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经济

搜索文档
“中欧班列指数”正式启动 为“钢铁驼队”发展提供数字标尺
新华社· 2025-09-24 00:07
据了解,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发展逐步进入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中欧班列指数"可为 行业提供一把衡量发展水平、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字标尺"。"我们将深挖中欧班列内在价值,分阶 段搭建指数矩阵体系,构建起指数生态,努力将指数打造成为国际物流数字化治理的标杆成果,争取为 国际陆路运输规则、标准制定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李宗佺说。 新华财经西安9月24日电(记者姜辰蓉、吕轩昂)由中国开发区协会陆港分会与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研 发的"中欧班列指数"23日正式启动。这一指数的启动,是2025欧亚经济论坛中国陆港与物流枢纽发展会 议的重要内容,标志着中欧班列这一贯穿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迈入数字化评估与高质量发展新阶 段。 2025欧亚经济论坛2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在活动上,新华指数研究院研究员李宗佺在介绍"中欧班 列指数"时说,这一指数从战略导航、协同赋能、共享互联三个核心价值出发,以超越物流的理念进行 设计,覆盖"通道-枢纽-产业-贸易"全链条,系统评估中欧班列在提升物流效能、促进区域协同、增强供 应链韧性等方面的作用,从运输规模、运行效率、贸易质量、服务水平多维度刻画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 与潜力,为战 ...
郑州发布十大攻坚方案 全力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郑州日报· 2025-09-19 09:02
《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攻坚工作方案》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省委将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 市场建设工作作为事关河南未来的战略性、全局性工程,省委书记刘宁多次强调"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 一大市场关键看郑州"。 重任在肩,郑州挺膺担当。近日,我市专门召开推进会,动员全市上下攻坚突破、增创优势,努力 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挑大梁、走在前、作示范。本报今起推出"奋勇争先 融入服务全国统 一大市场"系列报道,深入解读郑州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从破除壁垒、夯实产业、开放带动等多方面 生动展现郑州在纵深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中的积极实践。 本报讯(记者 董艳竹)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郑州壮大枢纽经济、激发内生动力、提 升城市能级、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大机遇。市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攻坚工作 方案》《企业便利迁移改革攻坚工作方案》《招标投标领域改革攻坚工作方案》《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 果互认攻坚工作方案》《物流降本增效攻坚工作方案》《融资信用服务一体化建设攻坚工作方案》《经 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改革试算攻坚工作方案》《加强部门联合监管和规范 ...
五张“王牌”,枢纽武汉竞逐全球
长江日报· 2025-09-11 12:25
武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 武汉在"十四五"期间集齐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五类国家物流枢纽 成为全国唯一集齐五型枢纽的省会城市[1] - 武汉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区位优势 与郑州、长沙等非沿江枢纽城市形成核心差异点[1] - 武汉于2020年率先获批港口型枢纽 2021-2025年陆续获批其他四型枢纽 成为继重庆后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枢纽的城市[2] 各类型枢纽功能与建设 - 港口型枢纽以阳逻港为核心 作为长江中上游出海口 承担工程机械、电子产品等货物江海联运功能[2] - 陆港型枢纽通过中欧班列辐射欧亚40国120城 拥有58条稳定跨境线路 运输产品从低附加值纺织品升级为笔记本电脑、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商品[2][6] - 空港型枢纽依托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 花湖机场累计开通104条货运航线 实现"一日达全国、两日达周边、三日达全球"的航空货运体系[3][6] - 商贸服务型枢纽以汉口北为载体 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 实现货物快速低成本出海[5] - 生产服务型枢纽聚焦汽车、光电子、高端制造等产业 服务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5] 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硬件设施包括汉欧国际物流园、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光谷城市货站等 实现国际货物"落地即入仓"和企业门口"值机安检"[5] - 水上通道扩大开放至3个港区7个泊位 开通日韩俄越印尼近洋直航和上海港航线联盟[6] - 天河机场运营超210条客运航线 形成洲际连通、亚太畅通、国内畅达的客运网络[6] - 通过空铁联运、铁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 实现新西兰龙虾快速直达国内餐桌、湖北新能源汽车直发秘鲁等全球供应链协同[7] 智慧物流与效率提升 - 打通港口、铁路、机场数据孤岛 实现集装箱全程数据可视和无缝衔接[7] - 某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高20% 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0%[7] - 2024年武汉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物流运行效率全国领先[7] 产业协同与枢纽经济 - 岚图汽车通过中欧班列直发欧洲 带动中部地区数百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8] - 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通过花山港国际近洋直航以更低成本融入全球产业链[9] - 武汉经开区纯电动重卡、氢燃料商用车等高端产品占比升至45% 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9] - 青锋作业区建设2个千吨级泊位 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形成商流集聚效应[9] 城市定位与战略发展 -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性质[9] - 武汉从地理位置的"九省通衢"向功能性的"九州通衢"升级 致力于成为链接全球资源、配置全球要素、服务全球市场的世界级枢纽[7][9]
中欧班列:“钢铁驼队”跑出消费升级“加速度”
消费日报网· 2025-08-28 10:41
中欧班列运营数据 - 截至8月26日上合示范区开行中欧班列450列创历史同期新高 运输集装箱超4.7万标箱同比增长1.05万标箱增幅28.8% [1] - 2025年前5个月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量突破2000列占全国总量26.3% 回程班列占比达31.9% [1] - 累计开行超11万列 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货物品类拓展至53大类5万多种 [1] 货物结构特征 - 汽车汽配 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占比持续攀升 [1] - 班列运输商品涵盖德国牛奶 法国红酒 意大利咖啡豆等消费品及挖掘机 轮胎 冰箱等工业品 [1][2] 物流网络覆盖 - 构建11条常态化线路 辐射30多个国家130个城市 连接超6000家境内外合作伙伴 [2] - 西安以2463列开行量居上半年榜首 郑州 重庆 成都构成第一梯队 [2] - 义乌开行774列虽未进前五但体现小商品出口韧性 [2] 区域经济影响 - 西安构建枢纽经济 郑州将高铁站变为消费升级平台 重庆全程时刻表班列缩短运输时效20% [3] - 内陆城市通过班列打通陆上丝绸之路 沿海城市通过海铁联运形成海陆联动新格局 [3] 消费市场变革 - 进口商品以同城同质同价模式进入候车大厅 打破火车站商品价高质次刻板印象 [2] - 中欧班列使消费者能以更低价格获得更高品质商品 中国企业更高效参与全球分工 [3]
中部第一大省河南,正在批量制造“枢纽”
搜狐财经· 2025-08-21 14:19
河南枢纽经济规划 - 河南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统筹布局枢纽经济发展载体的省份 确认郑州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商丘和周口-漯河为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2]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郑州是全国首个建成"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城市 "5小时经济圈"可直达123个城市居中部第一[2] - 2022年河南高铁"三线齐发" 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时速350公里高铁里程居全国第一[3] - 河南高铁运营里程超2200公里 规划里程超3000公里居全国前列[5] - 郑州机场2022年货邮吞吐量82.5万吨 增速35.8%居全国第六 2023年目标120万吨需增长超四成[7] - 河南规划到2030年内河航运通航里程达2200公里以上 港口吞吐量达2亿吨较2022年翻3倍以上[7] 枢纽经济发展短板 - 郑州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仅有陆港和空港型2个 而重庆实现5类枢纽全覆盖 武汉西安各有4个[2] - 郑州退出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枢纽承载城市名单 仅剩陆港型和空港型枢纽[12] - 枢纽产业存在"集而不群 集而不链"问题 传统产业占比较高 创新能力和高端要素聚集不足[12] - 京广铁路 陇海铁路等主要通道运能饱和 高速公路出现严重拥堵 亟需分流通道建设[13] 产业发展规划 - 郑州将培育电子信息 汽车及零部件 装备制造等万亿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15] - 洛阳瞄准铝深加工 智能装备制造 新能源和光电信息产业[15] - 平顶山重点发展尼龙新材料 盐化工 电气装备产业[15] - 商丘布局汽车装备制造 铝碳新材料 纺织服装制鞋产业[15] 战略转型举措 - 河南推动高铁物流发展 已拥有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快运示范线路[5] - 实施"货运为先"战略 将郑州机场定位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6] - 2023年交通投资超千亿元 重点加码水运建设包括周口港 漯河港和贾鲁河通航工程[7] - 建设平漯周高铁和焦洛平高铁 推动高铁线路从辐射状向网络状转变[14] - 加码高速公路建设年内突破一万公里 打通省际连接实现路网再平衡[15]
“链”动发展新动能
河南日报· 2025-08-21 07:30
比亚迪郑州航空港布局 - 比亚迪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设新能源汽车综合试验场,具备专业赛事举办、汽车性能测试及赛车文化普及功能 [1] - 公司通过整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科普馆"迪空间"、全球模具中心及赛车场等项目深化郑州布局 [1] - 战略方向从工业产业根基延伸至汽车文化IP构建,形成产业链联动发展模式 [1] 区域产业发展策略 - 龙头企业通过整合资金、人才、生产资料等要素加速产业动能转换 [1] - 延链补链强链策略增强产业集群虹吸效应 [1] - 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乘数效应 [1] 实体经济投资趋势 - 新项目落地反映有效投资扩大趋势 [1] - 实体经济通过重点项目支撑保持稳健发展 [1] - 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 [1]
中部第一大省,批量制造“枢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23:3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河南高铁运营里程超2200公里 规划里程超3000公里 居全国前列[2][3] - 2022年河南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时速350公里高铁里程全国第一[2] - 河南推动航空货运发展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23年货邮吞吐量达82.5万吨 增速35.8% 全国第六[3][5] - 河南重点发展水运 2024年交通投资超千亿元 目标2030年内河航运通航里程达2200公里以上 港口吞吐量2亿吨 较2023年翻3倍以上[5] 枢纽经济发展战略 - 河南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统筹布局枢纽经济发展载体的省份 确认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商丘/周口-漯河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1] - 2023年底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目标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6] - 推动高铁从客运向货运转型 已开通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快运示范线路[3] - 实施优势再造战略 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6] 产业布局与协同发展 - 郑州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万亿/千亿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14] - 洛阳发展铝深加工/耐火耐磨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和光电信息产业[14] - 平顶山聚焦尼龙新材料/盐化工/电气装备产业[14] - 商丘布局汽车及装备制造/铝碳新材料/纺织服装制鞋产业[14] 发展挑战与调整 - 郑州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仅保留陆港型和空港型枢纽 退出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枢纽名单[9] - 郑州枢纽产业存在"集而不群/集而不链"问题 传统产业占比高 创新能力和高端要素聚集不足[9] - 对外运输通道运能紧张 京广铁路/陇海铁路运能饱和 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拥堵严重[9] - 2023年起河南经济总量被四川超越退居全国第六 2024年安徽出口额超越河南居中部第一[15] 基础设施优化措施 - 建设平漯周高铁和焦洛平高铁 推动高铁线路从辐射状向网络状转变[10] - 推动高速公路年内突破一万公里 打通省际连接 实现路网再平衡[13] - 推进贾鲁河通航工程和郑州港建设 连接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5]
六核引擎转动中原支点——看河南枢纽经济先行区的破壁探索
河南日报· 2025-08-19 07:45
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背景 - 河南具备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枢纽支点的交通区位优势 高速路网突破1万公里 "米"字形高铁通达八方 "空中丝路"畅联全球 内河航运全面起势 [1] - 省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厅确定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 鼓励探索新发展路径与模式 [1] 先行区战略布局与选址依据 - 6个先行区覆盖郑州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商丘及周口-漯河组团 兼顾河南东 西 南 北 中区位但非评选先决条件 [2][3] - 评选基于交通基础设施 市场规模 产业体系等基础条件 入选者在各自领域具代表性 [3] - 郑州凭借"空 陆 数 海"丝绸之路成为全球贸易重要枢纽 定位为先行区"龙头" [3] 各先行区核心优势与产业基础 - 郑州航空港区形成24小时全球物流能力 推动航空 铁路 公路 水港"四港联动" 2024年进出口总值4094.42亿元占河南50% [6][7] - 洛阳打造"一带一路"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集散交易中心 依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与先进制造业基地 [8] - 平顶山铁路货运量全省第一 煤炭及煤化工产业与物流业联动突出 [8] - 安阳为豫北唯一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拥有农资 钢铁 医药产业链及文旅产业潜力 [8][21] - 商丘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商贸特点突出 [8] - 周口-漯河组团依托沙颍河发展临港经济 益海嘉里年加工大豆140万吨 水运较铁路每吨节约运费30元 年省超1000万元 [11] 交通物流与产业协同发展 - 郑州机场暑运日均超500架次客机 70余架次货机 高峰期每2分钟一架货机起降 今年截至8月16日货运量56.9万吨同比增长24% [4][5] - 中欧班列(郑州)通过"海铁联运"出口新能源汽车 航空港站作为全国首个"空铁联运"集散中心实现货物当日达重庆 青岛 [6] - 周口-漯河通过跨区域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 构建临港产业协同区与中部水运出海核心枢纽 [12] 发展路径与政策支持 - 重点围绕交通 物流 产业 平台 消费五大要素 打造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区 生产力调整承载区 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及资源共享平台 [12] - 完善交通物流网络 推进"优两高 促两航" 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 探索多式联运新模式 [17] - 集聚枢纽偏好型产业 打造千亿级 百亿级产业集群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培育枢纽新质生产力 [18] - 配套资金与信贷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定期跟踪监测并推广建设经验 [19] 全省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 - "十四五"期间推进综合交通大通道 大枢纽和大网络建设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20] - 构建跨区域协同机制 提高供应链产业链组织效率 深度融入全球贸易 投融资 生产与服务网络 [12][16]
打造枢纽经济新高地
河南日报· 2025-08-18 07:26
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 -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和省交通运输厅于8月14日确定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 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布局枢纽经济发展载体的省份 [1] - 枢纽经济以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 通过聚集人流 物流 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滚雪球"效应 促进产业高度集聚和结构优化 [1] - 河南省具备承东启西 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 拥有"米"字形高铁网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4小时覆盖全国24小时通达全球 中欧班列高频次对开和近万家跨境电商企业 [1] 枢纽经济发展现状与挑战 - 存在"过而不驻 流而不聚"现象 交通体系 物流枢纽与区域 城市 产业耦合作用不强 洛阳 商丘 南阳等枢纽能级不足 铁海联运和海河联运有较大提升空间 [2] - 周边省份如陕西 湖北 湖南加大机场建设和货运补贴投入 枢纽经济发展竞争日趋激烈 [2] - 各先行区根据自身禀赋明确发展定位:郑州打造内捷外畅 高效衔接 智慧创新高地 洛阳建设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中心 周口—漯河发展临港产业协同和中部水运出海核心枢纽 [2] 枢纽经济协同发展前景 - 各先行区通过协同发展 错位发展和联动发展形成生动局面 [1][2] - 交通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枢纽经济乘数效应加速释放 [2] - 通过交通枢纽牵引和区位优势集聚 河南省正做大做强枢纽经济 [1]
探索新路径 河南发布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
央视新闻· 2025-08-14 11:06
政策布局 - 河南省确定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 积极探索枢纽经济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 [1] - 重点培育郑州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商丘 周口—漯河六大枢纽经济先行区 [3] - 先行区以枢纽功能为核心 目标推动经济提级 成为河南省枢纽经济发展新引擎 [5] 区域规划 - 郑州枢纽经济先行区以航空港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 [3] - 洛阳枢纽经济先行区以伊川县为主 [3] - 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覆盖卫东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 - 安阳枢纽经济先行区以汤阴县为主 [3] - 商丘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主 [3] - 周口—漯河枢纽经济先行区覆盖周口临港开发区和漯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3] 战略意义 - 河南省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统筹布局枢纽经济发展载体的省份 [3] - 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开放创新为引领 要素集聚为基础 产业发展为动力 [5] - 该布局旨在推动河南省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