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

搜索文档
米诺斯文明何以魅力长存(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09:10
克里特岛位于连接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不仅孕育了璀璨的爱琴海米诺斯文明,更为希腊古典文 明刻上基因烙印。故宫博物院正在展出的"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展览,汇聚了来自希腊伊拉 克利翁考古博物馆的172件(套)珍贵文物,以神话和考古对照的手法,阐释了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 元前1100年间米诺斯文明的发展脉络及文化特质。 米诺斯的文化遗产,凝聚着古希腊爱琴文明的精髓。理解并汲取爱琴文明的价值,对身处变革时代 的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米诺斯人是青铜时代的技术先驱。展览中展示的高质量青铜器和双面石模具,证明他们早在5000年 前就点燃了冶金技术的星火,并将铸造工艺推向高峰,广泛应用于凿、斧、钻、锯、剑、矛等产品制 造。这反映了古希腊先民充分认识到先进技术的力量,将其视为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不断追求工艺精 进与应用突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锐意创新的精神和对技术价值的尊重,依然是我们应对挑 战、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品质。 资源匮乏的克里特岛,迫使米诺斯人"向海图存"。他们不畏艰险,扬帆远航,构建起发达的海洋贸 易网络,进口金属、宝石等原材料,出口陶器和黄金珠宝首饰等,深度融入东地中海经济圈。这种面向 海洋 ...
在智能洪流中坚守人类价值根基——读《智能简史》
上海证券报· 2025-06-25 02:12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从图灵测试到逻辑推理、专家系统,最终进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数据驱动"新纪元 [4] - 行业发展曾遭遇"人工智能寒冬",因算力瓶颈与理论困局导致泡沫破裂,随后进入反思阶段 [4] - 当前深度学习模式存在结构性缺陷,包括依赖海量数据与算力、"黑箱"特性导致的不可解释性,以及数据偏差放大等问题 [4] 人类智能与AI的交互关系 -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推翻传统"三位一体脑"模型,揭示大脑进化是复杂结构重组与功能整合过程 [5] - AI技术中的强化学习、神经网络等概念均源自对生物大脑的模仿,例如神经网络设计灵感来自人类神经元连接方式 [5] - AI发展反向推动脑科学研究,科学家借助AI工具探索大脑神经活动模式及信息处理机制 [5] - 人类智能与AI形成双向促进关系,AI算法研究为揭示大脑学习记忆机制提供新线索 [6] 技术哲学与伦理挑战 - 最先进的大语言模型仍基于统计模式推演,与人类自我觉知的主观体验存在本质差异 [8] - 自动驾驶等AI应用面临即时伦理决策困境,需建立明确的伦理框架解决算法偏见问题 [8] - 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界定成为保障个体权益的核心议题 [8] 人类价值与技术发展平衡 - 需构建透明可追责的AI治理框架,法律监管需具备灵活性以匹配技术迭代速度 [9] - 人类智慧独特价值体现在情境理解、跨领域创造力、共情与道德决策等AI难以企及的能力 [9] - 教育方向正从知识传递转向培养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文素养 [9] - 印刷术和互联网的历史经验表明,人类文明能在技术冲击中完成认知升级 [9] - 需建立"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双螺旋结构,用AI提升效率同时以伦理守护公平正义 [9]
李止:我像水一样在众山中穿行
经济观察报· 2025-06-02 09:20
(原标题:李止:我像水一样在众山中穿行) 李止是当代横跨绘画、摄影与影像等多媒介的艺术家,其创作以"山水"为精神内核,在传统与现代、东 方与西方的交融中开辟出独特的艺术路径。他的作品兼具诗意的含蓄与深刻,既是对自然山水的深情凝 望,也是对工业文明侵蚀的人文反思。在刚刚结束的2025中国当代艺术博览会上,由观看当代艺术中心 策划的李止个展,是他近几年作品的一个全新展示。 2025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 山川行吟 在日趋技术化的工业和后工业时代,人何以自处似乎成了一个问题。艺术家通过建构一个能够自主运行 的艺术世界来安顿心灵,这个建构过程实则是寻求人文思想的有效介入,让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人,这是 人类面临技术挤压、可能失去世界主体地位的一种救赎。当一个人迷失自我时常常会回到原点,重新确 定方向。追溯文明源头无疑是可行的方案。艺术家李止在经历一段彷徨和探索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北宋。 山非山1 纸上综合材料 40×50cm 山非山2 木板上综合材料 60×60cm 山非山3 木板上综合材料 50×200cm 雪溪图 纸本泼彩 60×87cm 桃源行 纸上综合材料 58×85cm 听泉图 纸本综合材料 57×80cm 北宋艺术之 ...
复旦一校友,匿名捐1亿
券商中国· 2025-05-18 18:38
捐赠仪式 - 复旦大学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第二期)捐赠签约仪式于5月18日下午举行 [1] - 一位匿名复旦校友捐赠1亿元支持哲学学科发展 [1] -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常务副校长许征、副校长陈志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 [2] 基金背景 - 2016年哲学建系60周年、建院10周年之际,捐赠人曾出资3000万发起该基金 [2] - 基金以谢希德校长和俞吾金教授命名,两位均为复旦大学著名学者 [2] - 谢希德是复旦大学老校长、半导体领域先驱,俞吾金是文科资深教授、哲学界著名学者 [2] 捐赠目的 - 捐赠人旨在表达对谢希德和俞吾金的敬意,以及对人文精神和哲学事业的尊崇 [3] - 捐赠人对复旦哲学学科发展寄予厚望 [3] - 裘新表示哲学是复旦文科旗帜,应在创新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3] 学科发展 - 裘新强调要利用好基金资源,强固基础、开拓创新 [3] - 期望哲学学科在成果产出、思想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突破 [3] - 目标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旦篇章中做出重要贡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