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限结构
搜索文档
商品整体震荡调整,市场情绪偏弱
华泰证券· 2025-11-09 19:38
根据研报内容,总结如下: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商品融合策略**[23] * **模型构建思路**:该策略是一个复合模型,通过等权配置三个基于不同风险溢价(基本面、carry、动量)的子策略,旨在获取商品市场的综合收益[2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首先分别构建商品期限结构、商品时序动量和商品截面仓单三个模拟组合,然后将这三个子策略进行等权组合,形成最终的融合策略[23] 2. **因子名称:商品期限结构因子**[24][32]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展期收益率因子来刻画商品的升贴水状态,属于carry风险溢价[2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动态做多展期收益率高的品种,做空展期收益率低的品种[24][32] 3. **因子名称:商品时序动量因子**[24][36]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多个技术指标刻画境内商品的中长期趋势,属于动量风险溢价[2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动态做多趋势上涨的资产,做空趋势下跌的资产[24][36] 4. **因子名称:商品截面仓单因子**[24][42]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仓单因子刻画境内商品基本面的变化情况,属于基本面风险溢价[2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动态做多仓单下降的资产,做空仓单增长的资产[24][42]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商品融合策略**,近两周收益0.57%,今年以来收益3.17%[23][26] 2. **商品期限结构模拟组合**,近两周收益0.90%,今年以来收益6.44%[23][26][28] 3. **商品时序动量模拟组合**,近两周收益0.47%,今年以来收益-2.66%[26][33] 4. **商品截面仓单模拟组合**,近两周收益0.34%,今年以来收益5.90%[26][3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因子构建方式已在“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部分详细列出,此处不再重复)*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商品期限结构因子**,近两周收益贡献靠前的品种是甲醇(0.34%)、棕榈油(0.22%)、聚丙烯(0.14%)[30] 2. **商品时序动量因子**,近两周收益贡献靠前的品种是甲醇(0.29%)、铝(0.21%)、棕榈油(0.16%)[33] 3. **商品截面仓单因子**,近两周收益贡献靠前的品种是沪铝(0.30%)、聚丙烯(0.29%)、聚乙烯(0.28%)[40]
商品多数震荡回调
华泰证券· 2025-08-10 18:29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商品期限结构模拟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展期收益率因子刻画商品升贴水状态,动态做多展期收益率高的品种,做空展期收益率低的品种[2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各品种的展期收益率因子 2. 根据展期收益率排序,构建多空组合 3. 动态调整仓位,保持板块均衡[24] - 模型评价:近期表现较好,能有效捕捉商品期限结构带来的收益[23] 2. **商品时序动量模拟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多个技术指标刻画商品中长期趋势,动态做多趋势上涨的资产,做空趋势下跌的资产[2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各品种的技术指标(如均线、MACD等) 2. 根据趋势信号构建多空组合 3. 定期调整仓位[24] - 模型评价:对趋势行情的捕捉能力较强,但近期表现较弱[33] 3. **商品截面仓单模拟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仓单因子刻画商品基本面变化情况,动态做多仓单下降的资产,做空仓单增长的资产[2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跟踪各品种的仓单变化情况 2. 根据仓单变化方向构建多空组合 3. 定期调整仓位[24] - 模型评价:对基本面变化的反应较为灵敏[39] 4. **全球市场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利用海外主要资产价格同比数据构建统一的全球市场因子,反映资本市场周期[1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收集海外主要资产价格同比数据 2. 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主要因子 3. 通过周期滤波方法构建全球市场因子[15] $$PCA1 = \sum_{i=1}^{n} w_i \cdot r_i$$ 其中$w_i$为权重,$r_i$为资产收益率 - 因子评价:能有效反映全球资本市场周期变化[14]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商品期限结构模拟组合** - 近两周收益:1.69%[23] - 今年以来收益:3.09%[23] - 最大回撤:-7.0%[29] 2. **商品时序动量模拟组合** - 近两周收益:-1.22%[26] - 今年以来收益:-3.17%[35] - 最大回撤:-8.0%[36] 3. **商品截面仓单模拟组合** - 近两周收益:-0.56%[26] - 今年以来收益:3.42%[39] - 最大回撤:-6.0%[40] 4. **商品融合策略** - 近两周收益:-0.05%[23] - 今年以来收益:1.09%[23] - 最大回撤:-3.0%[25]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展期收益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商品期货合约的升贴水状态[2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近月合约与远月合约的价格差 2. 标准化处理得到展期收益率[24] $$RollYield = \frac{F_t - S_t}{S_t}$$ 其中$F_t$为远月合约价格,$S_t$为近月合约价格 2. **仓单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商品基本面供需变化[2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跟踪各品种的仓单变化量 2. 标准化处理得到仓单因子[24] 3. **技术指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商品价格趋势[2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各品种的均线、MACD等技术指标 2. 综合多个指标构建趋势信号[24]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展期收益率因子** - 近两周收益贡献:玻璃1.27%、PVC0.32%、橡胶0.31%[30] 2. **仓单因子** - 近两周收益贡献:玉米0.54%、聚丙烯0.27%、沪镍0.22%[43] 3. **技术指标因子** - 近两周收益贡献:豆油0.26%、石油气0.16%、豆粕0.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