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链
icon
搜索文档
打通商业航天发射链路,构建共赢新生态
国际金融报· 2025-11-04 12:34
一枚火箭呼啸而起,托举着数十颗卫星直奔苍穹——这般曾经罕见的壮阔场景,如今在中国航天发 射场已愈发寻常。 北京时间10月16日9时33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工位,随着熊熊烈焰喷涌而出,长征八号 甲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将国网星座(又称"GW星座")第12批组网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至此,中国星网累计发射卫星超过100颗。 国网星座是我国首个巨型卫星互联网计划,由2021年4月落户于雄安新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 公司(简称"中国星网")负责建设运营,目标是打造覆盖全球的空天一体化通信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中国星网此次发射不到30小时,北京时间10月17日13时15分,远在2500公里外 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六号改(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成功将"千帆极轨"18组卫星送入 预定轨道。至此,千帆星座在轨卫星总数已达108颗。 作为我国卫星通信领域的主力军之一,千帆星座是继国网星座之后,中国第二个大型卫星互联网工 程,由上海市国资委投资的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垣信卫星")负责建设与运营,也是中国 首个进入正式组网阶段的巨型低轨商业卫星星座。2024年2月,垣信卫星完成67亿元 ...
马斯克提议建设“太空遮阳伞”应对全球变暖
环球网资讯· 2025-11-04 11:01
公司动态 - 特斯拉与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提出一项气候干预方案,即在地球外层部署大规模卫星集群以构建基于太空的太阳辐射管理(SRM)系统,旨在反射部分太阳光并降低地球表面温度 [1] - 该方案并非公司首次涉足气候干预领域,其旗下SpaceX的星链(Starlink)计划已发射超过6000颗卫星,为太空SRM提供了现成的基础设施 [2] - 公司的太阳能业务与储能技术与其气候理念一脉相承 [2]
人造卫星还在“拨号上网”?你没看错,但现在卫星终于要连宽带了
36氪· 2025-10-29 16:17
欧洲空间局Sentinel-2卫星拍摄的加洲大火 | NASA Earth Observatory 森林大火在加州蔓延,消防指挥官盯着卫星传回的热成像图,试图判断火势走向。但这张图像已经是20分钟前的了。 20分钟里,火头可能已经跨过山脊,改变了方向。设备和人员的部署,全凭这过时的信息做决策。这个困境即将成为历史。 SpaceX刚刚宣布,商业卫星运营商很快就能用上星链的激光通信服务,把数据延迟从平均20分钟压缩到几乎实时。 人造卫星通常只在飞过地面接收站上空时,才能与地面取得联系。 唯一的例外是国际空间站。它享受着美国NASA专门部署的数据中继卫星群服务,能保持近乎不间断的通信。但那套系统造价高昂,只为政府任务服务, 比如空间站和哈勃望远镜。普通商业卫星用不起。这种技术代差造成的后果很直观。野火监测卫星FireSat拍到火情,画面得在卫星存储器里憋着,等飞到 地面站上方才能下载。这一等可能就是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对森林火灾来说,每分钟都可能是生死之别。 激光组网:把卫星变成太空路由器 听起来只是个技术升级,但它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事实:绝大多数人造卫星,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其实一直处于失联状态。 天上的卫星, ...
国泰海通:中国进入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期 关注卫星制造领域新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10-29 13:53
行业宏观背景与竞争格局 - 太空资源遵循“先登先占”规则,中美成为当前仅有的两个具备竞争力的国家,美国在轨卫星10490颗,占全球总量15621颗的三分之二,中国在轨卫星为951颗 [1] - 卫星互联网行业具备高技术、重资本、大应用场景特点,未来基本只剩下中美具有竞争能力 [2] - 中国已规划GW星座和千帆星座等组网计划,发射目标超过2.5万颗卫星,行业经过数年筹备已进入快速组网期 [1][2] 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 低轨通信卫星是未来趋势,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已发展用户超千万,全球数十亿部智能手机有望成为潜在终端入口 [3] - 低轨高通量通信卫星采用多点波束、频率复用等技术,容量从不到10Gbit/s提升至几十甚至上百Gbit/s,平均速率已基本与4G持平 [3] - SpaceX旗下Starlink在轨卫星已突破1万颗,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700万活跃用户,证明了商业模式可行性 [1][3] 产业链成本与制造环节 - 美国卫星平台因规模化进度快导致成本占比较低,SpaceX星链单颗卫星制造成本已低于50万美元 [1][5] - 中国在形成规模化生产后,有望降低卫星平台成本价值比,将主要制造成本集中于有效载荷 [1][5] - 在低轨通讯卫星规模需求下,卫星制造领域关键零部件及价值量较高的环节将获得新机遇 [1][5] 中国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中国航天事业自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起步,构建了完整的技术基础和工程体系 [4] - 当前中国卫星制造产业已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过渡,形成以中国卫星等传统国家力量与上海垣信、银河航天等新兴商业公司共同推进的新格局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具备牌照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卫星互联网组网企业及运营商 [6] - 建议关注能分享快速组网期红利的卫星整星研发及制造企业 [6] - 建议关注卫星制造的关键零部件环节,如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互联、电推进、柔性太阳翼等高价值量环节 [6]
苹果这款手机卖不动,代工厂砍单超八成,或与马斯克合作
搜狐财经· 2025-10-27 17:26
iPhone Air销售表现 - iPhone Air正式开售后线下销量不及预期,被分析师曝出砍单超八成 [2] - iPhone Air线上预售表现强劲,苹果官网首批货5分钟售罄,京东平台创下1秒成交额破亿纪录 [7] - 线下门店和二手平台出现大量现货,售价7999元起的机型在闲鱼平台近7日成交价已跌至7399元破发 [7] - 供应链产能预计到2026年一季度将缩减80%以上,部分长前置时间的零部件将在2025年底前停产 [9] 苹果卫星通信服务合作方潜在变更 - iPhone卫星通信服务可能弃用当前合作商全球星,转而与SpaceX合作 [2] - SpaceX已在新一代卫星设计中加入对苹果iPhone现有卫星功能所用无线电频谱的兼容性支持,为未来合作铺路 [3] - 全球星提供的服务在网络速度和科技层面相比星链滞后,仅支持发送紧急短信等基础功能 [3] - 全球星对苹果业务依赖度高,过去三年苹果已向其投入约20亿美元,若失去苹果业务其财务将受重大冲击 [4] 全球星公司现状 - 全球星正考虑以超过1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公司,但其截至10月24日的市值仅为57.34亿美元 [4] - 在SpaceX竞争压力下公司处境艰难,其最新季度财报首次警告失去苹果核心客户将带来重大冲击 [4] SpaceX与苹果的合作背景 - 2022年SpaceX首席执行官曾向苹果提出一项18个月的独家卫星服务合作方案,内容包括苹果预付50亿美元,独家期后年付10亿美元,但遭苹果拒绝 [6] - 双方曾有旧怨,马斯克曾批评苹果App Store政策,但其人工智能公司xAI起诉苹果涉嫌操纵排名 [6] - 近期双方关系缓和,据报道苹果内部一些高管对与全球星合作持怀疑态度,认为应转而与SpaceX合作 [6] eSIM技术市场影响 - iPhone Air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取消物理SIM卡槽,全面采用eSIM技术 [7] - 中国三大运营商于10月13日获得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许可并全面上线该业务 [10] - 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超30%,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10] - iPhone Air大幅砍单为eSIM市场前景蒙上阴影 [10] 苹果公司财务业绩与前景 - 苹果将于10月31日公布2025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据彭博社预期,营收预计为1017亿美元,同比增加7.13%,调整后净利润预计为260.6亿美元,同比增长4.32% [11] - 自三季度以来苹果股价自底部反弹超28%,并在业绩披露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升至3.9万亿美元,为美国第二大市值公司 [11] - 业绩增长受iPhone 17系列亮眼销量带动,其在美国和中国上市前10天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其中中国区iPhone 17基础款首发期销量几乎是iPhone 16基础款的两倍 [11] - iPhone 17系列生产采用中国与印度双中心布局,中国占比84%,印度占比14%,中国供应商在果链核心环节占比逐步提升 [11]
苹果消息不断:iPhone Air“砍单”超八成?卫星通信服务将弃用全球星?业绩将公布
证券时报· 2025-10-27 07:55
iPhone Air销售表现 - iPhone Air线下正式开售后销量不及预期,出现大量现货,二手市场价格破发,闲鱼平台近7日成交价已跌至7399元,低于官方起售价7999元 [5] - 分析师郭明錤指出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供应链产能将缩减80%以上,部分零部件预计在2025年底前停产 [6] - 尽管线上预售表现强劲(苹果官网首批5分钟售罄,京东平台创下1秒成交额破亿纪录),但线下遇冷表明其市场定位面临挑战 [5][6] 苹果卫星通信合作潜在变更 - SpaceX在新一代卫星设计中加入了对苹果iPhone现有卫星功能所用无线电频谱的兼容性支持,为未来合作铺路 [2] - 苹果当前卫星服务合作商全球星面临竞争压力,其对苹果业务依赖度高,过去三年苹果已向其投入约20亿美元,若失去苹果客户其财务将受重大冲击 [3] - 全球星正考虑以超过1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公司,但其当前市值仅为57.34亿美元 [3] 苹果公司财务业绩与股价 - 苹果将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公布2025财年第四财季业绩,彭博社预期其营收为1017亿美元(同比增加7.13%),调整后净利润为260.6亿美元(同比增长4.32%) [7] - 苹果股价自三季度低点反弹超过28%,在业绩披露前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升至3.9万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市值公司 [7] - 业绩增长受iPhone 17系列亮眼销量带动,其在美国和中国上市前10天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其中中国区iPhone 17基础款首发期销量几乎是iPhone 16基础款的两倍 [7] 供应链与产业链影响 - iPhone 17系列生产采用中国与印度双中心布局,中国占比84%,印度占比14%,中国供应商在核心零部件环节占比逐步提升 [7] - iPhone Air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影响eSIM市场扩张前景,而GSMA曾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超30%,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6] - 随着iPhone 17系列销量超预期以及苹果计划在2026-2027年推出更多新品,苹果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7]
苹果,突曝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10-26 22:21
iPhone Air销售表现 - iPhone Air正式开售后线下销量不及预期,被分析师曝出供应链产能将缩减80%以上[2][9] - iPhone Air线上预售表现强劲,苹果官网首批货5分钟售罄,京东平台创下1秒成交额破1亿元人民币的纪录[7] - iPhone Air线下遇冷导致二手市场价格破发,闲鱼平台近7日成交价已从7999元起售价跌至7399元[7] - 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可能影响eSIM市场扩张,此前三大运营商获eSIM手机业务商用试验许可,GSMA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超30%,中国市场有望突破千亿规模[10] 卫星通信服务合作动态 - SpaceX在新一代卫星设计中加入对苹果iPhone现有卫星功能所用无线电频谱的兼容性支持,为未来合作铺路[4] - 苹果当前卫星功能由全球星提供,仅支持发送紧急短信等基础服务,全球星在网络速度和科技层面相比星链略显滞后[4] - 全球星对苹果业务依赖度高,过去三年苹果已向其投入约20亿美元,全球星警告若失去苹果将对其财务造成重大冲击[4] - 全球星正考虑以超过1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公司,但其当前市值仅为57.34亿美元[5] - SpaceX与苹果曾有合作旧怨,马斯克在2022年提出苹果预付50亿美元、独家期后年付10亿美元的合作方案遭拒[5] 苹果公司财务业绩与市场表现 - 苹果将于10月31日公布2025财年第四财季业绩,彭博分析师预期营收为1017亿美元(同比增7.13%),调整后净利润260.6亿美元(同比增4.32%),每股收益1.76美元(同比增81.4%)[12] - 苹果股价自三季度底部反弹超28%,在业绩披露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3.9万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市值公司[12] - 业绩增长受iPhone 17系列亮眼销量带动,其在美国和中国上市前10天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其中中国区iPhone 17基础款首发销量几乎是iPhone 16基础款的两倍[12] - iPhone 17系列生产采用中国与印度双中心布局,中国占比84%,印度占比14%,中国供应商在果链核心环节占比逐步提升[12]
苹果,突曝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10-26 22:19
iPhone Air销售表现 - iPhone Air正式开售后线下销量不及预期,被分析师曝出"砍单超八成"[1] - iPhone Air线上预售表现强劲,苹果官网首批5分钟售罄,京东平台创下1秒成交额破亿纪录[8] - 线下渠道遇冷导致价格破发,起售价7999元的iPhone Air在二手平台闲鱼近7日成交价已跌至7399元[8] -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指出供应链产能将缩减80%以上,部分长前置期零部件预计2025年底前停产[10] - iPhone Air采用eSIM技术实现通信变革,但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影响eSIM市场扩张,GSMA曾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超30%,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11] 苹果卫星通信合作动向 - 苹果可能弃用当前合作伙伴全球星,转而与SpaceX合作卫星通信服务[1] - SpaceX已在新一代卫星设计中加入对苹果iPhone现有卫星功能所用无线电频谱的兼容性支持,为未来合作铺路[3] - 星链已成功发射第一万颗卫星,占地球轨道活跃卫星总数的六成以上[4] - 全球星技术相比星链滞后,仅支持发送紧急短信等基础服务,且对苹果业务依赖度高,过去三年苹果已向其投入约20亿美元[4] - 全球星面临经营压力,若失去苹果可能受重大财务冲击,公司正考虑以超100亿美元价格出售,但其市值仅为57.34亿美元[4] 苹果公司财务业绩与市场表现 - 苹果将于10月31日公布2025财年第四财季业绩,彭博分析师预期营收为1017亿美元(同比+7.13%),调整后净利润260.6亿美元(同比+4.32%),每股收益1.76美元(同比+81.4%)[13] - 公司股价自三季度底部反弹超28%,总市值升至3.9万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市值公司[13] - iPhone 17系列销量亮眼,在美国和中国上市前10天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其中中国区iPhone 17基础款首发期销量几乎是iPhone 16基础款的两倍[13] - iPhone 17系列采用中国与印度双中心生产布局,中国占比84%,印度占比14%,中国供应商在果链核心环节占比逐步提升[13]
卫网君:航天强国开启新征程:商业航天迎来黄金时代;商业航天扎堆叩门,谁能摘下 “A 股第一股”?马斯克现控制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卫星
搜狐财经· 2025-10-26 21:40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中国航天进入“国家主导 + 商业力量全域赋能”的双轮驱动新时代 [1][4] - “航天强国”战略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与制造、质量等强国并列 [4] - 政策催化下,A股市场十余只航天概念股涨停,市场预计“十五五”期间行业将迎来估值重构 [4] 行业动态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创新高,低轨卫星组网加速,但存在“星多箭少”的瓶颈 [4] - 朱雀三号等可重复使用火箭即将首飞,有望将发射成本降至每公斤3万元 [4] - 一级市场融资活跃,天兵科技、星河动力等8家企业启动IPO,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资本化 [4] 企业资本化进程 - 国内已有5家火箭公司(星际荣耀、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星河动力)及3家卫星/配套企业启动上市辅导,形成“上市潮” [7] - 科创板重启第五套标准,允许未盈利硬核科技企业上市,并设立“预审”加速通道,但同步抬高否决红线 [7] - 企业上市评估标准转向“四闭环”:技术闭环、商业闭环、产业链闭环和治理闭环 [7][10] 国际竞争格局 - 俄乌冲突中“星链”展现巨大潜力,促使各国加速低轨卫星星座布局,俄罗斯宣布2025年12月发射首批“俄版星链”卫星 [12] - SpaceX已将单颗卫星成本压缩至10万美元以内,并通过可重复使用火箭降低发射费用,而俄罗斯因经济和运载短板难以支撑大规模星座建设 [12] - NASA因SpaceX“星舰”进度落后,拟重新开放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合同竞争,蓝色起源等公司加入角逐 [16] 技术发展与成本控制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是降低发射成本的关键,SpaceX在此方面领先,其“星链”计划已成功将第10,000颗卫星送入轨道 [12][20] - SpaceX计划将“星链”卫星扩展至4.2万颗,目前其控制的活跃卫星数量达8562颗,占全球近三分之二 [20] - 中国目标到2030年部署超过1万颗卫星,加速商业航天布局以参与全球竞争 [20]
欧洲三巨头大动作,PK马斯克旗下星链!
搜狐财经· 2025-10-26 18:44
欧洲航天企业整合 - 空客、莱昂纳多与泰雷兹宣布整合卫星及航天业务,组建一家“欧洲领先的航天企业”,旨在打造本土力量以抗衡星链 [1] - 新合资公司将研发覆盖从航天基础设施到相关服务的完整产品组合,但航天发射器的研发不纳入业务范围 [2] - 空客将持有新公司35%股份并注入其“航天系统”和“航天数字”业务,莱昂纳多与泰雷兹将各持有32.5%股份并注入各自航天部门资产 [2] - 三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称此次合资是“欧洲航天工业的关键里程碑”,有助于在全球市场中增强欧洲的竞争力与市场存在感 [2] 欧洲现有卫星项目 - 欧洲现有三家主要航天公司包括欧洲通信卫星公司旗下的一网公司、里瓦达空间网络公司以及欧盟主导的“虹膜2号”计划 [4] - 欧洲通信卫星公司为规模最大的一家,于今年6月筹集13.5亿欧元(约合15亿美元)以扩充卫星机队,其中法国政府注资7.17亿欧元持股近30% [4] - 截至今年6月,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在轨卫星数量为651颗,未来总规模或超过7000颗 [4] 美国星链发展现状 - 截至10月20日,SpaceX星链卫星的发射总数已突破10000颗,马斯克的目标是部署4.2万颗卫星 [5] 中国低轨卫星发展 - 10月17日,中国千帆星座卫星数量已增至108颗,该星座是我国首个进入正式组网阶段的巨型商用低轨卫星星座 [7] - 千帆星座蓝图宏大,一期部署648颗卫星,二期部署1296颗卫星,三期规划超过1.5万颗卫星 [7] - 上海垣信卫星公司作为千帆星座实施主体,已开启新一轮融资,规模在50亿元至60亿元,投前估值在400多亿元人民币 [7] - 中国星网集团打造的GW星座是国家队项目,共规划部署12992颗卫星,是首个巨型卫星互联网计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