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明星化战略

搜索文档
基民亏掉半套房,高管狂赚千万分红:广发基金的利益天平歪向何方?
搜狐财经· 2025-07-09 15:32
与管理层丰厚分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发基金旗下基金的业绩惨不忍睹,基民们损失惨重。2022 - 2024年,广发基金旗下公募产品累计让基民亏损569 亿元,这样的亏损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在这期间,90只基金跑输业绩基准超10%,其中郑潜然管理的"广发兴诚A"跑输基准50.5%,净值跌幅达58.43%; 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跑输47.43%,三年回报 - 49%。更有11只产品跑输基准超40%,27只跑输超30%。这意味着基民每投入1万元,三年后平均亏 损超3000元 ,而管理层却依旧拿着高额分红,丝毫不受业绩影响。 从投资策略角度来看,广发基金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和热门赛道的策略,在市场变化时显得极为脆弱。2019 - 2021年,广发基金依靠刘格菘、郑澄然等 明星基金经理押注新能源赛道,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规模迅速扩张。然而,当光伏行业在2023年后因产能过剩陷入价格战,行业形势急转直下,广发基金 的重仓策略反而成为了"业绩黑洞"。截至2024年底,刘格菘管理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近三年亏损73.1亿元,郑澄然的广发高端制造A累计 亏损88.57亿元。在2024年,广发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光伏 ...
中欧基金自购产品锁定三年!明星战略折戟下信心背书能否打动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04 12:55
中欧基金投研体系转型 - 中欧基金此前凭借"造星"策略构建的流量护城河出现裂痕,周蔚文、葛兰等老将光环褪色,曹名长等投研骨干离任 [1][10] - 以沈悦为代表的"团队化"基金经理崛起,表面填补管理空缺,实则反映公司投研体系转型困境 [1][10] - 公司股权结构独特,46.39%股权由21名核心员工直接持有,曾通过股权激励绑定周蔚文、葛兰等明星基金经理 [4][5][6] 浮动费率基金发行与自购行为 -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市场关注点转向渠道销售战况及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1] - 东方红资管、天弘基金、博时基金等机构以固有资金认购浮动费率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中欧基金加入自购行列 [1] - 中欧基金自购旗下中欧大盘智选10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三年,该产品是首批浮动费率基金中唯一发起式基金 [1][4] 基金经理沈悦背景与管理情况 - 沈悦为中欧基金自主培养的新生代基金经理,拥有5年基金管理经验但独立管理时长有限,此前主要与曹名长共同管理产品 [3][4] - 沈悦接替曹名长管理中欧价值发现等4只产品,后增聘柳世庆、罗佳明等基金经理 [3] - 沈悦掌舵的中欧大盘智选获自购支持,隐含公司"去明星化"战略试水意图 [4] 中欧基金规模与业绩表现 - 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从2018年四季度末的30.61亿元增长至2021年四季度末的477.96亿元,混合型基金从508.43亿元增至3366.69亿元 [6][8] - 截至2025年6月3日,成立超三年的8只股票型基金中6只近三年回报为负,4只亏损超20%;82只混合型基金中超六成近三年收益率为负,10只净值跌幅超20% [10]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中欧基金注册资本1.88亿元,股东包括华平亚太资产管理(23.3%)、国都证券(20%)、上海睦亿投资(8.55%)及员工持股(46.39%) [4][5] - 股权治理结构被视为公司跻身一线的重要因素,通过股权激励激发投研活力并驱动规模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