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夜游

搜索文档
多地探秘“博物馆奇妙夜”,暑期文博旅游成“遛娃刚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0:51
夜游博物馆新趋势 - 多地博物馆开展夜游活动 包括河南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 成都自然博物馆等 夜游成为文化消费新趋势[2] - 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 XR和3D投影等技术创造穿越感 例如河南博物院唐宫夜宴XR沉浸展和西安博物院长安夜3D投影[3][4] - 夜游经济热度显著提升 美团7月数据显示夜游搜索量月环比增长100% 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暴涨200%[3] 文博旅游消费群体 - 亲子家庭成为核心推手 美团数据显示含非遗体验亲子游产品销售额同比增55% 北京前门非遗扇子DIY和西安长安夜项目热度激增[6] - 年轻群体占比提升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00后大学生占博物馆客群20.6% 且持续上涨 年轻人将文博馆作为社交地标[6] - 跨省追展现象突出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超7成观众专程跨省来沪 累计接待277.7966万人次创全球收费特展纪录[7] 文博经济带动效应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实现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 文创收入超4.4亿元 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1][8] - 地方文博场馆客流激增 扬州重点文博场馆7-8月累计接待181万人次 八怪纪念馆游客量同比飙涨403%[7] - 周边消费显著提升 上海博物馆周边商圈民宿携程入住率超90% 周边餐厅营业额持续上涨[8] 暑期文博热具体案例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创全球纪录 全网曝光量逾300亿次 展览最后一周开启7×24小时不闭馆模式[1] - 西安博物院夜间加票3000张 七日内全部约满 长安夜项目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4] - 成都自然博物馆夜宿活动每期30组名额上线即抢空 贵阳贵州省博物馆暑期接待超70万人次[7]
多地探秘“博物馆奇妙夜”,暑期文博旅游成“遛娃刚需”丨夏游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8:18
核心观点 - 博物馆夜游活动成为文化消费新趋势 通过科技赋能和互动体验吸引大量游客 显著提升参观人数和收入 并带动周边综合消费增长 [1][2][3][4][5] - 亲子家庭和年轻群体成为文博旅游核心客群 推动跨省追展和文博经济发展 相关产品销售额和场馆访问量大幅增长 [6][7][8] 行业表现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累计接待277.7966万人次 实现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 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和总营收世界纪录 [1] - 美团7月数据显示"夜游"相关搜索量月环比增长100% "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暴涨200% 广州 上海 杭州 南京成为最热门夜游城市 [3] - 携程数据显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三星堆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稳居暑期热门博物馆TOP10 [6] - 扬州重点文博场馆7-8月累计接待181万人次 扬州八怪纪念馆游客量同比飙涨403% [7] - 贵州省博物馆暑期接待超70万人次 蜀锦织绣博物馆7月1日至8月11日访客量达8.2万人次 较去年增长近2倍 [7] 消费趋势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 周边商圈民宿入住率超90% 文创收入超4.4亿元 [1][8] - 美团含非遗体验的亲子游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5% 北京前门大街非遗扇子DIY和西安"长安夜"3D投影项目热度激增 [6] - 成都自然博物馆"恐龙博士深夜密令"夜宿活动每期30组名额上线即售罄 [7] 技术创新 - 河南博物院"唐宫夜宴XR沉浸展"采用XR技术让观众化身文物修复实习生 穿梭于唐代洛阳城 [3] - 西安博物院使用3D投影技术将城墙转化为动态画卷 展示玄奘西行故事 开展以来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 [4] - 抖音平台"洪崖洞夜景"播放量突破50亿次 年轻人夜游vlog中"沉浸式"和"穿越感"成为高频词 [3] 客群特征 - 马蜂窝数据显示造访博物馆客群中00后大学生占比达20.6%且持续上涨 [6]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超7成观众专程跨省观展 [7] - 小红书"遛娃好去处"话题超50亿浏览量 亲子家庭将博物馆作为替代主题乐园的新选择 [6]
凌晨3点,我在博物馆蹦迪
虎嗅· 2025-08-22 16:36
展览运营表现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13个月展期内吸引超过277万人次参观[3] - 展览总收入超7.6亿元,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和总营收世界纪录[3][4] - 最后7天实行24小时不间断开放,全球博物馆首次采取168小时不闭馆运营模式[5] 票务与营收结构 - 深夜场(0点-6点)票价74元,为白天全价票148元的对折[9] - 门票收入超3.2亿元,周边文创产品销售额达4.4亿元,占总收入58%[58][59] - 展期推出1200余款主题文创,售出超300万件,法老速干帽等热门产品供不应求[61] 展览特色与运营策略 - 展出788件古埃及文物,95%以上为首次亚洲亮相,含萨卡拉地区最新考古发现[33][34] - 中国团队亲自参与埃及萨卡拉地区挖掘,补充展品数量与吸引力[35] - 埃及方最初要价600万美元,经谈判后以500万美元(约3592.8万人民币)达成协议[53] 观众特征与行为 - 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其中超70%专程为特展赴沪[14] - 出现凌晨观展热潮,非官方讲解服务单场收入达3000-4000元[21] - 配套举办10期"博物馆奇'喵'夜"活动,吸引宠物主人群体参与[34] 行业创新模式 - 国内博物馆夜游服务持续创新,洛阳古墓博物馆结合剧本杀与夜宿,单次体验价达1688元[39][46] - 浙江自然博物院夜宿项目定价598元,国家自然博物馆等多馆推出类似活动[43][46] - 上海博物馆通过控制成本实现高效营收,相比同业夜间开放模式更具性价比[47][50]
上海高精力牛马半夜3点排队进博物馆约会?法老都得加班的上博埃及展一年赚了7个亿
36氪· 2025-08-22 16:35
展览运营与收入表现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展13个月吸引超277万人次参观[1] - 展览总收入超7.6亿元 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营收和传播总量世界纪录[1] - 最后7天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 全球博物馆首次连续168小时不闭馆[3] - 夜场门票每场3000张 票价74元(日场148元五折)[6] - 门票收入超3.2亿元 周边产品销售额达4.4亿元[32] 客群特征与消费行为 - 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 其中超七成为特展专程赴沪[7] - 夜场出现黄牛倒票现象 原价74元门票被炒至148元并附赠展览书籍[6] - 商业讲解服务需求旺盛 单人收费100元/小时 单团可扩至40人 单场收入达3000-4000元[12] - 展期推出1200余款主题文创 售出超300万件 法老速干帽等热门产品秒罄[35] 展览内容与成本结构 - 展出来自7家埃及博物馆的788件文物 95%以上首次在亚洲亮相[21] - 借展费最终谈判确定为500万美元(约3592.8万人民币)[30] - 埃及方原要求600万美元加文创分成 后选择固定借展费而非50%利润分成[30] - 中国团队亲赴埃及萨卡拉考古挖掘 新增猫猫木乃伊等首次公开文物[21] 行业创新模式 - 博物馆夜游经济兴起 国家自然博物馆为首家夜间开放机构[23] - 洛阳古墓博物馆创新"博物馆夜宿+剧本杀"模式 定价1688元/两天一晚[23][27] - 浙江自然博物院夜宿项目定价598元 提供考古盲盒体验与帐篷过夜服务[25][27] - 上海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显著提升社会夜经济与文化消费欲望[34]
小众博物馆成热门打卡地(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9 09:03
博物馆概况与定位 - 洛阳古墓博物馆是国内唯一集帝陵、墓葬及其附属文物、石刻和壁画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7] - 博物馆展陈分为"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洛阳北魏帝王陵""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三大部分[8] - 2022年提升改造后参观量井喷式增长,2023年达140万人次,2024年突破200万人次[15] 馆藏资源与特色 - 现有从西汉至宋金时期的典型墓葬25座,包含9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墓室[8] - "葬制大观"包含3个展览:"此岸彼岸"介绍墓葬发展史,"河洛遗冢"展现25座古代墓葬,"地府千秋"展示18组65幅历代壁画总面积185平方米[9] - "砖画青史"展展示106块宋金雕砖,反映中原地区世俗生活和精神追求[9] - 北魏宣武帝景陵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家批准科学发掘的第二座帝陵,也是目前已发掘开放年代最早的帝陵[10] 壁画艺术价值 - 唐代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中的"胡人牵驼驮丝卷"壁画高2米多,是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关键物证[12] - "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天界图"由21块空心砖组成4米长图,绘有伏羲女娲、四方神兽等神话元素[13] - 宋代墓葬壁画走向世俗化,"妇人启门图"和"夫妇对饮图"成为常见题材,反映当时社会生活[13] 文物保护技术 - 1998年成立壁画保护中心,现为河南省古代壁画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和国家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工作站[14] - 已成功揭取和修复多个朝代壁画,涉及墓葬、建筑、寺观等领域[14] 创新运营模式 - 采用"博物馆+公司"运营模式,开发"古墓探秘·千年幽语"奇幻游夜游项目,暑期几乎夜夜爆满[15][16] - 夜游活动每晚200张门票几乎场场售罄,通过专业演员角色扮演和故事演绎替代传统讲解[16] - 近七成观众为35岁以下年轻人,通过沉浸式体验和移动端传播吸引年轻群体[16]
柏林博物馆的昼与夜(旅人心语)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00
柏林博物馆行业概况 - 柏林拥有全球独特的博物馆文化,其中"博物馆长夜"活动始于1997年,每年8月最后一个周六开放至次日凌晨2点,覆盖70多家博物馆并配备专线公共交通 [2] - 博物馆岛是柏林文旅核心,作为全球唯一以"博物馆"名义入选世界遗产的场所,包含五大博物馆:旧博物馆(伊特鲁里亚艺术)、新博物馆(纳芙蒂蒂胸像)、老国家艺术画廊(影视取景地)、佩加蒙博物馆(数字复原展)、博德博物馆(沉浸式展览)[3] - 东德博物馆与德国历史博物馆(贝聿铭设计新馆)分列施普雷河两岸,前者是柏林灯光节主场地,后者融合巴洛克与现代建筑风格 [3] 博物馆运营创新 - 德国科技博物馆与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互动装置成为儿童热门目的地,柏林公共交通博物馆的复古巴士在"博物馆长夜"期间恢复运营 [4] - 洪堡论坛博物馆突破传统形式,策划迪斯科派对等年轻化活动,效仿荷兰国立博物馆的《夜巡》留宿创新模式 [4] - 行业采用沉浸式展览、交互装置、数字技术复原(如佩加蒙祭坛临时展馆)等手段提升观众体验 [3][4] 行业发展趋势 - 国际博物馆日2025年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动态发展理念,通过策展创新(如夜间活动、跨界合作)适应现代需求 [5] - 柏林博物馆通过科技融合(数字复原)、场景重构(迪斯科派对)、交通联动(专线巴士)等方式强化文旅融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