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保护
搜索文档
特写 | 古树常青,守护长情
南方农村报· 2025-10-24 12:00
特写 | 古树常 青,守护长情_ 南方+_南方plus 在岭南的大地 上,8.5万余株 古树名木静静伫 立—— 它们是自然的年 轮,也是文化的 脉络。 而那些默默守护 古树的人,让这 片土地的绿色血 脉得以延续。 他们,有的传承 祖训,有的扎根 基层,有的利用 科技力量,有的 奔走号召—— 不同的身份,却 一起驻足在古树 树荫下。 "不能砍这棵 树,要保存 好。"这句祖训 刻在族谱里,也 刻在池月德家族 每一代人的心 中。 池月德不是职业 护林员,但与职 业护林员无异, 他常常利用农闲 或年节归乡的宝 贵时间,默默清 理古树周边杂草 杂树,以最朴素 的行动为古树创 造洁净安宁的生 长空间。 "这棵树陪着我 们村六代人成 长。小时候我就 在树底下玩耍, 听爷爷讲这棵树 的故事。" 如今,他把古树 的故事讲给年轻 一代听,让"杉 树王"伟岸的身 影成为乡村记忆 中永恒的象征。 "不能砍这棵 树,要保存好" 在始兴县大水 村,村民池月德 一家六代人,跨 越三个世纪,守 护着村里的"广 东杉树王" 。 而在另一边的怀 集县古城村,也 有代代保护古树 的传承。 六代人横跨三个世纪守护的"广东杉树王" 古城村村民莫秀 全 ...
用心守护“会呼吸的文物”
辽宁日报· 2025-10-15 11:10
根据普查结果,朝阳市普查出500年以上的野生独株古树64株,包括紫椴、核桃楸、辽东栎、文冠果等20余个品种,其中桃叶卫矛在朝阳市首次发 现。此外,朝阳市现已发现的8处古树群,其中7处在凌源市、1处在建平县。 古树见证着历史变迁,是会呼吸的文物,是承载文明记忆的活化石。近日,为了守护好参天古树,留住历史与乡愁,朝阳市林草部门对域内的古树 进行普查。 ...
武汉唯一板栗古树年产百余斤
长江日报· 2025-09-23 08:45
古树概况 - 树龄126年 高约十六七米 需3名成年人才能合抱[1][2] - 被挂牌实施三级保护 是武汉市唯一的板栗古树[1][3] - 古树每年结板栗100余斤 果实品质获市民称赞"甜"[1] 产业影响 - 古树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大功臣 其嫩枝条被用于嫁接[2] - 带动全村板栗种植在90年代末发展至5000余亩 年收入上百万元[2] - 源泉村60%的板栗树均为这棵古树的后代 目前仍有1000余亩板栗树[2] 生长环境与保护 - 长寿原因包括村民爱护以及当地特殊土质[2] - 土壤因曾开采磷锰矿 磷锰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 利于果树生长[2] - 村民自发清除杂草和浇水 园林和林业局近期对枯枝进行了修剪[2][3]
光谷科学岛新添一座古树公园
长江日报· 2025-09-23 08:45
武汉新城光谷科学岛新添一座古树公园,由8株百年古树与17位科学家雕像组成的主体 景观,凸显出公园鲜明的特色。 这座古树公园位于光谷科学岛西侧,科学岛西路与港湾路交会处,面积1.5万余平方 米,暂名"科学+"古树公园。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探访看到,古树公园的核心景观是由8株百年古树形成的古树 群。古树群位于公园地势最高处,有小叶朴、朴树、黄连木、小叶栎、麻栎和三角枫等6种 古树,树龄115年至155年。每一株古树都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这些古树被护栏围着,树穴内覆以松鳞,挂牌实行三级保护。外围安装了智能设施监测 空气温度和湿度,以便后期更好地养护古树。树下还设置了躺椅,供游客休憩、打卡。 古树公园的缓坡草坪区,矗立着从光谷广场迁移而来的17位古今科学家雕像,包括毕 昇、李时珍、李四光、王竹溪、戴芳澜、涂长望、王承书、池际尚、陶述曾、赵学田、李绪 鄂、王家楫、伍献文、李国平、夏坚白、钱保功、方俊等,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武汉光谷生态园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叶兵介绍,古树公园所在地,原为豹澥 街道新春村六甲鲍塆的稻场。村塆搬迁时,村民们曾嘱咐,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古树和塆子 林。 古树公园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共生 共护 共续——古树名木画展”开幕
杭州日报· 2025-09-17 10:36
江南画境开,古木展风华。日前,"共生 共护 共续——古树名木画展"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开幕。 本次画展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联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恰逢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古树名木保护传承边会召开与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科普周到来。展览汇聚了浙江农林大学华海镜教授和 杭州中小学生的画作共100余幅,通过"大手拉小手"的联动形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古树的浓厚氛 围。 现场,华海镜将《开化名木古树写生集》赠予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其作品生动展现古树沧桑风骨 与生机底蕴;同时,华教授被授予"杭州古树名木保护文化使者"称号,致敬其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 文化担当。参展学生们也收获荣誉肯定,他们的童真笔触传递出珍爱自然遗产的美好理念。仪式结束 后,嘉宾与观众共同参观展厅,华海镜更是现场挥毫,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艺术与自然融合的魅力。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陈刚表示,古树名木是自然珍宝与历史活化石,画展搭建起艺术与自然的 对话桥梁,激发公众对古树保护的关注与参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唐宇力说,杭州以"共生、共 护、共续"为主题举办古树名木画展,是对新时代生态建设的积极响应。未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将在 相关部门指导 ...
天地人和,“树神”连接|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走进粤东
南方农村报· 2025-08-20 17:32
活动概况 - 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于8月17日至18日组织10多位书画家赴粤东汕头、汕尾开展"翰墨千春·绿美岭南"主题创作 [3][4] - 活动涵盖古树乡村与红色旧址采风 旨在通过艺术创作连接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 [4][24][26] 古树资源数据 - 岭南地区现存古树名木总量达85,273株 其中一级古树及名木851株 [48] - 海丰县公平镇庵前村古树公园现存6株三级古树名木 包括2株榕树、2株秋枫、1株朴树、1株臀果木 [12][13] - 具体古树年龄数据:榕树255岁 秋枫200岁 朴树155岁 臀果木150岁 [13][14][15] 艺术创作视角 - 画家采用大花鸟画形式表现古树形态 强化视觉震撼力与艺术感染力 [22][23] - 创作元素聚焦苍劲虬枝、中正枝干、繁茂花叶等特征 融合生态与人文双重底蕴 [19][20][21] - 艺术实践被视为连接人与自然、历史与当下的桥梁 [24][25][29] 文化历史价值 - 古树承载族群集体记忆 如庵前村风水林由戴氏先祖于明末清初栽种 历经近三百年 [9][10][11] - 红色文化遗址古树具象征意义:海丰红宫红场280岁罗汉松见证革命历史 彭湃故居红棉古树呼应古建筑群 [33][35][36] 区域拓展覆盖 - 采风活动延伸至汕尾城区月眉村、海丰可塘上达村及汕头潮阳区金灶镇、龙湖区外砂街道东溪村 [38] - 金灶镇三捻橄榄古树群包含500年"树王" 东溪村以24间古书斋和36座古宅邸形成书香氛围 [39][40][41] 项目政策支持 - 活动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林业局联合主办 南方农村报社等机构承办 [44] - 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于2024年5月10日上线 覆盖全省82,873棵古树 认捐有效期三年 [54][57][60] 资金募集机制 - 认捐形式分为全额认捐与众筹认捐 支付方式包含银行转账 资金用于县镇村绿化和古树养护 [65][70][73] - 银行转账账户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账号600018721) 单笔订单金额上限可通过凭证上传审核 [76]
古村落里有片“宝树林”(古树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10
古树群概况 -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溪镇桥东村古树群占地面积约34亩,包含140多株树木,其中21株被认定为古树,平均树龄150年,树种包括枫香树、油杉、樟树、桂花树、马尾松等,形态各异且成群生长,于2022年入选"福建最美古树群" [1] - 古树群与桥东村清代古厝相伴相生,村民称其为"宝树林",寓意带来幸福,古厝布局依山而建,坐东南朝西北,院落沿中轴线串联,周边有梯田、溪流和青山环绕 [1][2] 保护措施 - 村民自发保护古树群,2013年曾集体守夜防止外来人员偷挖桂花树,形成"保护古树"共识 [4] - 闽清县林业局为每株古树建立档案,记录位置、冠幅、胸径、树种、树龄等信息,护林员定期巡护并比对长势,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复壮措施 [4] - 村道安装太阳能路灯与监控设备,加强古树林管理,同时修建3.3公里登山道,吸引周末徒步和研学活动游客,通过文旅开发促进保护 [5] 文化与旅游价值 - 桥东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保留连片清代古厝,古树群与古厝形成独特自然人文景观,村民计划通过讲述古树与村落故事吸引更多游客 [1][5] - 文物专家王世襄曾留下"适"字题刻,体现古树与古厝适应自然的和谐关系,村落布局因地制宜,兼具耕作与生态功能 [2]
540余岁“汉阳树”被悉心照料
长江日报· 2025-07-24 09:00
古树保护措施 - 采用喷雾系统为540余岁的"汉阳树"降温补水,系统包含6支喷头,喷水高度达18-20米 [1][6] - 安装喷雾系统为武汉首次用于古树保护,水管固定在3根仿生"拐杖"上,喷头隐藏于树冠不影响景观 [6] - 配备农用植保无人机辅助喷水,可覆盖28米树高,弥补喷雾系统高度不足,同时具备喷施叶面肥和农药功能 [4][8]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无人机喷水添加叶面肥,既降温又补充营养,旨在优化秋季黄叶效果 [4] - 喷雾系统与无人机结合形成立体保护方案,属武汉古树保护领域的创新试点 [8] 历史问题与改进 - 2022年高温导致"汉阳树"枝叶发蔫、焦边及提前黄落,人工喷水仅达7-8米高度 [6] - 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建议安装喷雾系统应对高温,2023年5月实施后配合无人机提升保护效果 [6][8] 社会反响与推广价值 - 社区居民认可古树保护价值,称其为"武汉的宝贝" [6] - 该案例经验可能推广至武汉其他古树保护项目 [8]
第三届杭州市古树名木主题展周五开展
每日商报· 2025-07-21 11:20
展览概述 - 第三届杭州市古树名木主题展将在吴山天风香樟古树文化公园开展 主题为"绿水青山·有美吴山" 展览持续半年 融合科技、人文与自然元素 [1] - 展览围绕"聚、汇、颂、美"四个篇章 展示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及经济价值 [1] 展区内容 - "汇·生态保护"展区以古树名木市集形式呈现 展示古树救护设备、智慧化体检专业设备、病虫害防治药物及各地保护特色案例 [1] - 沿路设置科普装置 增强公众对古树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1] - "颂・历史人文"展区以吴山有美堂遗址宋樟为背景 挖掘历史文化故事 结合NPC快闪表演还原梅挚与苏轼的友情互动 [1] 社会参与与保护机制 - 发布第二批杭州城市古树名木Citywalk线路 结合热门Citywalk形式吸引年轻人参与 [2] - 成立古树名木司法保护试点 设立"杭州古树法官" 同时为"杭州古树医生"颁发聘书 强化法律与专业双重保障 [2]
让古树与人和谐共生(大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4-28 06:11
古树年龄鉴定技术 - 常见树龄鉴定方法包括年轮法、生长锥法、回归估测法、碳14测定法,其中前两种会对古树造成伤害,后两种误差较大 [1] - 正在研究利用光谱影像技术扫描树木内部结构,实现无损精准鉴定,类似医院CT扫描 [1] - 2025年将开展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采用无人机、AI等技术快速识别树种、树冠尺寸,结合环境数据推算树龄,预计新增大量古树记录 [1] 古树保护面临的挑战 - 部分地区缺乏专项养护资金,巡护人力投入有限 [2] - 古树名木保护法规不完善,地方配套细则需进一步强化,建议纳入林长制考核标准 [2] - 存在多头管理问题,林业、住建、文旅等部门权责不清晰 [2] - 古树保护方案制定缺乏群众参与,居民避让成本负担不明确导致抵触情绪 [2] 古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 城市规划应尽量避让古树保护范围,避免古树成为景观"孤岛",实现人与古树和谐共生 [3] - 可通过规划方案优化、工程技术创新和科学保育技术降低对古树的影响 [3] - 古树与居民区共存时优先进行安全评估,适当修剪枝干,建立补偿机制协调保护与民生关系 [3] - 建议建设古树名木数字博物馆,挖掘其生态和历史文化价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