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经济

搜索文档
深化认识 乘势而上 聚焦目标 强力突破 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挑大梁走在前作示范
郑州日报· 2025-08-06 08:57
郑州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专题会议 -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贯彻中央财经委会议精神,推进郑州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省发改委主任马健解读国家及省级政策,指导郑州市工作方案 [1] - 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建球参与交流,常务副市长陈宏伟汇报工作进展 [1] 战略定位与机遇 -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可优化资源配置并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 [2] - 该建设是壮大枢纽经济、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城市能级的重大机遇 [2] - 需立足实际优势,抢抓机遇,在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2] 关键突破方向 - 增强大局意识,落实"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 [3] - 增强创新意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 - 聚焦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引育龙头企业 [3] - 加快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及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 [3] 实施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研究,推动责任落实 [3] - 通过宣传引导和改革创新,巩固既有优势并扩大竞争力 [3]
6.0%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搜狐财经· 2025-07-21 07:19
服务业发展概况 -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0%,比一季度加快0 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 5个百分点 [1] - 规上服务业10大行业门类中,9个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1—5月全省规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 8%,高于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31 3个百分点 [1] 物流与枢纽经济建设 - 周口、驻马店新增纳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周口港口型物流枢纽、洛阳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晋升国家队 [1] - 积极布局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探索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范式 [1] - 省发展改革委公布20个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1] 科技创新与新兴服务业 - 豫信电科旗下河南智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与三家医院签订医疗人工智能研发合作协议,搭建全省统一的算力、数据、模型等共性基础设施 [2] - 1—5月全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7 2%、20 4%,分别高于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9 7个、12 9个百分点 [2] 政策与企业帮扶 - 对600家服务业企业实行实名制包保帮扶,建立到项目、到行业、到企业的服务机制 [2] - 下一步将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市场双循环支点,实施服务业新供给培育工程 [2]
湖北2025年上半年 进出口规模首破4000亿
长江商报· 2025-07-21 06:38
湖北省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进出口总值达4023 1亿元 同比增长28 4% 创历史同期新高 其中出口2927 9亿元(增长38 5%) 进口1095 2亿元(增长7 4%) [1][2] - 二季度进出口值突破2200亿元 同比增长39 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 6个百分点 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2] - 进出口值全国排名第11位 民营企业贡献71 2%的进出口额(2862 5亿元) 增速达32 9% 拉动整体增长22 6个百分点 [2] 区域发展特征 - 武汉市进出口2142 7亿元(占全省53 3%) 同比增长22 3% 黄石(372 3亿元) 宜昌(271 9亿元) 襄阳(216亿元)分列第二至四位 [1][4] - 鄂州进出口增速273 9%居全省首位 花湖国际机场货运航班量跃居全国第四 国际货运航线达45条 覆盖四大洲30国 [1][5][6] - 17个市州中14个实现两位数增长 区域发展趋于平衡 [4] 贸易伙伴与市场结构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208 1亿元(占54 9%) 增长32 6% 东盟(926 7亿元) 欧盟(516 2亿元)为前两大伙伴 增速分别达56 3% 48 2% [3] - 中东市场增长45 2%(224 6亿元) 最不发达国家增长40%(165 5亿元) [3] - 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50%以上 电脑零部件(138亿元) 手机(130 3亿元) 集成电路(117 1亿元)增速均超10% 锂离子蓄电池出口翻倍 [4] 进出口商品结构 - 劳密产品出口435 6亿元(增长24 1%) 占14 9% 进口机电产品440 9亿元(增长17 1%) 占40 3% [3] - 大宗商品进口364 5亿元(增长1 5%) 其中铜矿砂增28 5% 煤炭增19 3% 消费品进口98 5亿元(增长9 6%) 食品烟酒类增11 2% [3] 新兴业态发展 - 武汉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 南非跨境电商产业园8月将开园 重点布局小家电产品出海 [4] - 花湖国际机场半年出入境货运量达2024年全年的90% 初步建成辐射全球的货运网络 [5][6]
“循环枢纽”“双循环支点”怎么建
河南日报· 2025-07-18 07:39
河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核心战略定位 - 河南定位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循环枢纽和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通过中欧班列(郑州)推动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等"河南制造"出口[1] - 实施"五统一、一开放"政策框架,重点部署交通物流、产业协同、要素配置等枢纽功能[1][5] 枢纽经济优势 - 交通物流:拥有外联内畅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正从"经济通道"转型为"通道经济",郑州商品交易所等平台强化要素配置能力[3] - 产业基础: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形成上下游协同创新生态,产业体系完备且配套能力强,是产业链关键节点[1][3] - 市场规模:1亿人口和1100多万户经营主体构成庞大内需市场,具备商品流通和产业链接的天然优势[3] 六大行动方向 - 市场拓展行动:通过中欧班列等通道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1][5] - 产业能级跃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农机装备等产业集群[1][5] - 基础设施联通:畅通物流大通道,提升大宗商品集疏储运能力[5] - 营商环境优化:破除制度壁垒,推动要素资源自由流动[5][6] 政策机遇窗口 - 国家连续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文件,河南在制度创新、标准引领等方面获得先行先试机遇[3] - 省委省政府主导六项专项行动,形成全省协同推进机制[4][5]
淮安全力打造集“公铁水空”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新华日报· 2025-07-05 08:13
交通枢纽建设与经济发展 - 淮安港三期项目自动化码头联调联试启动,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实现铁路水路无缝衔接,进一步确立淮安全国性内河航运中心地位 [1] - 2022年起淮安水运项目连续3年年度投资超20亿元,目前在建重大项目达13个,创历史之最 [2] - 淮安港开通水运集装箱线路16条、稳定运营集装箱多式联运线路8条,2024年淮安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超57万标箱,连续16年稳居全省内河第一 [3] - 淮安涟水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建成后将满足每年750万人次的旅客保障能力 [3] - 2025年淮安计划投资90亿元建设29个交通项目,到2035年将实施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 [4] 产业升级与重大项目 - 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预计2026年达产后将创成全球首家金属材料深加工"灯塔工厂",年销售超200亿元 [5] - 淮安重点培育"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聚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 [5] - 中天钢帘线、巨石玻纤、台华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项目确立淮安在汽车制造、建筑、化工、纺织等行业优势地位 [5][6] - 南高齿、比亚迪、淮钢特钢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持续提质 [6] - 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天鹏锂能电池等项目在"新三样"领域全面发力布局,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迈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 [6] - 淮安市规上工业投资连续40多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6] 营商环境与物流成本优化 - 淮安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全链条专班服务机制,1-5月实现并联审批4227件、并联审批率达46.4%,56个项目"拿地即开工" [7] - 淮安制定全市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考评办法,已编制完成67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储备方案 [7] - 通过"公转水"多式联运,淮河化工周边30多家企业年节约物流成本近3000万元 [7] - 淮安为重点企业提供"一揽子"物流解决方案,每年为中天钢铁、巨石集团、实联化工等重点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约3亿元 [8] - 5年来淮安30余项改革经验得到国家部委表彰推广,营商环境民营企业满意度实现"四连增" [8]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郑州驶入“快车道”
郑州日报· 2025-07-02 08:44
郑州经济发展与枢纽建设 - 今年1月至5月郑州进出口累计完成2285 7亿元 同比增长40 8% 增速居中部城市第一 [1] - 全市50多个网红打卡地及20余条特色商业街区年吸引游客近亿人次 [1] - 规划建设全国或区域重要的企业总部枢纽 算力枢纽 物流枢纽 期货贸易枢纽 突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消费升级与商业创新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创意园 磨街文创园等通过城市更新转型为特色商业空间 带动夜经济发展 [3] - 郑东万象城引入100多家城市首店及近50家城市旗舰店 成为商业新地标 [3] - 蜜雪冰城全球总部旗舰店在郑州东站片区形成消费热点 高铁枢纽拉动商圈东移 [3][4] - 高铁东站区域形成"高端+枢纽+自贸区+文化+时尚+首店+艺术"特色商业形态 [4] 枢纽经济与多式联运 - 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启用 中欧班列开往东盟 中国邮政"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 [5] - 高铁3小时经济圈覆盖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等核心经济区 [6] - 高速公路网实现省内及邻省节点深度触达 强化"最后一公里"物流分拨能力 [6] 对外开放与全球链接 -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常态化运营8条洲际货运航线 覆盖24国100多城 [7] - 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 航空港区吸引高端制造与供应链企业集聚 [7] - 郑州国际陆港规划2025年实现年开行5000列班列 2030年达1万列 吞吐量1000万吨 [8]
都市评:广州北站市内免税店落空,后续路径将更考验花都智慧
搜狐财经· 2025-07-02 02:02
广州北站中旅免税综合体项目现状 - 项目原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 但目前商业体建设进展缓慢 核心的市内免税店计划大概率落空[2] - 2021年花都区政府与中国旅游集团签约 计划在广州北站东广场打造含市内免税店的综合体 但除两栋高层住宅即将封顶外 商业体推进迟缓[2] - 广州唯一获批的市内免税店已确定落户40公里外的珠江新城国际金融中心 北站项目免税店因需国务院批准而仅停留在概念阶段[2] 项目原规划与预期影响 - 项目旨在打造大湾区首个免税综合体 依托广州北站交通枢纽及距白云机场10公里的区位优势[2] - 免税店被视为拉动消费和提升花都枢纽经济的关键引擎 其缺失使花都建设世界级项目的愿景受挫[2] - 北站能级提升计划遭遇波折 原规划通过免税店吸引高端消费促进区域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2] 城市商业规划启示 - 非核心区域发展免税商业需提前布局政策资源并优化配套设施 市内免税店稀缺性导致选址向核心地段倾斜[4] - 政企合作项目需加强前期政策研判与风险评估 避免因规划失当造成资源浪费[4] - 事件凸显城市商业规划需平衡"高大上"目标与政策可行性、执行力的关系[4] 广州北站发展瓶颈分析 - 北站虽具备"空铁联运"优势 但始发班次少 与大湾区其他枢纽衔接不畅 周边城市面貌待提升[4] - 免税店落空加剧了北站枢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区域商业定位需重新审视[4] - 花都亟需探索免税店之外的特色商业路径 突破北站能级提升瓶颈[4] 项目后续发展展望 - 免税综合体后续走向将成为观察城市商业规划科学性与灵活性的重要样本[4] - 如何在政策框架内重新规划发展路径是花都面临的重要课题[4] - 项目考验政企双方智慧 需探索突破北站发展瓶颈的新方案[4]
枢纽经济走弱,“京九第一镇”如何打赢经济翻身仗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2:26
常平经济地位变化 - 1995年常平以"京九第一镇"登顶东莞镇街经济榜首,现退居全市第七 [1] - 从上世纪70年代全市经济实力倒数第三跃至90年代第一,现又跌至第七 [1] - 随着周边高速公路网完善和物流渠道多元化,铁路运输功能减弱导致常平专业市场影响力下降 [4] - 周边镇街如厚街、虎门、长安等已形成家具、服装、电子等产业集群 [4] 铁路交通现状与挑战 - 常平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大型火车客运站(东莞东站、常平站)的镇 [2] - 2019年春运常平站发送旅客37.1万人次,东莞东站85.2万人次;2023年分别降至12.4万和34.8万人次 [7] - 京九玩具城从高峰期上千家商铺到现在仅剩不到30家仍在营业 [5] - 火车站周边餐饮店节假日营业额从三四千元降至一千多元 [7] 高铁始发站改造计划 - 常平镇党委书记提出谋划常平站、东莞东站作为高铁(动车)始发站的建议 [2] - 常平站设施老化,功能定位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完善,亟待综合改造 [3] - 改造面临推进难度大的问题,建议由市级层面研究可行性 [3] - 专家认为从"过境站"转为"始发站"可提升节点地位,吸引高端人才和产业 [13] "香港城"TOD项目 - 常平站TOD"香港城"项目规划总面积783亩,是2022年东莞市政府重点工程 [9] - 项目先导工程木棆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项目北地块今年3月才正式动工 [9] - 专家建议需明确与香港的协同机制,梳理常平近三十年发展路径 [10] - 常平提出将提速"香港城"回迁安置北地块项目建设,加快南地块土地招拍挂 [11] 专家建议与发展方向 - 常平早期依赖传统制造业与商贸物流,未能及时抓住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升级机遇 [12] - 建议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延伸与拓展,加强与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连接 [13] - 应深化莞深产业合作,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13] - 利用中欧班列优势发展跨境电商,但需政策加持和人才等资源要素赋能 [14]
黑龙江哈尔滨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30 06:34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 哈尔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被纳入2025年度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1] - 采用"政府规划引导、国有企业主导、各方主体协同"模式,组建"1+10"枢纽企业联盟 [2] - 枢纽位于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占地面积21774万平方米,设置九大功能区 [2] 物流枢纽运营数据 - 2024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1407万吨,同比增长72% [2] - 开通16条国际货运航线,包括莫斯科、首尔等 [2] - "哈尔滨-莫斯科"全货机航线货运量5018吨,占对俄航空货运量80% [3] 产业集聚与战略定位 - 吸引中邮、俄速通等龙头企业入驻,形成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为核心的临空产业集聚区 [2] - 对俄货邮吞吐量占东北地区93%,覆盖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3] - 新增保税航油功能,为航司节省13%燃油成本,吸引5家航空公司加注 [3]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强化国际航空货运、跨境电商通关、国际邮件互换等功能 [3] - 构建"铁陆空"三枢纽联动体系,推动物流枢纽向枢纽经济升级 [3] - 力争3~5年内实现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24万吨 [4] 基础设施与配套 - 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完善陆空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 [4] - 形成"三纵三横"交通框架,拓展国际国内航线网络 [4] - 提升与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空运组织效率 [4]
刘宁到郑州经开区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6-28 18:48
产业创新与企业发展 - 海尔(郑州)市场创新产业园生产板块涵盖空调、热水器、压缩机等产品,2022年实现工业产值73.68亿元 [3] - 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产业园区需深化资源整合、创新协同、产业联动,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的产业生态体系 [3] 项目建设与产能扩张 - 上汽集团郑州基地整车第一工厂、第二工厂已投入使用,具备每年60万台整车的产能 [3] - 上汽郑州项目加速建设中,需强化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建立"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协同机制 [4] - 项目建设需严把质量关口、守牢安全红线,确保进度与投入产出效益相匹配 [4] 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 - 郑州经开区需落实"三个转变"发展理念,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能级创新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4] - 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推动枢纽经济创新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态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