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激光通信

搜索文档
星辰光电:颠覆性创新,拿下单轮最高融资
新华日报· 2025-08-04 06:14
公司专利与技术 - 星辰光电完成"基于立方星激光通信终端的LCOS线性度校正方法"专利申请 可提高LCOS相位调制精度 为公司成立3年来第7个专利 [1] - 公司核心创始团队提出"颠覆性创新"为获得融资的关键密码 [1] - 推出颠覆性技术实现星间网络全光交换中继 进入卫星通信"光时代" 其Tbps级全光交换模块采用纳秒级时延和可重构波前调制链路 通信容量提升10倍 兼容多通信体制 技术为国内独家 [2] 融资与资本支持 - 2023年5月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为成立以来单轮最高融资 由元航资本与毅达资本联合领投 茵联资本 苏州天使和苏州华辰赢信跟投 [1] - 首轮融资将用于加速产品量产 技术迭代 团队建设和市场拓展 [2] - 融资增强公司发展信心 助力后续研发和市场布局 [3] 团队背景与战略规划 - 核心创始团队来自剑桥大学 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等 长期从事卫星激光通信产业化 部分成员曾担任国家级重点项目首席技术专家及型号总师 [1] - 公司聚焦卫星激光通信领域 前期以星间低轨激光通信解决当前通信瓶颈 后期以国家战略为导向 等待航天产业爆发并形成产业链布局 [2] - 首台终端产品已完成地面三方验证测试 计划2025年下半年入轨验证 为6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奠定基础 [2] 市场应用与行业地位 - 全光交换技术被星网等国家级项目列为未来星座组网核心方案 可实现单星扩展至18-20颗组网 [2] - 技术突破传统电中继Gbps级速率与高时延限制 误码率低 [2]
毅达资本领投星辰光电Pre-A轮 助力开创卫星通信的“光时代”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19:17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毅达资本领投星辰光电Pre-A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技术迭代、团队建设和市场拓展 [1] - 星辰光电成立于2022年底 核心团队来自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 包含国家级重点项目首席技术专家及型号总师 [1] - 团队创新性提出基于激光波前调制全固态方案 实现稳定快速建链技术 自主研发宇航级空间光调制器 激光指向偏转精度优于1微弧度 [1] 行业需求与市场前景 - 低轨卫星互联网需求井喷 SpaceX星链、中国星网、千帆计划等全球星座加速落地 预计2030年全球在轨卫星超10万颗 [2] - 星间激光通信具备Tbps级带宽和纳秒级时延优势 星链V2.0卫星单星日传输量达40TB 远超传统微波通信 [2] - 中国星网计划未来5年将催生超50亿元激光载荷市场 6G空天地一体化战略驱动激光通信成为唯一满足全域覆盖的技术路径 [2] - 美国、欧盟、中国将星间激光通信列为国家战略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空天信息网络建设 [2] 技术挑战与竞争格局 - 卫星激光通信面临技术壁垒:光束对准需达1微弧度精度 需克服振动和热变形干扰 传统机械式方案建链失败率高 [3] - 关键器件国产化率不足30% 大规模星座部署需成本再降50%以上 SpaceX和OneWeb技术领先2-3年 全球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 [3] - 轨道资源争夺白热化 压缩后发者生存空间 [3] 公司技术优势与产品特性 - 星辰光电采用激光波前调制技术 同轴束散角自适应调控和波前精密偏转控制技术 建链时间短且抗扰动能力强 [4] - 实现星间网络全光交换中继 Tbps级全光交换模块支持纳秒级时延和长距离组网 误码率低且兼容多通信体制 技术为国内独家 [4] - 终端重量减轻50% 体积缩小70% 无需机械旋转部件 卫星载荷成本降低30% 高精度控制技术达<1微弧度精度 抗振动性能远超竞品 [4] 产品进展与战略意义 - 首台终端产品已完成地面三方验证测试 计划2025年下半年入轨验证 [5] - 毅达资本认为卫星激光通信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 星辰光电技术有望成为全球通信领域新星 投资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
上海微系统所卫星激光通信用高精度MEMS快反镜取得进展
快讯· 2025-05-07 10:34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集成角度传感器的高性能MEMS快反镜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 - 制备的MEMS快反镜镜面尺寸大,封装体积小,并具备良好的线性度、角分辨率、响应速度、重复定位精度和镜面动态形变 [1] - 快反镜集成了高灵敏度角度传感器,能够实现更精确的激光光束闭环控制 [1] 应用前景 - 该技术成果在激光卫星通信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1] - 快反镜在卫星激光通信中承担着光束的指向、捕获和跟踪等重要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