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困境反转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量化策略护航 探寻“固收+”超额收益新路径
中国证券报· 2025-05-12 05:10
固收类产品收益策略 - 在票息收益压缩背景下,交易能力成为债基收益核心来源之一,量化手段用于监测全市场债基久期分布并动态调整组合久期 [1] - 权益市场转暖为二级混合债基提供超额收益机会,产品可配置风格稳定的绩优公募基金 [1] - 团队引入扩展交易平台、整合资讯平台等工具提升交易能力,并在周会评估市场操作与策略匹配度 [2][3] 久期与仓位管理 -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测算全市场债基久期中位数,以此确定账户久期区间,样本量增加提升久期估算准确性 [2] - 权益仓位设定初始比例并明确止盈与补仓阈值,基于历史回测实现"上涨落袋为安,下跌理性抄底" [2] - 市场久期加速拉长时需避免操作过于激进,市场调整时需验证稳健策略的可持续性 [3] 债券市场操作 - 信用下沉策略性价比下降,波段交易重要性凸显,配置利率债捕捉收益率曲线变动机会并控制信用风险 [3] - 中短端利率债品种确定性较高,长端利率受多重因素影响不确定性更大,降准降息政策增强中短端确定性 [4] - 可转债估值中性但隐含波动率低于正股,关注平衡型可转债如AI、机器人等科技题材及周期类品种 [4] 权益市场机会 - 红利策略、困境反转策略等方向存在风格稳定的绩优主动权益基金 [3] - 关税问题强化扩内需政策确定性,消费、科技等领域有望迎来利好政策,A股仍具配置性价比 [3] - 二季度权益市场可能延续结构性行情,可转债区间震荡可能性偏大,需以择券为主 [4]
首席来了|广发证券郑恺:中国资产重估趋势已确立,未来1—3年是关键期
中国经营报· 2025-04-03 08:1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资产重估受科技创新、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环境及估值水平四大因素支撑,国际市场调整凸显中国股票比较优势,AI板块有发展潜力,A股市场存在三类困境反转机会,但重估过程需警惕美国经济、中美经贸关系和估值等风险 [1][2][8] 中国资产重估驱动因素 - 科技创新引发价值重估,DeepSeek技术突破展现中国AI创新能力,建立在工程师红利基础上 [2] - 宏观政策环境持续改善,2025年官方目标赤字率上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入“双宽松”周期,预计A股盈利增速和ROE进入稳定区间 [3] - 产业政策激发市场活力,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提振企业家信心,促进投资和生产活动 [3] - 估值优势提供重估基础,中国资产宽基指数估值低、主要行业估值低于国际可比水平、科技制造龙头公司估值优势突出 [4] 国际市场对中国资产重估的影响 - 美元指数走软、美股波动加剧,凸显中国股票比较优势,全球资本或重新评估美股之外投资机会 [5][6] - 影响通过资金流动、政策空间和市场情绪三个渠道传导,当前是中国市场价值重新被发现的契机 [6][7] AI板块发展潜力 - 中国AI有低成本、开源生态和应用创新优势,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变现转变,未来1 - 3年投资将进入业绩驱动新阶段 [8] - A股市场未充分反映中国科技产业升级潜力,新兴领域将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资本市场有望迎来1 - 3年价值重估 [9] A股市场关注板块 - 政策刺激驱动的困境反转行业,如消费、房地产产业链、生育链和养老链等 [10] - 供给侧完成出清的困境反转行业,如新能源、建材和化工等细分领域 [10] - 需求侧有明确支撑的困境反转行业,如AI及数字经济、军工、信创产业和半导体等 [11][12] - 投资策略建议分阶段配置,短期关注消费和地产链,中期布局周期行业,长期持有科技成长板块,均衡配置并动态调整 [12] 中国资产重估面临的风险 - 美国经济走势不确定,若进入实质性衰退,会拖累中国出口需求和冲击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 [12] - 中美经贸关系变化,贸易摩擦升温可能冲击中国出口产业链,放大市场波动 [13] - 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后的估值风险,部分热门板块估值吸引力下降,需关注价值与价格动态比较 [13] - 全球地缘格局调整,地区冲突和技术管制等事件可能对特定行业产生结构性影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