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芯片崛起
icon
搜索文档
这颗芯片又缺又贵!ADI、TDK、华邦等热门芯片料号鉴定
芯世相· 2025-09-26 14:54
文章核心观点 - 9月芯片市场热门料号出现新变化,多个品牌的加速度计/传感器相关产品热度飙升,可能与特定应用需求增长有关 [3] - 文章整理了7款近期询价增多、热度较高的芯片型号,涵盖NOR Flash、以太网PHY芯片、国产视频字符叠加芯片、加速度计、IMU、气压传感器和电子罗盘模块 [3] 热门芯片型号市场动态 NOR Flash - **W25Q128JVSIQ**:本月热度排名依然靠前,但热度走势较8月有明显下滑,价格稳定在3.5至4元左右,变化不大 [4][5] - W25Q128JV(128M-bit)串行闪存为空间、引脚和功耗有限的系统提供存储解决方案,系列设备采用节省空间封装,容量覆盖512Kb–1Gb,电压支持1.8V/3V,最高操作频率133MHz,可覆盖穿戴设备、工业设备与汽车应用等多个领域的需求 [7] - 以2024年销售额计,NOR Flash排名全球第一的是华邦电子,第二名是兆易创新,消费电子为NOR Flash下游最大应用 [9] - 华邦64 Mbit容量NOR Flash芯片W25Q64JVSSIQ热度较高,但对比上月有下滑,价格从1.5元小幅上涨至1.6元左右 [9] 以太网PHY芯片 - **88EA1512-A0-NNP2I000**:9月热度继续升高,报价创下新高,从8月的24元左右涨至40元左右 [10][11] - 该型号曾属于Marvell的Alaska系列PHY芯片,今年8月英飞凌完成收购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目前该型号属于英飞凌BRIGHTLANE™系列 [13] - BRIGHTLANE™ 88EA1512是10/100/1000 Mbps PHY媒体转换器收发器,实现以太网物理层功能,是一款理想的SGMII ↔ RGMII媒体转换器,可部署于汽车信息娱乐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汽车诊断系统、车身电子系统等汽车各个域中 [13][14] 国产视频字符叠加芯片 - **AT7456E**:近几个月热度持续高位,市场上询货增多,9月报价涨至15元左右,其常态价在8元左右 [16] - AT7456E是一款视频字符叠加芯片,集成了EEPROM的单通道、单色随屏显示发生器,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并有效降低系统成本,采用符合NTSC和PAL制式的512个用户可编程字符,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在一些飞控方案中可见 [16] - 目前AT7456E在市场上反映比较缺货 [17] 加速度计 - **ADXL357BEZ**:本月热度有增无减,9月报价直接来到800-1000元 [18] - ADXL357是ADI的3轴MEMS加速度计,推荐用于新设计,应用于惯性测量单元/高度和航向参考系统、平台稳定系统、结构健康监测、地震成像、机器人等领域 [19] - 加速度计是惯性测量单元的核心部件,当前热门的应用领域是智能化汽车的导航模块和无人机,带动了加速度计的需求,该型号价格波动较大,去年7月后热度下滑,今年6月开始再次迎来涨价,目前市场反映现货不仅缺,价格还贵 [19] 六轴运动跟踪器IMU - **ICM-42688-P**:近期市场询货增多,热度飞升,目前价格涨至10-13元,常态价格在9元左右 [20] - ICM-42688-P是TDK InvenSense的一款6轴MEMS运动跟踪器IMU,结合了3轴陀螺仪和3轴加速度计,提供近距离感应,专为机器人和无人机应用设计 [20] - 该器件广泛应用于AR/VR控制器、头戴式显示器、可穿戴设备、运动、机器人、物联网应用,例如VITURE Pro XR智能眼镜搭载了此高精度动作追踪IMU用于采集用户头部运动数据 [20] 微型数字气压传感器 - **DPS368XTSA1**:今年热度一路蹿升,近两个月热度来到高位,价格从常态的8元左右涨至18元左右 [22][23] - DPS368是一款微型数字气压传感器,防水、防尘、防潮,具有高精度和低功耗特点,能同时测量压力和温度,基于电容式传感原理,小巧封装使其成为移动应用和可穿戴设备的理想选择,典型应用包括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家用电器、无人机、医疗保健等 [23] - 目前英飞凌官网显示DPS368XTSA1缺货,各大代理商库存也不算多 [24] 高性能电子罗盘模块 - **LSM303AGRTR**:本月在多个第三方平台热度飙升,价格在8元左右,起伏不大 [25][26] - LSM303AGRTR是ST的超紧凑、高性能电子罗盘/姿态检测模块,包含超低功耗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磁力计,广泛应用于倾斜补偿指南针、地图旋转、位置检测、运动激活功能、自由落体检测、游戏和虚拟现实输入设备等,常用于智能小车、无人机等项目 [26]
英伟达在华还有希望吗?“后门”约谈风波后,中企集体加速,国产芯片快速崛起
新浪财经· 2025-08-10 14:29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 曾经占据中国AI芯片市场95%的份额,如今面临技术封锁、国产替代和信任危机三重压力 [1] - 美国出口管制导致失去腾讯、阿里等大客户,积压45亿美元库存并减记55亿美元损失 [3] - 2025年7月美国放松H20芯片出口限制后,中国市场仍未重新接纳英伟达产品 [3] 国产芯片的崛起 - 华为昇腾芯片在算力上超越英伟达H20,通过"密态计算"技术解决安全性问题 [6] - 国产芯片已获得政务、金融领域上百万订单 [6] - 中国车企加速自研芯片布局,小鹏、蔚来已搭载自研芯片,比亚迪等10家企业重点发展汽车芯片 [6] 安全性质疑事件 - 中国工程师发现H20芯片存在隐藏接口和模块,具备远程控制等能力 [8] - 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风险 [8] - 英伟达回应称是"用户自主管理的诊断功能",未能平息质疑 [9] 市场格局变化 - 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已达40%,形成与进口芯片平分秋色态势 [9] - 中国正从"追赶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将彻底摆脱对英伟达依赖 [11] - 国产芯片崛起可能改变全球芯片产业竞争格局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