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和半固态技术

搜索文档
蔚蓝锂芯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蔚蓝锂芯、新能安、亿纬、三星、松下、施耐德、英伟达、惠普、戴尔等 [1][26] - 行业:锂电池行业、服务器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旧动能增长 - 核心观点:2025 年公司在高倍率细分应用场景工具国产化替代方面表现突出,旧动能增速得到支撑 [3] - 论据:国产化替代加剧使公司获更多市场份额,产品系列拓展,低倍率容量型产品出货量显著增加,2025 年出货量较 2024 年翻几倍 [3] 新动能发展 - 核心观点:公司在新动能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重要抓手 [4] - 论据:成为全球第五家 PBO 供应商;第二代 BBO 电芯推广应用;全捷尔产线能力接近多吉尔,良率和功率表现优异,2170 系列 4.0 和 5.0 产品已量产,设计六款用于 BBU 的全捷尔产品;7 月将量产能量密度 350Wh/kg 的半固态电池,具备 3C 放电倍率和 800 次以上循环寿命,定价 20 元以上,应用于多领域并计划与人形机器人客户合作 [4][29][32][33] BBU 市场情况 - 核心观点:下游客户广泛采用 BBU,市场需求增加 [2][6] - 论据:GV300 和鲁冰架构中,PSU 功率上升,BBU 瓦数与 PSU 对应,推动 BBU 和 PSU 功率整体上升;英伟达欧姆龙机架约需 3500 颗 1860 电芯,Rubin 架构或设计边舱方案堆积更多算力及 PSUs 和 BBUs [2][8] 电芯定价与供应链 - 核心观点:电芯定价略有回调,供应链各环节均需重视 [2] - 论据:工具市场售价约为三倍;CSP 掌握最终决策权,电芯厂、pack 厂、电源厂、服务器厂商等共同组成方案建议权 [2][10] 产品布局与市场份额 - 核心观点:公司计划抓住新一代 BBU 转换契机扩大市场份额 [11] - 论据:已推出三到四款 BBU 电芯产品并进行验证,有两款产品覆盖 5.5 千瓦领域,两款覆盖 8.8 千瓦以上领域 [2][11][12][13] 业绩收入预期 - 核心观点:2026 年肯定会产生收入,但规模难预估 [19] - 论据:两个跟随 NVDIA 方向的项目预计 2025 年底进入下一阶段 [19] 技术发展趋势 - 核心观点:材料体系有向磷酸铁锂圆柱发展趋势,三元材料向高镍发展、负极材料向硅发展,可能结合全极耳技术 [27] - 论据:固态和半固态技术未解决高功率问题,暂时不被看好;为提高功率密度和安全性,需进行材料体系调整 [27] 同行企业情况 - 核心观点:新能安和亿纬在验证方面进展不同 [28] - 论据:新能安早期介入验证但圆柱电池市场信任度有问题;亿纬除马来工厂外采取其他措施赢取 CSD 最终认可 [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配置 DBU 时通常考虑 10% - 20%冗余,不同领域冗余方式不同 [20] - 备电时间需求因客户而异且变化影响 Pack 设计,算力和功率提升使 BBU 需求增加但配电容量未必增加 [22][23] - CSP 厂商提出粗略方案,最终结构化方案需多方沟通合作 [24][25] - 英伟达有强制配置 BBU 要求,其他服务器提供商根据项目选择 [26] - 公司未来不进行大规模扩张,通过提升现有生产效率增加产能,生产线效率可从 200PPM 提升至 300 - 350PPM 甚至更高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