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元制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从规模增长到质效提升 太仓市服务业实现新跨越
新华日报· 2025-11-07 23:07
"十四五"以来,太仓市充分发挥沿江临沪区位、港口资源、产业基础及长三角城市经济圈腹地等多重优 势,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突破,现代服务业 规模与结构实现同步跃升。 202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002.91亿元,同比增长7.3%,较"十三五"末增加310.31亿元;服务业增加 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3.3%,较"十三五"末提高3.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577.2亿元,同比增长 9.4%,较"十三五"末增长140.15亿元,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锚定战略牵引 双元制教育成果斐然,落户中国首个AHK学院,建设全国首家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引进合作 项目30多个。 强化品质供给 全链条实现枢纽经济新跃升 太仓纵深推进港口发展"一号工程",不断完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推动"港口流量"向"经济增 量"加速转化。制定实施《太仓市现代物贸产业创新集群发展2025行动计划》及专项政策,持续优化现 代物贸产业发展生态。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中外运华东暨长江经济带运营总部等项目建成投用,太仓港综合枢纽(多 式联运)物流园区顺利开工,斯凯奇中国物流中心二期等一批 ...
“德企之乡”酿出中德合作新滋味
新华日报· 2025-08-29 08:00
中德合作历史与规模 - 太仓自1993年首家德企克恩—里伯斯落户起深耕对德合作30余年[1][6] - 目前聚集560多家德企,占全国德企总数10%,其中60家为行业隐形冠军[1][5][6] - 德企年工业产值超过670亿元人民币,形成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产业集群[5][3] 产业生态与投资环境 - 构建覆盖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全方位德企生态圈[3] - 区位优势显著:主城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高铁26分钟直达虹桥枢纽,坐拥长江第一大集装箱港[6] - 建立15家双元制培训中心,累计培养超1万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制定全国首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7] 经贸合作成果 - 2024年上半年新引进德资项目21个,包括德国汉高中国工厂及9个增资扩产项目[9] - 启动中德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优化1+7全覆盖驻德联络网络(法兰克福代表处+7个联络处)[8] - 建设法兰克福中德标准化合作创新中心和莱茵内卡离岸孵化中心作为产业资源连接支点[8] 城市合作与文化交流 - 连续20年举办啤酒嘉年华活动,2024年举办第20届,成为中德文化融合缩影[1][2] - 17届太仓日活动走进斯图加特、法兰克福等德国城市,2024年签约生物工程、机械装备等项目[5][6] - 开展德甲战略合作、贝多芬合唱艺术展演等文体交流,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9][5] 营商环境优化 - 外籍人士服务中心集成73项涉外政务事项实现一窗办理,创新推出HiTaicang服务卡[9] - 政府服务高效:第500家德企伯曼集团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三个月,制定精确到半天的推进表[10] - 精准引进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构建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供应链生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