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历史首次实现全国编码统一!7类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优化,助力价格纠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22:09
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优化核心举措 - 国家医保局对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非血管介入支架、非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7类医保医用耗材完成分类优化调整 [1] - 优化后的分类能更客观反映耗材功能特征,解决识别难、区分难、管理难问题,提升医保管理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 [1] - 本次修订是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国编码统一,上海等地区已率先落地新数据库,其他省份也在加快推进 [5] 统一编码对行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 依据医疗器械注册备案证信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用途、结构组成的医用耗材归入同一分类,赋予统一单元号和医保通用名 [2] - 统一编码可实现通过制定数据提取表在全国招采子系统中提取采购数据,实现对同类型产品价格的精准监测 [2] - 编码投入使用后,已对临床使用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集采耗材开展价格监测,排查异常值,引导企业纠正不公平高价,促使价格回归公允区间 [2] 分类优化对临床创新与应用的推动 - 修订尊重支持创新,对于药监部门已有注册备案但医保编码无合适分类的产品,予以新增相关分类、特征或材质,例如将“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单独分类 [4] - 优化注重贴合临床需求,对临床使用、医保支付价值差别大但未明确区分的特征或材质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将“药物洗脱/非药物洗脱”“覆膜/非覆膜”特征单独体现 [4] - 优化后的分类清除了数据库中冗余分类,使通用名更明确,产品临床应用更清晰,有利于开展大数据信息统计以支持决策 [3]
我国已完成7类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优化工作
央视新闻· 2025-09-15 09:16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目前,我国已完成血管介入支架、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7类医 保医用耗材的分类优化工作,将逐步解决医用耗材"识别难、区分难、管理难"等问题,提升了医保管理 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 长期以来,医用耗材产品命名缺乏统一标准,企业自主命名空间较大,致使市场上出现部分不同规格、 不同功能的产品共用同一名称,而部分本质相同的产品却拥有多个名称的现象,对医保的精准支付和基 金监管,以及医疗机构的耗材招标采购增添了难度。 为此,国家医保局2024年11月正式启动"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修订。目前已完成分类优化工作的7类医保 医用耗材包括: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非血管介入支架、非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人工器 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 此次医用耗材分类优化工作尊重支持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例如,植入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心脏起搏 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它可通过微创方式经静脉植入心腔内,具有无切口、无囊袋、无导线的优势。本次 分类调整将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单独分类,充分关注了技术创新,为传统起搏器多次感染、上腔静脉通路 缺失、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项目组负责人翟梦媛:我们的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