [5]
老有所“数”,残有所“联”:多方合力书写数字时代的民生答卷
华夏时报· 2025-05-27 17:11
数字社会建设与适老化无障碍环境 - 当前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成果显著,但老年人和残疾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突出,涉及3.1亿老年群体及8500万残疾人[1] -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联合启动"推进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行动",主题为"数字技术助老助残"[1] - 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完善,信息服务对特殊群体友好度较低,升级改造工作迫切[1] 政策与法规进展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超3000家与特殊群体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APP完成高质量升级改造[3] - 法规落实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部分政务服务平台改造滞后,企业改造动力不足[3] - 中国残联将完善信息无障碍长效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加速互联网平台改造进程[3]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众多互联网平台及智能终端未达无障碍标准,辅助产品研发因市场动力不足而滞后[4] - 听障群体在互联网音频、视频内容获取上存在明显障碍,缺乏准确字幕和手语翻译服务[6] - 科技企业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自动字幕生成技术,开发专业手语翻译工具[6] 企业实践与公益行动 - 量子之歌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提升老年教育可及性,采用"公益+普惠+商业"模式促进教育均衡[10] - 阿里巴巴公益推出"轮椅友好厅"标注功能和高德地图轮椅导航项目,覆盖国内60个城市[10] - 阿里巴巴每年超过25%的公益项目与助残有关,致力于用科技力量改善残障人士生活[10] 阶段性目标与规划 - 到2026年底,实现各地市财政资金建设的互联网网站、服务平台100%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技术升级,达标率不低于90%[6] - 到2028年底,达成全国政府政务、民生服务全领域互联网网站及服务平台适老化及无障碍技术升级全覆盖,达标率提升至90%[6] - 上海"数字伙伴计划"已联动超百家单位,未来将深化实践、加强跨区域合作,输出数字包容的"上海方案"[9] 社会协作与多方参与 - 互联网行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作为产品服务的重要标准[2] - 中国老龄协会将组织基层涉老组织开展社会监督,参与标准制定,协同各方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3] - 中国盲协培育专业体验评测队伍,未来将深度参与标准制定,确保规范贴合实际需求[4][5]
积极追求人生梦想(民生一线·全国助残日特别策划)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残疾人自强故事 - 失聪女孩江梦南通过读口型和发声完成学业 现为西湖大学博士后 参与开发多项单细胞组学技术 对人类肿瘤组织进行测绘 [5][8] - 江梦南半岁时因肺炎误用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父母通过让其感受声带振动和气息 教会其发音 一个字可能要读上万遍甚至10万遍 [6] - 江梦南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期间 右耳成功植入人工耳蜗 重获失去26年的听力 现借助智能设备实现语音转文字 更从容面对工作 [8] - 视障博主赵秋宝在导盲犬阿尔法陪伴下 已走过17座城市 抖音账号"宝哥和他的导盲犬"有近百万粉丝 获1000多万点赞 [9][10][19] - 全国正在服役的导盲犬有300多只 加上退役的共600多只 而一些导盲犬基地报名申领人数达数千人 [9] - 失去左腿的许春香现为京东"阳光天使"团队客服 最多一天打432个电话 解决400多个售后问题 客户满意率从30%提升至100% [11][12][13][14] - 许春香每月收入算上五险一金能过万元 成为"明星员工" 2023年"双11"一天内打电话数量团队最多 满意率最高 [14][20] 无障碍环境建设 - 江梦南认为学校应通过无障碍设施建设保障残障学生学习条件 社会应建立更公平的录用标准 [8] - 赵秋宝指出一些地方无障碍设施不完善 红绿灯无提示音 路上有障碍物 走路磕碰是常事 [9] - 赵秋宝表示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完备 服务到位 从地铁区庄站到板桥站17站 经两次换乘 10位工作人员接力帮助使其出行顺畅 [10] - 赵秋宝坐飞机需到指定检疫机构获取动物检疫证 证明有效期短 有时回程还得去开检疫证明 [10] - 江梦南因听不清公共交通广播而坐过站 赵秋宝因很多人不了解导盲犬 一些公共场所拒绝导盲犬进入 [20][23]
周红波看望残疾人了解助残事业发展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5-18 09:41
市领导戴华杰、许峰参加。 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16日,市委书记周红波看望残疾人并了解助残事业发展情况, 向全市残疾人及其亲属、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精神,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整合社区资源建设"残疾人之家",打造了集托养、康复、就业、文体娱乐、法律 救助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周红波详细了解残疾人托养康复和辅助性就业情况,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 作用,调动志愿者、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参与,促进各类社区服务与社会化助残服务有机结 合,加强基层服务阵地综合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持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积极营造全社会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南京市聋人学校历史悠久,是我国第一所聋人普通高级中学,30年来累计有1500多位学生考入高 校。周红波参观学校美术课程基地、手语博物馆和班级教室,鼓励同学们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努力学习 知识本领,勇敢克服困难挑战,积极追求人生梦想。在依托该校建设的南京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周红 波通过云平台详细了解全市15所特殊教育学 ...
让出行“无碍”更“有爱”——解读《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
中国民航网· 2025-05-16 22:59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中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 60岁及以上人口达3亿 民航潜在服务对象数量将持续增长 [3] - 2020年民航局发布《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技术标准》 2023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推动新指南编制 [3] - 指南编制组调研中国残联等专业机构及全国机场 参照七类残疾人群体需求 兼顾老年人等特殊旅客 [7] 指南核心内容与创新 - 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覆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 强调"用户为先"原则 [5][7][9] - 将航站区划分为落客区、值机区等十几类区域 明确各区域无障碍设施配置标准 [9][14] - 建议优化航站楼空间设计 减少楼层转换 设置自动步道/电瓶车 缩短特殊旅客步行距离 [14] - 创新提出无高差行李托运设备 加宽无障碍通道 设置独立安检空间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9][15][17] 技术应用与服务升级 - 鼓励引入智能轮椅、导盲机器人等新技术 应对未来多样化需求 [24] - 建议采用通用设计理念 整合无障碍与公共设施 提升空间利用率与服务包容性 [23] - 强化多单位协同 要求机场管理机构与航空公司等签署服务协议 确保全链条衔接 [18][21] 用户体验优化方向 - 针对登机桥高差、照明眩光等细节提出安全改进方案 [20] - 提供语音提示、盲文标识、闪烁装置等多模态信息获取方式 [14][23] - 设置多功能母婴室、低位服务柜台等设施 覆盖哺乳、护理等细分需求 [5][24]
民航局发布《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
中国民航网· 2025-05-16 22:52
行业政策与规范 - 民航局发布国内首部全方位指导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的行业指导文件《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 [1] - 《指南》覆盖运输机场无障碍环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系统性方法指导与建议 [1] -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民用机场建设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1] 服务对象与需求 - 《指南》重点保障残疾人出行需求,同时兼顾老年人、伤病旅客、与婴幼儿同行旅客、携带大件行李旅客等群体的实际困难 [2] - 以通用设计提升服务包容性和友好性,推动运输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满足基本需求"向"促进融合共享"迈进 [2] 建设内容与方向 - 《指南》聚焦无障碍设施、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三方面内容,推动打造兼顾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的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 [2] - 正文及附录提供详实的图示资料、国际国内无障碍环境管理框架、法律要求和相关调研报告,实现方法论指引和实用性指南的统一 [1] 政策落实与监管 - 民航局将通过加强设计评审、行业验收、监督检查等方式,指导各运输机场贯彻法律法规及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2] - 《指南》的发布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提升机场建设和运营水平的重要举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