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激光通信终端

搜索文档
量子“追光者”勇闯科研“无人区” 稳拿“必须指标”
环球网资讯· 2025-06-05 20:26
科研团队成就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青年团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团队平均年龄仅32岁 [1] - 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参与"嫦娥"揽月、"墨子"传信、"天问"探火、"天宫"巡天等项目 [1] - 张亮团队成功完成热气球量子密钥分配实验,克服零下10℃恶劣环境,创造抢修奇迹 [2] - 团队参与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工程项目,连续15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确保100%成功率 [2] 技术突破 - 张亮攻克空间光传输难题,完成精确跟踪控制子系统研制,难度被形容为"从万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上连续将硬币投入地面旋转的储蓄罐" [1] - 团队研制量子光传输载荷,实现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3] - 在激光通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深海远距离光子计数通信样机,实现深海数百米级高速数据传输 [3] - 主导研发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实现星间数千公里级跨网通信 [3] 未来发展方向 - 团队正在研制中高轨量子卫星等后续工程任务,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 - "墨子号"目前只是科学实验卫星,离真正应用还有距离 [2] - 团队以空间量子技术为基础,推动跨域通信系统实用化进程 [3]
毅达资本领投星辰光电Pre-A轮 助力开创卫星通信的“光时代”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19:17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毅达资本领投星辰光电Pre-A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技术迭代、团队建设和市场拓展 [1] - 星辰光电成立于2022年底 核心团队来自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 包含国家级重点项目首席技术专家及型号总师 [1] - 团队创新性提出基于激光波前调制全固态方案 实现稳定快速建链技术 自主研发宇航级空间光调制器 激光指向偏转精度优于1微弧度 [1] 行业需求与市场前景 - 低轨卫星互联网需求井喷 SpaceX星链、中国星网、千帆计划等全球星座加速落地 预计2030年全球在轨卫星超10万颗 [2] - 星间激光通信具备Tbps级带宽和纳秒级时延优势 星链V2.0卫星单星日传输量达40TB 远超传统微波通信 [2] - 中国星网计划未来5年将催生超50亿元激光载荷市场 6G空天地一体化战略驱动激光通信成为唯一满足全域覆盖的技术路径 [2] - 美国、欧盟、中国将星间激光通信列为国家战略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空天信息网络建设 [2] 技术挑战与竞争格局 - 卫星激光通信面临技术壁垒:光束对准需达1微弧度精度 需克服振动和热变形干扰 传统机械式方案建链失败率高 [3] - 关键器件国产化率不足30% 大规模星座部署需成本再降50%以上 SpaceX和OneWeb技术领先2-3年 全球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 [3] - 轨道资源争夺白热化 压缩后发者生存空间 [3] 公司技术优势与产品特性 - 星辰光电采用激光波前调制技术 同轴束散角自适应调控和波前精密偏转控制技术 建链时间短且抗扰动能力强 [4] - 实现星间网络全光交换中继 Tbps级全光交换模块支持纳秒级时延和长距离组网 误码率低且兼容多通信体制 技术为国内独家 [4] - 终端重量减轻50% 体积缩小70% 无需机械旋转部件 卫星载荷成本降低30% 高精度控制技术达<1微弧度精度 抗振动性能远超竞品 [4] 产品进展与战略意义 - 首台终端产品已完成地面三方验证测试 计划2025年下半年入轨验证 [5] - 毅达资本认为卫星激光通信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 星辰光电技术有望成为全球通信领域新星 投资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
「商业航天」赛道精选丨2025年Banglink第9期
创业邦· 2025-04-21 07:56
万亿赛道 - 商业航天采用市场化机制以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卫星应用等领域 [1] - 大规模太空资源开发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1] - 商业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为原始投入的8至14倍 [1] - 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产值可能突破万亿美元 [1] 3大瓶颈 - 关键技术待突破:抗辐射FPGA、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仍依赖欧美进口,先进卫星载荷技术等方面与美国存在差距 [2] - 发射成本与运力瓶颈:我国航天发射市场需求大,运载能力缺口较大,不足未来所需运力的1/5 [2] - 现阶段我国卫星入轨成本1万美元左右,大推力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亟待突破 [2] - 我国卫星研制成本约是Spacex星链的9倍,成本和质量控制是关键挑战 [2] - 商业闭环未形成:商业航天前期研发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尚未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2] 未来机遇 - 随着G60、星网等星座建设加快,发星常态化,中国商业航天将进一步提速 [3] - 民营企业将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换,为航天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3] - 中国商业航天将成为全球航天产业的重要力量 [3] 精选企业 - 九州云箭:液体火箭动力系统解决方案,B++轮 [5] - 灵动飞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制,A+轮 [5] - 九天行歌:液体运载火箭贮箱研发、生产和服务,A++轮 [5] - 极光星通:高性能空间激光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A+轮 [5] - 星移联信:低轨宽带通信载荷系统产品研发商,A轮 [5] - 云遥宇航:空间气象数据生产及应用服务商,B轮 [5] - 中科西光:卫星及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商,A+轮 [5] - 鹏鹊物宇: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Pre-A轮 [5] - 蓝凌星通:低轨蓝牙卫星服务提供商,天使+轮 [5] - 星测未来:微小卫星载荷解决方案供应商,Pre-A++轮 [5] - 易动宇航:航天器推进系统及机电产品研发商,B2轮 [5] - 氢星光联:卫星激光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商,B轮 [5] 热门细分领域 - 空天科技:电动飞机eVTOL、智能工业无人机、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卫星物联网 [9] - 能源科技:新能源储能、氢燃料电池、CCUS&碳服务、电力交易 AI辅助决策、电解水制氢 [9] - 生物医疗:ADC创新药、基因治疗&RNA药物、脑科学、合成生物、AI制药、银发科技、外骨骼机器人 [9] - 智能制造:AI 工业缺陷检测 [9] - 人工智能:具身智能、AIGC、AIGC应用层、ARVR核心硬件、芯片之母EDA [9] - 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新材料 [9] - 底层技术:量子计算、隐私计算、边缘计算、数据安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