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板栗
icon
搜索文档
“拉面哥”回应“直播带货遭开盒网暴”:不能活在别人嘴里,家庭生活改善许多,花百多万元在镇上盖了房给儿子找对象用
新浪财经· 2025-10-05 17:34
面哥介绍在家门口拉拉面的情况(图源:极目新闻记者摄) 2021年初,"拉面哥"程运付走红后,他在自己家门前的空地上支起摊子直播拉面。"流量"来了,随之而 来的还有无数网络主播和游客,他们在程运付的摊位前架起密密麻麻的直播杆,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媒体报道,2021年3月到村人数最多的一天有5.2万余人;堵车最严重的时候,从村里到镇上长达5公里 被堵得水泄不通。为此,当地紧急扩宽了路面,修建了停车场,调派力量前去维持秩序。此后,程运付 尝试直播带货,产品包括板栗、红薯、梨、茶叶等农副产品,以及深加工农副产品。 拉 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国庆长假,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持续走红,让网友想起4年前因"一碗拉面3块钱,卖了15年不涨 价"火遍全网的"拉面哥"。近年来,"拉面哥"程运付已转型成为网络主播和视频博主,直播带货农副产 品及深加工农副产品。10月5日,程运付向极目新闻记者谈及"媒体报道鸡排哥不考虑直播带货"时表 示,卖鸡排和带货都是做生意,都是劳动得来的,不过是线上和线下的区别罢了。"带货也是做生意, 不要害怕,不能活在别人嘴里,(网友)不要道德绑架。"他说。 同为"草根"出身的餐饮商贩,又同样突然爆红, ...
双节“赶大集”,一站式淘遍临朐好物!
搜狐财经· 2025-09-30 02:50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王乐恬 潍坊报道 九月末的潍坊临朐,秋风已带了丝丝凉气,而临朐国际会展中心里却是火热异常,9月28日—10月4日, 这里举办的"庆国庆·迎中秋"特色农产品促销活动,成了临朐人节日采购的最好去处。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不同的展位间穿梭,有的在比较价格,有的在仔细查看产品说明,有的则被现场制作 吸引,停下脚步品尝。整个场馆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和采购的热情,既有为中秋团圆饭准备的食材采购, 也有为走亲访友准备的礼品挑选,还有单纯来感受节日气氛、品尝地方特色的市民。 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背后是临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扎实布局。作为山区占比87.3%的农业大 县,临朐把 "土特产"做活做透,"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遍布城乡,南部山区的山楂、板栗,西部丘陵的 蜜桃,中部平原的奶牛养殖……共同构成了临朐农业的多样图景。 展区内,人流在各个摊位前缓慢移动。广华肉类的展台前,工作人员正现场煎制培根和鸡排,滋滋作响 的油声中,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品尝。旁边春冠食品的鹅肥肝制品琳琅满目,从传统的鹅肝酱到创新的 爆汁鹅肝丸,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尝了小块红酒蓝莓鹅肝后,毫不犹豫地买了 五盒,"今年 ...
五谷丰登、“蟹”逅金秋、瓜果飘香……带出致富“好钱景” 又是一个丰收年!
央视网· 2025-09-28 13:08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西南地区秋粮收获近六成,长江中下游收获过两成,东北、黄淮海主产区开始零星收获。 2025年,吉林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当地主推了20个水稻优质主导品种。这几天,永昌县万昌镇早熟新品种水稻迎来收获,由于 采用了绿色集成增产技术,实现了产量增加、品质提升。 2025年,贵州重点支持14个县试点建设涵盖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在镇远县,当地主推山地丘陵适用农机具,水稻机械化率提高 到66.7%,助力单产提升2%左右。 河南桐柏:水稻进入收获期 即收即烘颗粒归仓 山东6000多万亩秋粮长势良好,陆续成熟。武城县石官屯村这个家庭农场里,新型四行玉米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摘穗、输送、秸秆粉碎还 田等全流程作业。 某水稻收购点负责人孙宁介绍,他们昼夜不停,每天能烘干湿水稻200余吨。同时,收购点也开放了干湿水稻都收购,老百姓可以把收获的水 稻直接拉过来卖,满足群众的卖粮需求。 2025年,桐柏县共种植水稻25万亩,投入810台联合收割机,预计9月底前完成抢收。 湖北罗田:板栗进入收获季 小果实"撬动"大产业 金秋时节,湖北罗田县的板栗迎来收获季。当地将直播 ...
小果实“撬动”大产业 特色种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9-27 16:49
湖北罗田板栗产业 - 板栗产量达到6.2万吨,综合产值达35.3亿元 [1][3] - 组织9支直播团队深入11个乡镇开展村播活动,通过直播直接销售板栗1500吨,销售额达3000万元 [3] - 当地投资8000万元扩展加工产线,推动加工环节提质增效 [3] 福建厦门龙眼产业 - 龙眼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今年产量将达到4.5万吨 [4][6] - 通过改良品种使龙眼亩产增加20%至30% [8] - 通过鲜果采摘、干货烘焙、统一品牌网络销售等方式,龙眼年产值近5亿元 [8] 云南大姚石榴产业 - 石榴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预计可实现产值7000万元以上 [9][12] - 随着中秋佳节临近,石榴的量价持续攀升 [10] - 石榴采摘旺季吸纳了周边村庄的闲置劳动力 [12]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新华网· 2025-09-23 15:19
金黄的玉米 苏芳的红豆 火红的辣椒 …… 竹匾盛满五彩作物 铺满百年土楼屋顶 如同调色盘中的颜料 勾画出独特的皖南丰收之景 金秋时节 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连片机械作业 在这个皖南古村 丰收的喜悦 就"藏"在寻常百姓家的房前屋后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无人机照片)。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 阳产村 9月17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 村落依山而建 村名"阳产" 意为"向阳且陡峭的山坡地" 提起徽州古村 大家第一反应是白墙黛瓦 然而阳产村 以连绵数百栋的土楼建筑群而闻名 9月18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晨景(无人机照片)。 相传明末清初 9月18日,夕阳照耀下,阳产村土楼树影婆娑(无人机照片)。 阳产先民为避战乱迁居至此 数百年来 村民就地取材 采青石铺路架桥 取红壤木材筑屋而居 逐渐形成了 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建筑群 村内保存完好的土楼建筑300余栋 2013年 阳产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 ...
武汉唯一板栗古树年产百余斤
长江日报· 2025-09-23 08:45
古树枝头挂着不少浑身长满尖刺的板栗球。团山沟塆村民说,这株板栗树年年结果,每 年产板栗100余斤,村里人人都吃过这棵古树的板栗。 武汉有棵126岁的板栗树,每年结板栗100余斤。近日,市民赵先生摘下一个板栗球,剥 出板栗尝了尝,竖起拇指称赞:"甜!" 9月18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黄陂区蔡店街道源泉村团山沟塆,看到这株126岁的板栗树 毗邻一栋两层民房,高约十六七米,被挂牌实施三级保护。 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得知,古树需3名成年人才能合抱。 前几天,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还组织人手,对古树的枯枝进行了修剪。 据了解,这是武汉市唯一的一株板栗古树。"像板栗古树这样的'古树独苗'极为珍贵, 也很有科研价值,武汉将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市园林和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处 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胡之澜 源泉村党支部书记石华松坦言,这株板栗古树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大功臣。20世纪80年 代,村里大量种植板栗树,发展板栗产业。每年春天都会采集这棵古树的嫩枝条,嫁接在野 板栗树上。至90年代末,全村板栗种植发展到5000余亩,年收入上百万元。如今村里仍有 1000余亩板栗树。"源泉村60%的板栗树,都是这棵古树的后 ...
600年古村晒秋 吸引近万名游客打卡
长江日报· 2025-09-23 08:45
编辑:胡之澜 游客在大余湾打卡拍照,感受乡村秋日丰收的魅力。 近日,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600年古村迎来"晒秋"高峰。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橙黄的南瓜、褐色的板栗铺满青石板巷,与 黛瓦翘檐的明清民居交相辉映,吸引近万名游客打卡拍照。今年景区预计晒出稻谷5万斤、玉米5万棒、南瓜3万斤,规模创三届"晒秋节"之 最。 沿着青石板拾级而上,只见簸箕、竹匾、木架层层叠叠,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橙黄的南瓜、褐色的板栗排兵布阵,像是大自然 打翻了调色盘,把最浓烈的秋色泼洒进古村。灰砖墙、燕尾脊、石门楣在斑斓农作物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古朴生动。游客穿梭其中,打卡 拍照,感受乡村秋日丰收的魅力。 除传统晾晒外,景区新增"丰收调色盘"艺术布景、屋顶晒台打卡点,游客可登高300米木栈道俯瞰"晒秋"全景。非遗皮影、变脸喷火、 编钟演奏每日滚动上演,汉服巡游、乡村婚嫁快闪亦穿插其间,让老宅院落"活"起来。景区同步开放"市集",农户现场展售新米、干菜、 野菊花茶,明码标价,扫码即购。 ...
(乡村行·看振兴)广东清远岭背镇:金秋栗香飘满山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7:24
(乡村行·看振兴)广东清远岭背镇:金秋栗香飘满山 据了解,自2023年运营以来,该采摘园已为村集体带来18.3万元收入,带动周边产业增收约30万元。此 外,新种植的板栗苗将在3年后陆续挂果,6年后将进入丰产期,届时,预计整个园区年产值可突破250 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 "2023年我们示范种植了200多棵。一年后,村民看到效益后积极性特别高,便再次扩种了100亩、种植 了2000多棵板栗树。"岭背村村干部钱锦清介绍,目前,村里的板栗种植面积达到了150亩。通过"党建 +产业"模式,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不仅板栗销售火爆,还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和农副产品 的热销。(完) 图为广东清远阳山县岭背镇板栗成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板栗。李笑怡 摄 图为游客采摘板栗。 李笑怡 摄 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近年来,岭背村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板栗采 摘园项目,通过整合村内板栗树资源,联合广东峡天下旅游景区,打造了集板栗采摘、观光体验、农产 品销售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板栗产业已成为岭背村集体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中新网清远9月22日电 (张璐 李笑怡)秋意渐浓,栗果飘香。近日 ...
秦岭脚下,这笔“生态账”越算越值!
新华网· 2025-09-21 21:59
秋收时节,秦岭脚下的西安市蓝田县灞源镇青坪村,村民方毅和家人终于能在忙碌一夏后稍作停歇、算算"收成"。 被秦岭环抱的灞源镇海拔超1200米,气温比西安市区低10摄氏度,是避暑胜地,生态旅游是当地人增收的主要来源。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秦岭山景。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游客天天爆满,还要排队,3个月足足赚了10多万元。"36岁的方毅曾在西安打拼10年,2023年,他与父亲深谈后决心回乡拆掉自家老旧土 房,建起崭新民居,转型开办民宿。 他家民宿没有奢华的装修,却藏着最动人的生活本真与自然之美:房前屋后的青菜鲜嫩欲滴,散养土鸡最受欢迎,站在阳台远眺,秦岭的青 翠山峦尽收眼底。 尽管忙碌时常常脚不沾地,但他始终坚守着一条"铁规":厨房必须安装油烟分离器、油水分离器,污水管要全部接入村里的污水处理设 备。"再忙碌也要经常检查这些设备,全村人都这么做,没有例外。"方毅说,"游客来村,图的就是这山清水秀。要是环境被破坏了,再精致的房 子也留不住人。" 生态是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基。蓝田县的秦保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3.09%,涉及17个镇街,216个行政村。近年来,蓝田不断带动群 众"护绿换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
云姨夜话丨秋天的新“栗”程
齐鲁晚报· 2025-09-21 21:3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赟 过去的一周,西贝的厨房"冒烟"了,始祖鸟的烟花秀"炸"了。 纷纷扰扰中,9月渐深秋也渐深,一场雨接着一场雨,一场秋雨一场寒,街边的炒货店也开始炒栗子 了。一锅栗子炒出来后,没等变凉就已经卖完了。 走在满街糖炒栗子的香气里,会想起什么?最近又在翻读马来西亚华裔作家黄锦树的书,他那句"我们 都是在雨中长大,是以记忆总是潮湿多汁。"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死在南方》是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7年出版的。以及他写的树,一如历史的藤蔓缠绕,今天的夜是阴历七月的最后一夜,今天的夜话就 写写栗子树。 地处燕山南麓的迁西,是唐山市唯一的纯山区县,当地人用"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来形容 迁西,其中"七山"里大部分是板栗山,可见当地板栗之多。 在济南的山间,也有栗树,5月底至6月初,夏日里,碧绿与鹅黄交错着,栗树开了花,有老人曾将编好 的栗花辫塞给笔者说:"带到城里去,能熏蚊子。"那样的场景,笔者想起日本作家永井荷风的《梅雨前 后》中的片段——"正午时分,初夏的阳光直剌剌地照在栗子树和檀香树的树梢上,只在篱笆外的小路 上投下了一小片树荫,小道上只能听到雄鸡还在不厌其烦地打鸣……院内的小路两旁长着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