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精神

搜索文档
君品谈|汪晖:君子不器,为时代立言
凤凰网财经· 2025-07-16 21:58
思想坚守 - 汪晖在恢复高考后选择文科而非父母期望的理工科 体现"守志不移"的精神 在实用主义盛行的20世纪中国社会坚持内心价值 [2] - 西南联大历史塑造其学术兴趣 文人学子"以文化谋复兴 以救国图存为己任"的君子精神深刻影响其学术生涯 [4] 人文学科价值 - 当前社会普遍认为人文学科"无用" 源于实用价值和经济收益成为主要衡量标准 导致该领域面临边缘化危机 [5] - 人文学科应突破功利服务 重申对"人的意义"的提问功能 核心问题是"人如何成其为人"与"社会尊严与公正" [6] - 学科过度量化可能压缩思想空间 需警惕制度化的局限 强调"以质为重"而非数量指标 [6] 跨学科创新 - 2000年柏林高等研究院访学经历促成跨学科自由交流模式 无项目压力的环境激发思想碰撞 [7] - 2002年回国后在清华创立高等研究院 打破学科文化边界 构建"鼓励真正创造的空间" 促进青年与顶尖学者对话 [7] - 倡导跨学科合作 认为学科界限不应阻碍思想交流 需借助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视角形成多维学术对话 [10] 品牌关联 - 贵州习酒通过《君品谈》节目传递"君子精神" 以匠人品质类比汪晖坚守的人文价值 [11][12]
君品谈|梁启超:君子之训,百年家传
凤凰网财经· 2025-06-18 21:42
清华校训与梁氏家风 -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中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理念,后被确立为清华校训[2] - 梁红认为祖父的君子之道凝聚着对国家民族的深沉责任感,强调奋斗精神与包容胸怀是做人根本[3] -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均在海外学成归国,在不同领域建树颇丰,践行家国奉献精神[3] 梁启超的教育智慧 - 通过寄送《营造法式》激发梁思成研究古建筑的热忱,促成其完成《中国建筑史》[5] - 引导梁思永选择考古学,回应国家文化守护的迫切需求,使其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开拓者[5] - 尊重梁思庄转学意愿,体现"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后其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5] - 300余封家书承载教育遗产,核心是"教人学做人而非当官",注重个性化培养[7] 家族女性与传承机制 - 李蕙仙负责制定家族规矩,王桂荃主理日常事务,二者分工保障九子女教育环境[8] - 王桂荃虽未受正规教育,但自学日语承担外联工作,坚持研读《参考消息》洞察时局[8] - 寿辰聚会等仪式强化家族凝聚力,晚辈需遵循"长辈先动筷"等古礼培育手足情谊[10] 君子精神的时代实践 - 梁氏家族将家风德行转化为响应时代使命的行动力,实现个人坚守与时代需求同频[11] - 贵州习酒通过《君品谈》栏目传播梁启超家训文化,将其比作"精神原浆"进行品牌联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