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企业上市
搜索文档
长征火箭 披露拟实施增资
证券时报· 2025-10-13 06:08
公司融资与经营情况 -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正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增资项目预披露,拟募集资金总额将以正式披露为准[1]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5.98亿元,但净利润转为亏损6830.78万元,而2022年和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049.48万元和1673.26万元[2] - 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2.19亿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打造的航天运输及商业火箭发射平台,目前共有8名股东[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2.92亿元,所有者权益4.35亿元[2] - 公司曾在2020年8月进行过一轮增资,引入国创投资引导基金等多位投资人,目前第一大股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持股35.89%[1]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为68次(成功66次),占全球轨道级火箭发射总量263次的约25.8%,创历史新高并稳居全球第二[1] - 长征系列火箭作为中坚力量,2024年共发射49次,成功率高达97.96%[1] - 航天科工集团旗下航天科工火箭30.66%股权挂牌转让进入预披露阶段,股权转让后其控制权或将发生变化[3] 商业航天融资动态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创历史新高[2] - 2025年年初至8月中旬,商业航天领域已披露融资事件超120起,融资金额超52亿元[2] - 多家民营火箭企业近期完成大额融资,包括星际荣耀完成D+轮融资首批资金7亿元、星河动力完成D轮融资24亿元、天兵科技完成近25亿元Pre-D和D轮新增融资[2] 资本市场进展 - 头部商业航天企业正密集冲刺资本市场,中科宇航、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多家公司已启动上市辅导[3] - 公司曾于2016年表示计划于2020年在国内主板上市,但此事后来并无进展信息传出[2]
星际荣耀完成7亿元新融资,加速火箭量产与IPO进程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5:57
星际荣耀D+轮融资与资金投向 - 公司于近日完成D+轮融资首批资金交割,金额为7亿元人民币 [2] - 本轮融资由成都先进资本旗下基金领投,多家成都国资背景基金共同参与 [2] - 新注入资金将定向投入核心运载火箭产品研发与核心生产基地项目建设 [2] - 资金重点用于三方面:双曲线三号火箭后续研发与试验、成都双流区火箭生产基地建设、绵阳市发动机生产线建设 [2] - 成都双流区火箭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定位为集研发、生产、测试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2] - 该生产基地达产后将形成双曲线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年产20发的生产能力 [2] 双曲线三号运载火箭产品进展 - 双曲线三号是一款对标SpaceX猎鹰9号的中大型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 [3] - 火箭设计目标是为国内大规模低轨卫星星座提供高频次、低成本发射服务 [3] - 火箭各项研制工作稳步推进,已完成所有箭上和地面产品齐套交付,并已开始首飞箭总装工作 [3] - 首次飞行试验节点设定在2025年年底,将尝试完成入轨加海上回收全流程验证 [3] 市场背景与运力需求 - 国内卫星发射市场需求日益紧迫,G60千帆星座和GW星座未来计划发射卫星总数量超过两万颗 [4] - 庞大组网计划带来对运载火箭能力的巨大需求,目前以国家队为主的运力已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 [4] - 2025年以来,垣信卫星为千帆星座发起的数亿元发射服务采购曾多次因合格供应商不足三家而流标 [4] - 此情况暴露出商业航天领域存在运力瓶颈,即能承接大规模、高频次发射任务的商业火箭公司严重不足 [4] 行业资本化与IPO进程 - 公司目前正处于科创板上市辅导期内 [2][4] - 2025年6月,证监会发布新规将商业航天纳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 [4] - 政策窗口开启后,自2025年7月以来已有数家商业航天公司进入A股上市辅导备案阶段 [5] - 除火箭制造企业外,产业链其他环节公司如微纳星空、屹信航天也在积极筹备上市 [5] - 公司于2020年底启动上市辅导备案,是国内最早明确A股上市计划的民营火箭公司之一 [5] - 行业头部公司已走完技术验证和产品研发初期阶段,亟需通过IPO获取资金支持批量化生产与市场拓展 [5] 行业展望 - 更多商业航天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模式 [6] - 公开市场资金支持将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发射成本,缓解国内运力瓶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