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文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君品谈|汪晖:相信思想的力量
凤凰网财经· 2025-07-23 21:58
初心与学科选择 - 1977年恢复高考时选择文科道路 源于对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坚定热爱 受母亲教授外国文学的家庭氛围影响 [2] - 拒绝父母劝阻 追求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与宽广性 而非工具理性答案 [4] - 在中国社科院跨学科求学期间 参与宏观经济改革调研 见证国企改革与中国现代性转向 [4] 思想实践与公共担当 - 1996年担任《读书》主编后 主持三农问题 医疗改革 国企改革等重大公共议题讨论 引发广泛争议 [5] - 发表《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批评思想潮流 承受舆论压力但坚持学术责任 [8] - 提出"思想是社会涌动的根源" 认为推动微小改变即有价值 以"锚"比喻学者在风浪中的坚守 [8] 学术深耕与人文守望 - 耗时13年完成《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同时主持《读书》杂志11年 平衡学术研究与社会回应 [8] - 从宋明理学 龚自珍到近代思想家 汲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传统精神力量 [10] - 呼吁在高速信息化时代保留思考空间 强调人文精神对未来的指引作用 [10] 君子精神的当代诠释 - 节目《君品谈》通过汪晖案例传递"不趋炎附势 不随波逐流"的君子品质 [11] - 凤凰网与贵州习酒联合出品 以匠人精神类比思想坚守 倡导思考力与判断力的回归 [11]
君品谈|汪晖:君子不器,为时代立言
凤凰网财经· 2025-07-16 21:58
思想坚守 - 汪晖在恢复高考后选择文科而非父母期望的理工科 体现"守志不移"的精神 在实用主义盛行的20世纪中国社会坚持内心价值 [2] - 西南联大历史塑造其学术兴趣 文人学子"以文化谋复兴 以救国图存为己任"的君子精神深刻影响其学术生涯 [4] 人文学科价值 - 当前社会普遍认为人文学科"无用" 源于实用价值和经济收益成为主要衡量标准 导致该领域面临边缘化危机 [5] - 人文学科应突破功利服务 重申对"人的意义"的提问功能 核心问题是"人如何成其为人"与"社会尊严与公正" [6] - 学科过度量化可能压缩思想空间 需警惕制度化的局限 强调"以质为重"而非数量指标 [6] 跨学科创新 - 2000年柏林高等研究院访学经历促成跨学科自由交流模式 无项目压力的环境激发思想碰撞 [7] - 2002年回国后在清华创立高等研究院 打破学科文化边界 构建"鼓励真正创造的空间" 促进青年与顶尖学者对话 [7] - 倡导跨学科合作 认为学科界限不应阻碍思想交流 需借助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视角形成多维学术对话 [10] 品牌关联 - 贵州习酒通过《君品谈》节目传递"君子精神" 以匠人品质类比汪晖坚守的人文价值 [11][12]
李止:我像水一样在众山中穿行
经济观察报· 2025-06-02 09:20
艺术家李止的创作特点 - 创作以"山水"为精神内核,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中开辟出独特的艺术路径 [1] - 作品兼具诗意的含蓄与深刻,既是对自然山水的深情凝望,也是对工业文明侵蚀的人文反思 [1] - 通过艺术消解某种焦虑,觅得精神归宿和人生意义 [2] - 突破各种现实束缚和技术藩篱的种种努力恰是文人画传统的精神回响和情感延续 [4] 艺术风格与技法 - 影像与绘画是艺术创作的双翼,自幼以传统的师承方式研习诗、书、画 [3] - 近期综合材料艺术力图在宋代艺术精神和当代审美语境的融会中彰显美学意义 [5] - 由影像的黑白氤氲朴素到绘画的色彩丰富斑斓,是艺术样态转化的一次壮行 [6] - 以泼为主,泼写结合,透过画面能够感受到隐匿其中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6] 艺术创作历程 - 经历一段彷徨和探索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北宋艺术 [2] - 从早期的摄影集《温暖的镜头》到《向远处的风景》摄影展,再到《山行》《洪谷》《溪山》等摄影系列 [2] - 从《故山归梦》油画展到现在的综合材料艺术,不囿于一种范式 [4] - 近几年又有了新的目标方向,研究唐人与日本的艺术 [7] 艺术理念与影响 - 通过建构一个能够自主运行的艺术世界来安顿心灵,寻求人文思想的有效介入 [2] - 在人文缺失的时代,山水在影像和绘画中不单是山水,更带有对现实的对抗和对人生的拷问 [7] - 对待文化的时代创新,尊崇返古开新、化古为今的中庸之道 [4] - 具有独特的观照、运思方式,能够秘响旁通地将历史与现实、真实与梦幻作出融通 [5]
复旦一校友,匿名捐1亿
券商中国· 2025-05-18 18:38
捐赠仪式 - 复旦大学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第二期)捐赠签约仪式于5月18日下午举行 [1] - 一位匿名复旦校友捐赠1亿元支持哲学学科发展 [1] -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常务副校长许征、副校长陈志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 [2] 基金背景 - 2016年哲学建系60周年、建院10周年之际,捐赠人曾出资3000万发起该基金 [2] - 基金以谢希德校长和俞吾金教授命名,两位均为复旦大学著名学者 [2] - 谢希德是复旦大学老校长、半导体领域先驱,俞吾金是文科资深教授、哲学界著名学者 [2] 捐赠目的 - 捐赠人旨在表达对谢希德和俞吾金的敬意,以及对人文精神和哲学事业的尊崇 [3] - 捐赠人对复旦哲学学科发展寄予厚望 [3] - 裘新表示哲学是复旦文科旗帜,应在创新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3] 学科发展 - 裘新强调要利用好基金资源,强固基础、开拓创新 [3] - 期望哲学学科在成果产出、思想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突破 [3] - 目标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旦篇章中做出重要贡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