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
搜索文档
公募年内自购权益类基金35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10-26 23:37
公募基金自购规模与趋势 - 今年以来公募行业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达35.27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1][3] - 工银瑞信基金、天弘基金、永赢基金、招商基金等超10家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均超过1亿元[3] - 未来或将有更多基金管理人积极自购,因监管政策将自购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提升50%[5][6] 爆款基金自购案例 - 中欧价值领航混合基金一日结束募集,发行规模19.7亿元,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900万元[2]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基金一日结束募集并超募,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500万元[2] - 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获管理人自购2000万元,成立以来净值增长37.25%[4] 自购基金业绩表现 - 安信基金自购安信睿见优选混合基金1000万元,自4月2日至10月23日该基金净值涨幅超过30%[4] - 工银瑞信基金自购工银瑞信泓裕回报混合基金3000万元,成立以来净值增长15.65%[4] - 基金管理人自购多发生在市场震荡调整时,自购产品收益已较为丰厚[4] 自购行为的行业意义 - 基金管理人积极自购体现对自身投研能力的认可,并与投资者利益更好绑定[1][6] - 自购行为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在市场波动期能起到稳定预期的作用[6] - 自购促使投研团队更聚焦长期业绩,进一步约束投资行为[6]
年内公募自购权益类基金3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22 08:32
基金管理人自购规模 - 截至10月21日,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35.04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1] 主要参与机构 - 工银瑞信基金、天弘基金、永赢基金、招商基金等超10家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均超1亿元 [1]
永赢基金出资1000万元自购永赢价值回报混合
北京商报· 2025-10-14 10:03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媛)10月14日,永赢基金公告称,永赢价值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于2025年 10月13日开始募集。永赢基金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拟于该基金募集期内出资 1000万元认购基金A类份额。 ...
超80只权益基金年内业绩翻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9:08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截至9月18日,超97%的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81只基金业绩翻番,偏股基金指数和股票基金指数年内涨幅超26%,近一年涨幅超55% [1] - 机构投资者持有金额最高的20只权益类基金均为ETF产品,宽基ETF占主导,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3289.78亿元机构持有金额居首 [3][4] - 中央汇金及其子公司为沪深300ETF主要持有人,合计持有份额比例超70%,友邦人寿和中国人寿等险资也频繁出现在前十大持有人中 [6] 机构投资偏好 - 机构重仓沪深300ETF,因流动性高、承接空间大,且覆盖范围广、个股代表性强,适合大额资金快速建仓和攻守平衡策略 [7] - 机构持有比例超99%的基金包括区域主题基金如南方中证长江保护主题ETF(机构持有比例99.80%)和博时中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份ETF(机构持有比例99.65%) [9][11] - 机构增持份额最多的是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增持218.27亿份,年内业绩增长51.12%,但跑输基准2.68个百分点 [12][13] 基金管理公司动向 - 基金管理公司重点加仓养老FOF产品,如易方达汇诚养老2043三年A(公司持有金额2.69亿元)和华夏养老2060五年持有A(公司持有金额2.25亿元) [18][19] - 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获公司最高持有金额3.24亿元,年内收益增长22.51%,超越基准2.2个百分点 [21] - 建信基金增持旗下养老FOF产品,如建信普泽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A(增持1.80亿份),同时南方基金减持多只稳健型产品,如南方全天候策略A(赎回1.09亿份) [27][30][31] 员工投资行为 - 基金公司员工偏好价值与成长风格产品,中庚价值先锋员工持有金额最高(1.91亿元),但年内收益跑输基准9.94个百分点 [35][37] - 员工持有比例最高的基金为易方达全球配置A(32.34%),配置均衡,股票和债券持仓占比分别为49.35%和40.91% [39][41] - 员工增持较多ETF联接基金,如兴全合润C(增持0.43亿份)和易方达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联接A(增持0.24亿份),因投资门槛低且适合定期定额投资 [42][43]
超80只权益基金年内业绩翻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9:0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权益类基金表现强劲,超97%实现正收益,81只基金业绩翻番,偏股基金指数和股票基金指数年内涨幅均超26% [1] - 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及内部员工三类主体在权益类基金上的布局策略各异,反映出不同的市场判断和偏好 [1] 机构投资者持有权益基金情况 - 机构资金重仓押注宽基ETF,持有金额最高的20只权益类基金均为ETF产品 [4] - 机构持有金额排名前四的基金均为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3289.78亿元的机构持有金额位列榜首 [5][7] - 中央汇金及其子公司是扫货沪深300ETF的绝对主力,在四只主要沪深30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合计持有份额比例超70% [7] - 机构持有比例高至99%以上的基金多为特定主题或限定发售对象的产品,如中欧优势成长、嘉实价值发现三个月定开等机构持有比例达100% [9][10] - 区域主题基金如南方中证长江保护主题ETF、博时中证湖北新旧动能转换ETF等机构持有比例均超99.60% [12] - 从持有份额变动看,机构上半年大幅增持港股通科技主题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获机构增持218.27亿份,年内资金净流入超500亿元 [13][15] - 多只中证A500ETF出现分化,广发中证A500ETF和易方达中证A500ETF分别被增持180亿份和128.51亿份,而国泰、招商等公司的同类产品遭大幅减持 [17][18] 基金管理公司持有权益基金情况 - 基金管理公司真金白银支持旗下养老FOF产品,易方达汇诚养老2043三年A、华夏养老2060五年持有A等位列公司持有金额前列 [20][21] - 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是获得自家公司资金支持最多的权益基金,公司持有金额超3亿元,该基金年内收益增长22.51% [23] - 基金管理公司持有比例最高的20只基金中有13只为养老FOF,如国泰君安善吾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A等持有比例达100% [24][26] - 部分基金因持有人限制导致公司持有比例高,如景顺长城价值发现A3等A3类份额仅对管理人固有资金开放 [27] - 上半年出现基金自购潮,建信基金增持旗下建信普泽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A等产品,增持份额均超1.6亿份 [28][29][32] - 南方基金对旗下多只稳健型产品进行集中赎回,南方全天候策略A等三只基金遭清仓式减持,赎回规模均超9000万份,但8月又宣布斥资2.3亿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 [33] 管理人员工持有权益基金情况 - 基金公司员工持有金额最高的基金风格各异,中庚价值先锋员工持有1.91亿元,但其今年以来收益率跑输基准9.94个百分点 [36][37][39] - 易方达优势领航六个月持有A被员工持有1.23亿元,该FOF基金年内业绩增长45.98%,跑赢基准33.83个百分点 [37][39] - 员工持有比例最高的基金规模普遍偏小,易方达全球配置A员工持有比例达32.34%,其股债配置较为均衡 [40][41][42] - 行业主题联接基金受内部员工青睐,易方达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联接A员工持有比例19.85%,该基金年内增长40.88% [42] - 员工增持份额较多的基金中高频出现ETF联接基金,如兴全合润C被增持0.43亿份,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联接A、易方达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联接A均获超2400万份额增持 [43][44][47] - 部分产品遭员工减持,易方达优势领航六个月持有A被减持0.83亿份,中庚港股通价值被减持0.46亿份 [45]
超80只权益基金年内业绩翻番,机构、基金公司员工“持基”全揭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7:45
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9月18日超97%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 其中81只基金业绩翻番 [1] - 偏股基金指数和股票基金指数创近三年新高 年内涨幅超26% 近一年涨幅超55% [1] 机构投资者持仓偏好 - 机构持有金额前20权益基金均为ETF 宽基ETF占绝大多数 [4]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机构持有金额超3000亿元 为全市场规模最大权益ETF [4] - 中央汇金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4只沪深300ETF份额比例超70% 友邦人寿和中国人寿等险资频繁现身前十大持有人 [4] - 机构持有比例超99%基金包括中欧优势成长和嘉实价值发现三个月定开 均不向个人投资者销售 [7] - 南方中证长江保护主题ETF等区域主题基金机构持有比例超99.6% 前三大持有人均为长江三峡系企业 [7] 机构持仓变动趋势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获机构增持超218亿份 年内净流入资金超500亿元 [8] -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和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均获机构增持超90亿份 [8] - 广发中证A500ETF和易方达中证A500ETF分别获机构增持180亿份和128.51亿份 [9] - 国泰中证A500ETF等3只基金遭机构减持超40亿份 摩根中证A500ETF等3只基金减持超20亿份 [9] 基金公司自持行为 - 易方达汇诚养老2043三年A和华夏养老2060五年持有A等养老FOF获基金公司重点持有 [10] - 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获公司持有金额超3亿元 年内收益增长22.51% 超越基准2.2个百分点 [10] - 基金管理公司持有比例前20基金中13只为养老FOF 其中国泰君安善吾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A收益率22.31% 跑赢基准12.43个百分点 [11] - 景顺长城价值发现A3等3只基金持有人100%为基金管理公司 因A3份额仅对管理人开放 [11] 基金公司操作分化 - 建信基金增持建信普泽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A1.80亿份和建信优享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A1.62亿份 [12] - 南方基金清仓南方全天候策略A等3只混合型FOF 赎回规模均超9000万份 [13] - 南方基金8月斥资2.3亿元自购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等3只权益类基金 [13] - 广发成长优选等5只基金遭基金公司清仓式减持 [13] 基金公司员工持仓特征 - 中庚价值先锋员工持有金额达1.91亿元 重仓小盘成长和大盘价值股 但年内收益低于基准9.94个百分点 [15] - 易方达优势领航六个月持有A员工持有1.23亿元 年内业绩增长超45% 跑赢基准33.83个百分点 [16] - 易方达全球配置A员工持有比例32.34% 股票债券持仓占比分别为49.35%和40.91% 行业配置分散 [17] - 易方达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联接A员工持有比例19.85% 年内业绩增长40.88% 超越基准2.28个百分点 [18] 员工持仓变动趋势 - 兴全合润C获员工增持4324万份 合并后取消申购费用 重点布局材料和信息技术行业 [19] - 富国稳健增长A与兴全合润C重仓股高度重合 包括宁德时代和海大集团等 [19] - 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联接A和易方达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联接A均获员工增持超2400万份 [20]
首创证券H股发行上市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8月以来超400只基金发布限购相关公告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09:39
首创证券H股发行进展 - 北京市国资委原则同意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H股股份的总体方案 [1] - 本次发行上市尚需公司股东会批准及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批准 [1] - H股发行将提升公司资本实力并拓展国际融资渠道 [1] 基金限购现象分析 - 8月以来全市场409只基金发布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公告 [2] - 易方达、华泰柏瑞等头部基金公司旗下绩优产品加入限购行列 [2] - 限购措施反映基金公司对规模控制的谨慎态度 [2] 公募基金发行动态 - 8月新发行基金158只创年内新高 较7月149只增长6.04% [3] - 新基金发行连续两个月超140只 显示机构对后市布局积极 [3] - 基金发行升温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3] 公募机构自购行为 - 年内23家公募机构自购总金额达8.037亿元 [4] - 摩根基金近期自购2470万元认购旗下指数增强基金 [4] - 权益类基金获净申购20.57亿元 超去年全年19.43亿元 [4] 资金流动与市场影响 - 83家公募机构实现净申购总额1092.82亿元 [4] - 基金限购可能促使资金流向其他投资标的 [2] - 基金发行活跃度提升对券商、资管等金融板块形成直接利好 [3]
华泰证券资管拟不超3200万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证券时报· 2025-08-26 02:29
公司自购计划 - 华泰证券资管将运用不超过32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2] - 自有资金持有期不少于1年 [2] - 自购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 [2] 公司背景与规模 - 华泰证券资管为华泰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 2016年获得公募牌照 [2] -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386.69亿元 [2] 行业动态 - 8月多家公募基金宣布自购 包括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等机构 [2] - 自购行为体现行业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长期投资理念 [2]
华泰证券资管拟不超3200万元 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证券时报· 2025-08-26 02:07
公司自购计划 - 华泰证券资管将运用不超过32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1] - 自有资金持有期不少于1年 [1] - 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 [1] 公司背景 - 华泰证券资管为华泰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 [1] - 2016年获得公募牌照 [1] -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386.69亿元 [1] 行业动态 - 8月多家公募基金宣布自购 [1] - 自购机构包括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等 [1]
牛市终于又来了!公募基金“画风”却变了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8:38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在牛市中出现策略转变 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业绩可持续性和投资者利益保护 通过限购 自购和平台化投研模式重塑行业生态 [1][13][19] 绩优基金限购潮 - 上证指数重返3700点后 约190只年内收益率超50%的主动权益基金中31只实施限购或暂停申购 [2] - 限购核心诉求是平衡短期收益保护与长期策略可持续性 避免收益稀释和高位接盘 [2] - 大量申购资金涌入会导致高昂交易成本 可能迫使基金经理买入次优标的 损害持有人利益 [3] - 监管政策强调投资者回报导向 如2024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3] 自购新特征 - 137家公募基金实施自购 较去年同期增加33家 自购总额超50亿元 达去年全年的80% [5] - 权益类基金自购净申购额超27亿元 占比过半 56家公司自购股票型基金 73家自购混合型基金 [5] - 自购时机从传统市场下跌时稳定情绪转向上涨阶段主动布局 如南方基金斥资2.3亿元申购权益类ETF [7] - 自购行为将公司利益与投资者深度捆绑 展现对市场长期信心和投研能力自信 [6] 去明星化与平台化转型 - 行业逐步弱化明星基金经理依赖 转向团队化 制度化投研模式 [10] - 平台化模式提供多元产品选择 通过四大专业投研团队实现跨资产类别协同 [10] - 监管要求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约束短期投机 强化团队协作 [11] - 激励机制从个人转向团队共享 设置长期业绩 风险控制等多元化考核指标 [12] 投资者决策逻辑转变 - 投资者从追捧明星经理转向关注公司整体实力 包括投研稳定性 长期业绩可持续性 [14] - 限购被解读为对策略容量的敬畏 自购被视为对市场估值的认同 增强信任感 [14] - 投资筛选维度聚焦基金公司综合实力及业绩可持续性 反映投资理念理性化 [15] 应对市场震荡策略 - 市场震荡期间限购基金可能重新开放 以抓住低位布局机会并避免赎回冲击 [16] - 平台化模式具有更强适应性 通过体系化研究覆盖和多元化策略储备应对波动 [18] - 策略调整基于市场流动性状况和产品运作情况 无固定模式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