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物质
icon
搜索文档
从马戏团的鲸鱼展到浪子贵族的悲喜剧,新晋诺奖作家笔下的欧洲困境
环球时报· 2025-10-14 06:56
作家与作品概述 -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荣膺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 [1] - 其作品以跌宕起伏的笔触深刻描绘笼罩在末日将近氛围中的欧洲小镇政治 [1] - 作品独特氛围包含一种不安的末日即将来临的感觉既有政治层面也有哲学层面 [2] 早期代表作分析 - 1989年出版的《反抗的忧郁》故事围绕一头被马戏团运送到匈牙利小镇的巨型鲸鱼展开集体压抑情绪走向失序的疯狂状态 [2] - 1999年出版的《战争与战争》讲述档案馆馆员柯林发现18世纪手稿并相信其中蕴含永恒价值宁愿牺牲生命让故事流传不朽 [2] - 这两部早期小说奠定了作家后来大部分作品的独特氛围揭示民众定居迁移和身份认同的复杂情感 [2] 文学风格与结构 - 1985年出版的处女作《撒旦探戈》采用探戈舞步式镜像结构倒叙呼应与碎片化叙事构成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4] - 作家惯用修辞手法是绵延数页的长句构成精彩非凡富有同情心的刻绘以及意识流的叙事 [7] - 其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审视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构筑了连接短暂生命与永恒价值的文学殿堂 [7] 近期作品与影响 - 作家十多年前已在欧洲声名鹊起尤其是在其居住的德国大部分作品在该国被翻译成其他语种 [3] - 2019年出版的《温克海姆男爵还乡记》讲述破败城镇居民与归来流亡贵族之间悲喜剧式的矛盾对抗 [6] - 2024年出版的《赫希特07769》可能是作家最通俗易懂的小说讲述前东德小镇人物赫希特清除涂鸦并担忧反物质毁灭世界的故事 [6]
探微观之谜 展创新之力(院士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40
高能物理研究现状 - 高能物理研究物质最深层次结构 是分子 原子 原子核研究的自然发展与深化[1] - 目前可观测到的最小尺寸为约10米 通过加速器提高能量减小波长实现[2] - 标准模型描述基本粒子间相互作用与转化 共获得约30个诺贝尔科学奖[3] 粒子物理发展挑战与机遇 - 标准模型无法解释暗物质 暗能量及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等重大科学问题[4] - 实验发现中微子有质量等与标准模型不符现象[4] - 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大亚湾中微子实验[4] 未来研究方向 - 需要突破现有框架探索新的物理规律[4] - 在太空 地下 加速器或中微子设施中寻找暗物质 反物质 中微子等新物理现象[4] - 加速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手段[5] 中国高能物理技术路线 - 2012年确定最佳技术路线:先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 后升级质子对撞实现隧道资源高效复用[5] - 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 在许多概念和技术上实现全球引领[5] - 对撞机技术催生同步辐射光源和自由电子激光等关键技术[5] 科技创新全链条 - 科学领先是技术主导的前提 否则核心技术将受制于人[6] - 必须勇于承担前沿探索风险才能打通并掌控科技创新全链条[6] - 粒子物理是人类文明标志性成就 中国正从一席之地走向全面领先[7]
反物质,宇宙的镜像世界
环球网资讯· 2025-05-22 11:01
反物质基本概念 - 反物质是物质的"镜像",每种粒子都有对应的反粒子,质量相同但电荷等性质相反 [2] - 反物质与普通物质相遇时会相互湮灭并释放能量,这是其最引人瞩目的特性 [2] - 反物质的发现始于1928年保罗·狄拉克预言正电子,1932年卡尔·安德森首次观测到正电子 [3] - 1955年科学家首次人工产生反质子,2024年中国科学家观测到最重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 [3] 反物质研究目标 - 目标一:解决"重子不对称问题",探索为何宇宙中物质占主导地位 [4] - 目标二:测试物理定律对反物质的适用性,验证广义相对论在反物质上的有效性 [5][6] - 目标三:通过反物质研究探索暗物质,观测到的反物质超出可能源于暗物质湮灭 [7] 反物质应用领域 - 医学成像技术PET利用正电子与电子湮灭释放的光子进行高精度成像 [8] - 反质子细胞实验ACE显示反质子可更高效摧毁癌细胞并减少对健康细胞的伤害 [9] - 反物质作为能源潜力巨大,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10亿倍,核电站的1000倍 [10] - 反物质火箭引擎理论推力可达普通火箭千万倍,可能实现光速15%的星际旅行速度 [10] 反物质现状与挑战 - 实验室制造反物质数量极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年产反质子仅十亿分之一克量级 [11] - 制造1克反物质需消耗全球四万年电力,成本超6000万亿美元 [11] - 储存反物质需"磁瓶"技术,目前效率和稳定性极低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