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技术升级

搜索文档
全球化学机械抛光机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7-02 18:22
全球化学机械抛光机市场规模与增长 - 预计2031年全球化学机械抛光机市场规模将达到66.5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2% [1] - 2024年全球前四大厂商占有大约94.0%的市场份额,主要生产商包括Applied Materials、Ebara Corporation、华海清科、KCTech、晶亦精微等 [3] 产品类型与应用细分 - 12-inch CMP Equipment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91.8%的份额 [6] -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占据大约73.1%的份额 [8] 技术升级驱动因素 - 制程节点迭代增加CMP步骤,7nm以下逻辑芯片需30次以上CMP,抛光液种类从5-6种增至20余种 [11] - 3D NAND堆叠层数每提升一代,CMP步骤增加约30% [12] - 14nm以下制程要求全局平坦度误差≤5nm,表面粗糙度<0.1nm [13] - 第三代半导体(SiC/GaN)抛光难度高,效率仅为硅基1/10,需专用高压抛光头(压力提高50%+)和定制化抛光液 [14] - 先进封装(如2.5D/3D封装、TSV技术)中CMP步骤占比提升30% [15] - AI实时优化抛光参数,良率提升15%+;终点检测精度达3-10nm [16] - 无磨料抛光液降低40%成本,废液金属回收率>95% [17] 市场扩张驱动因素 - 全球70%新增晶圆产能位于中国大陆,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持续扩产 [18] - 汽车电子(电动汽车CAGR 22%至2030)推动SiC抛光需求 [20] - 5G/AI/IoT驱动高频组件抛光精度升级,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超1万亿美元 [20] 政策与国产化驱动因素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CMP列为半导体攻关重点,国家大基金定向投资设备与材料国产化 [21] - 2022年CMP设备进口依赖度降至65%(高端仍超95%) [22] - 华海清科(28nm量产)、烁科精微(14nm)推动国产化率提升 [22] - 鼎龙股份抛光垫市占率升至15%,安集科技在铜制程领域抛光液占比超20% [22][23] 创新生态驱动因素 - 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原子级去除机理,多区抛光头压力控制精度达纳米级 [24] - 国产梯度烧结陶瓷抛光头纯度99.999%,成本较进口降60% [25] - 头部企业向"设备+耗材+服务"转型,华海清科维保业务毛利率超60% [26] - 材料-设备联合研发缩短下游验证周期,如鼎龙股份抛光垫与华海清科设备捆绑销售 [27] - 美日设备出口管制加速国产替代,2022年中国CMP专利数全球第一 [28] - 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场景为弯道超车提供契机 [29] 主要厂商与产品类型 - 主要厂商包括EBARA、Accretech、Applied Materials、Logitech、北京特思迪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华海清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31] - 产品类型包括氧化硅抛光、钨抛光、铜抛光等 [31] - 应用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制造、微机电&纳机电领域、光学领域等 [31] - 重点关注的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印度等 [31]
泛林集团25Q1跟踪报告:中国大陆收入占比持平,指引25Q2代工和NAND收入增长
招商证券· 2025-05-16 16: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泛林集团25Q1营收超指引中值,毛利率创新高,代工业务收入占比高增,中国大陆地区收入占比持平,预计25Q2代工和NAND收入增长,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战略投资方面表现出色,虽面临关税等不确定性,但对实现超越市场增长有信心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状况和公司进展 - 25Q1公司整体收益符合预期,代工收入创纪录,毛利率创新高,预计25Q2毛利率继续扩大,预测2025年WFE支出约1000亿美元,当前关税和全球经济环境未使客户有重大变化 [19] 技术创新与战略投资 - 公司战略重点是提供新产品、先进服务和实施数字化转型计划,有三个关键驱动因素支撑未来超越市场WFE增长,沉积和蚀刻产品发展良好,CSBG升级业务收入创新高,公司在专业技术和虚拟制造平台方面有进展 [20][21][22] CY25Q1财务 - 营收47.2亿美元,递延收入20亿美元,预计年底递延收入余额下降;存储占比43%,代工占比48%,逻辑和其他部门占比9%;中国地区占31%,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各占24%;CSBG营收17亿美元;毛利率49%;运营费用7.63亿美元;营业利润率32.8%;税率13.3%;其他收入费用700万美元;资本回报方面回购股票和支付股息;每股收益1.04美元;资产负债表上总债务减少5亿美元;库存周转率2.2倍;资本支出2.88亿美元;员工人数增加约300人 [24][25][27] 25Q2指引 - 预计收入50亿美元,代工厂和NAND系统收入上升,毛利率49.5%,营业利润率33.5%,每股收益1.20美元,将实现创纪录盈利水平 [30] Questions And Answers - 存储芯片有升级需求,未来会有现有设备升级和新设备添加的混合模式;中国台湾地区收入强劲可持续,与前沿代工厂逻辑业务和先进封装有关;公司通过建立灵活制造供应链运营体系减轻关税影响;业务量上半年更集中,失去部分中国客户业务;公司在美国有制造能力,会根据地区发展重新评估本地制造能力;公司有全球化供应链和制造布局,能应对规则变化;预计中国业务营收占比同比下降,毛利率会波动;CSBG营收可能与去年持平;公司可根据情况调整生产安排;客户有自身规划蓝图;先进逻辑芯片支出回升受多种技术推动;公司对超越市场增长有信心;已考虑客户变动情况;25Q2无业务拉动是因客户计划未变;下半年销售额受市场规律和项目业务量分布影响;业绩预期受中国受限客户订单缺失影响;CSBG业务规模变化对毛利率影响不大;客户未明确关税对需求的影响,业务增长动力来自前沿技术合作;毛利率指引已考虑关税影响;公司发展关键在于产品开发与技术路线图同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确保长期优势;中国市场服务与备件业务有调整,CSBG各细分业务有互补效应;Reliant业务全为全新设备;NAND升级需求预计持续3 - 5年;产能利用率下降与升级需求呈逆周期特征;备件业务表现良好;NAND升级销售与原厂设备销售占比未来趋于平衡 [3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