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H20芯片
搜索文档
特朗普“好好谈”了,中美贸易拐点来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30 21:16
中美高层会晤与谈判进展 -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上午,中美领导人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同意加强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并促进人文交流 [3] - 此前在吉隆坡的经贸团队谈判气氛融洽,围绕海事物流、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合作等议题达成基本共识 [5] - 吉隆坡会谈后,美国已放弃对华加征100%关税,标志着贸易谈判取得初步突破 [7] 关键谈判筹码:芯片、稀土与大豆 - 谈判核心问题为芯片,特朗普表示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的降级版本未来可能被允许进入中国 [3][9] - 作为反制,中国对英伟达H20芯片实施全面停购,导致英伟达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从100%降至0 [9][11] - 稀土是中国的关键筹码,2024年美国稀土消费量约5.38万吨,97%依赖进口,其中70%直接来自中国 [12] - 大豆被视为最易谈成的项目,中国可通过恢复进口美国大豆来压制已形成垄断并涨价的巴西大豆价格 [14] 中美经济结构差异与相互依存 - 美国经济严重依赖消费,消费在其GDP中占比超过80% [19]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供应国,并控制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这对美国AI产业构成关键影响 [19] - 中美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若科技企业交易受挫,美国股市将受到更严重影响 [19]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与展望 - A股指数在10月底时隔10年再次突破4000点,进出口表现亮眼与谈判进程密切相关 [17] - 短期看,关税豁免及大豆等领域合作落地将为中美经济注入暖意,A股相关板块及美股科技股可能迎来阶段性提振 [27] - 长期看,芯片等高科技领域核心分歧难快速弥合,博弈将主导市场呈现“整体向上但中途跌宕起伏”的态势 [23][28] - 英伟达CEO黄仁勋随特朗普访问韩国,动向折射出美国在AI产业链中依托韩国制造优势并试探中国政策的战略考量 [25]
中美经贸凌晨达成框架共识!TikTok或迎最终协议,全球股市直线拉升
搜狐财经· 2025-10-28 12:14
中美经贸协议核心条款 - 美方取消2025年4月加征的91%对华关税,剩余10%税率冻结至2026年大选后 [3] - 中方解除对美大豆、芯片等商品的进口限制,承诺恢复采购300万吨美国大豆 [3] - 建立每季度评估的"关税动态调整机制",贸易平衡数据偏差超5%自动触发磋商 [3] - 成立"中美数字治理委员会"每季度审查技术出口合规性,开放部分AI基础研究合作但禁止军事应用 [3][4] - 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首批纳入金融、医疗等6个领域 [3] TikTok运营协议 - 美国用户数据存储于甲骨文德州数据中心,加密后禁止向中国传输以满足美方数据主权诉求 [3] - 字节跳动保留算法所有权但向美方开放API接口供审计 [3] - 美方财团持股80%,字节跳动保留19.9%股权及重大事项否决权以规避CFIUS审查 [3] - 字节跳动宣布向微软开放TikTok推荐算法接口,微软必应搜索接入率提升40% [4] 资本市场反应 - 纳斯达克指数期货飙升4.2%,日经225指数开盘暴涨5.8%,A股科创板50指数跳空高开3.1% [3] - 安克创新、SHEIN等企业股价单日涨幅超20% [3] - 中美股市总市值在协议达成首日增加4.8万亿美元 [5] - 机构预测2026年中美跨境电商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 [3] 半导体与AI行业影响 - 中芯国际14nm芯片获美方出口许可,设备采购清单新增28nm光刻机 [4] - 英伟达H20芯片在华预售订单突破50万片 [4] - 大模型训练成本下降35%,百度、谷歌同日宣布降价抢占市场 [4] - 亚马逊、Temu同步宣布下调中国卖家佣金费率至5%,物流时效压缩至3天 [4] 技术标准与数据合作 - 美方承认中国AI算法专利有效性,承诺在IEEE标准制定中给予对等话语权 [4] - 中方同意采用美国主导的ISO/IEC 42001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认证 [4] - 在海南自贸港与得州建立"数据沙盒"测试金融、医疗数据合规流通方案 [4] - 探索央行数字货币跨境结算机制,初期规模限定100亿美元 [4] 全球产业与市场共振 - 德国大众宣布追加在华投资150亿欧元,宝马iX3电动车获准使用中国电池 [5] - 东南亚数字支付平台Grab、Sea获中美联合注资,估值突破800亿美元 [5] - 中美联合成立"碳捕集国际基金"首批投入50亿美元研发直接空气捕获技术 [5]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获准向欧洲出口Model Y享受零关税待遇 [5] 遗留问题与潜在挑战 - 美方要求字节跳动在2027年前完成算法"去中国化"改造,移除所有中文训练数据 [4] - 华为5G设备仍被排除在美国政府采购清单外 [4] - 美国SEC要求中概股采用新会计准则,与国内《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存在差异 [4] - 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新能源产业补贴违反WTO规则,威胁启动301调查 [4][5]
陈光炎长文剖析稀土与贸易平衡:美国超过8成精炼稀土来自中国,短期内难以改变
聪明投资者· 2025-10-13 11:33
稀土的战略地位与贸易影响 -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是美国的23倍,美国储量仅为190万吨[41][44] - 美国超过80%的精炼稀土依赖中国供应,这些稀土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和清洁能源领域[8][53] - 美国及其盟友若要构建完全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预计需要5至15年时间,短期内难以替代[10][63] 中国的稀土管理政策 -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许可制度,许可证有效期为6个月,并对军工、半导体等敏感用途实行逐案审批[4][8][11] - 中国拟禁止非国有企业从事稀土开采、冶炼和分离,未来仅授权大型国有企业运营,并要求企业每月上报生产数据[73] - 中国将出口管制扩展至镓、铋和钨等其他战略性矿物,并加强技术信息管控以防知识外泄[73][74] 稀土在国防与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 稀土元素对现代军事系统至关重要,美军F-35战斗机使用超过400公斤稀土金属,"爱国者"反导系统等均依赖稀土构件[43][52] - 稀土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武器、雷达系统、无人机电机、喷气发动机及夜视光学系统等国防技术[45][47] - 稀土还支撑电动车、风力发电、消费电子等民用领域,福特汽车曾因磁体供应受阻导致工厂停产一周[58][69][70] 关税政策对供应链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达100%的关税,导致美股单日蒸发2万亿美元市值[5] - 高关税下,中国对美服装出口在2025年5月同比下降52%,市场占比降至9.9%,为数十年来较低水平[21][22] - 尽管面临高关税,部分企业如Pashion Footwear仍选择中国制造,因中国供应链在效率、工人技能和灵活性上具有优势[24][25] 全球供应链调整与应对 - 美国启动《国防生产法》并投入稀土回收研究,但本土唯一运营的稀土矿场MP Materials仍需将矿石运往中国加工[55][56] - 缅甸供应全球50%至60%的重稀土,近期动荡导致中国从缅甸的稀土进口量减少一半,引发全球供应趋紧和价格上涨[64][84] - 中国通过加强在东盟地区的投资合作进行回应,2024年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以应对美方关税影响并保持市场准入[27]
浙商证券25Q3电子板块业绩前瞻:AI云侧持续推动业绩快速成长 端侧需求蓄势待发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6:48
文章核心观点 - 预计电子板块在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呈现同环比增长趋势,云侧和端侧AI是下游需求的主要驱动力,行业景气度向上及国产化加速推动板块业绩稳健增长 [1] AI硬件 - 阿里在9月云栖大会上表示将加大AI投入,随着国内先进制程产能释放,有望推动云厂商资本支出增速出现季度性向上拐点,预计国产算力板块业绩将逐季提升 [1][2] - 北美五家头部云厂商对2026年资本支出增长给出乐观指引,甲骨文因与OpenAI的巨额交易,其“剩余履约义务”达到4550亿美元,并预计云基础设施业务在未来四年分别增长至320亿、730亿、1140亿和1440亿美元 [2] - 英伟达和Meta等巨头的表态增强了算力硬件中长期增长路径的能见度,海外算力链业绩增速和确定性较高 [2] 存储 - 当前存储周期紧缺上行的本质是云厂商大批量转向推理,推理的冷数据需求导致HDD采购爆棚并转向SSD替代,出现较大需求缺口,预计短期缺货与供给紧张不会缓解且可能持续加强 [3] 模拟芯片 - 自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泛工业下游复苏趋势明确,工业占比高的公司实现较高增长,预计泛工业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叠加消费电子三季度传统旺季,模拟类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有望环比持续增长 [3] PCB - 需求端受三季度传统电子旺季、消费电子终端新款发布、英伟达GB200上量、GB300量产、Asic芯片起量、800G交换机加速渗透及存储需求增长等AI驱动因素影响,有望带动PCB厂商产品单价及毛利率提升 [3] - 供给端受AI对高端材料需求增长影响,上游玻布、铜箔、覆铜板等核心原材料涨价,预计胜宏科技、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等PCB厂商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有望实现同比增长 [3] 消费电子链 - 2025年苹果产业链换机潮是行业重心,iPhone17的外观变化和性价比提升超出市场预期,终端产品销量是供应链高稼动率的保障,外观结构件、散热结构件、电池等升级环节的供应商单机价值量有望提升 [4] - 电子制造的横向拓展与新兴领域如机器人、新能源车、折叠手机、AI眼镜等将是第四季度个股的主要驱动因素 [4] 国产替代链 - 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指引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5%至7%,毛利率18%至20%,受益于渠道备货补库持续,晶圆出货量及平均销售单价均环比增长,汽车电子、网络相关、存储器配套控制芯片及模拟芯片增长明显 [5] - 半导体设备方面,受AI及国产替代需求驱动,国内逻辑/存储厂商扩产逻辑增强,驱动设备厂商订单落地,由于收入主要对应2024年下半年订单,预计该板块第三季度业绩稳步增长 [6] - 半导体材料方面,国内AI产业发展及第三季度消费电子旺季带来巨大需求,材料作为上游环节有望受益于需求传导,预计头部厂商第三季度业绩持续增长 [6] 封测 - 封测厂商稼动率与需求景气度高度相关,预计通富微电、伟测科技等封测厂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有望实现同比增长,国内先进制程良率及产能提升、长鑫等未来上市及扩产有望带动AI芯片及配套存储硬件需求增长 [7]
“AI竞赛我们必须赢,未来要像美元一样立于美国体系”
观察者网· 2025-10-08 19:16
英伟达CEO关于AI竞赛与对华限制的观点 - 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美国需要赢得与中国的AI竞赛 以使全球AI技术建立在类似美元体系的美国技术体系之上 涵盖英伟达芯片及微软 亚马逊 苹果等巨头的产品 [1] - 黄仁勋认为若美国政府收紧对华出口限制 将对美国企业不利 全面禁令可能伤害中国企业 但长期看对美国企业的打击更大 [1] - 公司所有业绩预测均假设中国市场的收入为零 因此未来在中国市场的任何进展都将被视为额外收益 [3] 美国对华管制与英伟达业务影响 - 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 后在公司同意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后恢复了该芯片的出口许可 [3] - 公司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AI芯片RTX 6000D需求低迷 主要大客户中国科技巨头拒绝下单 [3] 中国AI技术发展与竞争格局 - 面对美国打压 中国企业正努力推出可替代英伟达的国产AI芯片 以抢占市场份额 [3] - 华为公布了昇腾AI芯片未来三年的产品迭代路线图 通过超节点加集群的算力解决方案满足增长的需求 [3] - 中国AI技术高速发展引发美国焦虑 美国政府滥用出口管制扰乱市场秩序并破坏全球供应链安全 [4]
阿里PPU、百度昆仑芯,中国AI迎「华为时刻」
36氪· 2025-09-27 09:05
国内AI芯片市场变革 - 国内AI芯片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去英伟达化”成为核心趋势,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巨头积极推动自研AI芯片以挑战英伟达垄断地位[1] - 9月以来国产AI芯片进展显著:阿里巴巴与百度宣布核心AI模型训练将部分采用自研芯片,阿里平头哥与华为昇腾新一代产品性能曝光,部分指标已追赶或超越英伟达[1] - 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多家投行上调阿里、百度估值,明星基金经理“木头姐”四年来首次买入阿里巴巴,8月底以来百度与阿里巴巴港股股价累计涨幅均达约50%[1]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风险 - 地缘政治紧张是“去英伟达化”直接动力,美国政策反复加剧供应链风险:4月禁止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7月恢复出口但附加15%收入上缴条件[3] - 中国反制措施升级:7月底H20因“漏洞后门”被约谈,8月中旬传出停产消息,近期反倾销调查将风波推向高潮[3] - 2025年关键事件包括:3月美国商务部将54家中国实体列入清单,4月英伟达H20芯片出口需“无限期”申请许可证,8月美国对AI芯片征收15%营收许可费[4] 英伟达业绩受冲击 - 英伟达因出口限制计提约45亿存货减值,2026财年第二季度其中国大陆收入锐减至27.7亿美元,环比下滑近50%,占比降至6%[5] - 同期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收入增速提升,凸显中国大陆市场收缩对英伟达的负面影响[5] 国产AI芯片技术突破 - 阿里平头哥PPU芯片显存容量与片间带宽超越英伟达A800、比肩H20,得益于国产7nm工艺与2.5D封装,单卡成本较进口H20下降40%[7] - 华为公布昇腾芯片三年路线图,通过低精度计算与互联技术升级,2026年Ascend 950PRO互联带宽达2TB/s,算力达1 PFLOPS FP8[9][10] - 华为Atlas950 SuperPod基于自研“灵衢”协议形成百万级算力底座,性能超越英伟达下一代NVL144与2027年NVL576[9] 市场份额与商业化进展 - 国产芯片加速替代英伟达:2024年英伟达中国市占率从85%降至70%,本土AI芯片出货量超82万张,市场份额提升至30%[11] - Bernstein预测2025年英伟达份额将进一步降至54%,本土厂商呈现百花齐放格局[13] - 商业化落地加速:百度昆仑芯在中国移动集采中标规模达10亿级,折射本土厂商蚕食英伟达市场份额趋势[11] 历史镜鉴:手机芯片发展路径 - 当前AI芯片定制化浪潮与手机芯片从“通用”到“定制”路径相似,早期高通、联发科垄断导致手机厂商受制于供应稳定性与高昂专利费(如“高通税”占iPhone售价5%)[16] - 通用芯片无法匹配厂商定制化需求,阻碍软硬件协同与品牌高端化,苹果2010年推出自研A4芯片实现软硬一体优化,奠定iPhone王者地位[17] - 华为2013年自研麒麟芯片,整合通信与AI技术,与鸿蒙系统深度协同构建生态护城河,推动毛利率提升(2024年iPhone业务毛利率近40%)[18] AI芯片定制化驱动因素 - AI行业重心从训练转向推理,英伟达CEO称2026财年AI推理token生成量激增10倍,推理任务对成本、功耗与延迟要求更高,通用GPU能效低且成本高[20] - 定制芯片去除冗余功能,在功耗、成本与延迟上实现数量级优化,更适配大规模高并发推理任务[21] - 本土芯片设计与供应链成熟为国产化提供底气,AI算力基建转向国产解决方案成为可能[23] 国产AI生态战略转型 - 中国AI玩家采取外购+自研双路径:训练领域依赖国际芯片保留时间窗口,推理领域加速自研定制芯片以优化能效与场景差异化[24] - 行业从算力消费者转变为自主生态构建者,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提升效率与成本优势,迈向更高价值链[24]
地缘经济论 | 第九章 应对卡脖子:从重供给到供需并重
中金点睛· 2025-09-26 07:57
地缘经济权力与卡脖子策略的演变 - 地缘经济权力根植于各国经贸往来,先发国家对后发国家实施卡脖子策略时,既会获得收益,也会因破坏原有经贸关系而遭受损失[2] - 后发大国在供给侧具备企业研发资源、银行资金规模等规模优势,可通过"大企业+大银行+大政府"的追赶式创新模式加速突破卡脖子约束[2] - 后发大国在需求侧具备市场规模优势,能为追赶式创新产品提供充足需求支持,加速1到10的技术迭代过程[2] 美国卡脖子策略的调整 - 特朗普2.0政府撤销了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但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目标未变[4] - 美国对华卡脖子策略从特朗普1.0和拜登时期的供给侧发力,转向特朗普2.0时期的供给与需求并重[4] - 2024年5月美国BIS出台三项新措施,将AI芯片管制范围从昇腾芯片扩大至所有中国先进算力芯片[4] - 2024年5月美国一度将卡脖子范围扩大至EDA软件和商用航空发动机,但在7月初又取消了这些限制[5][7] 后发大国的规模优势 - 大国在企业研发资源、银行资金规模和政府协调范围方面具备更明显的规模优势,能更有效破解卡脖子约束[14] - 大国可观的国内市场规模能为追赶式创新产品提供更多需求激励,通过市场反馈加速技术迭代[15] -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从1G到5G的崛起,体现了大国在供需两侧的规模优势:3G研发期间政府划拨155MHz频率带宽,工程师人数从2000年521万人增长至2020年1765.3万人[16][17] - 美国出口管制反而加速了中国在被制裁技术领域的创新,相关领域专利数量较未受制裁领域出现更明显增长[24] 半导体产业链现状 - 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进口规模年化增速下滑至2.4%[42] - 中国在半导体设计、设备、封测等环节的研发支出强度提升,专利授权量在2018年后已超越美国[43]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取得长足进步,清洗设备、CMP设备、炉管设备国产化率靠前,基本覆盖成熟制程[43] - 2024年成立的国家大基金三期中,六大行合计出资超千亿元,占基金募资额30%以上[45] 工业软件领域进展 - 中国管理类及生产类工业软件已具备一定技术水准和市占率,但研发类工业软件对欧美依赖度大[48] - 中国EDA软件国产化率已接近10%,远高于先进光刻机国产化率水平[49] - 1992年开发的"熊猫系统"曾使中国与发达国家EDA工具差距缩短10年,但1994年国外取消禁运后,国产EDA因缺乏市场支撑而丧失迭代基础[49] 商用航空发动机挑战 - 2024-2043年全球新交付商用飞机预计42450架,中国需求达9570架,占比23%[52] - 中国商业航发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美国CFM、P&W、GE等企业垄断全球市场[52] - 国产航发CJ1000于2017年进入工程研制阶段,CJ2000于2018年启动,研制时间不足10年[56] - 商用航发涉及多个交叉学科,单台发动机零部件数量超3万个,组装精度需达微米级[56] 各产业应对策略 - 半导体产业需平衡供给与需求发力,通过政府引导采购等方式将需求向国产设备、材料和GPU倾斜[60][61] - 工业软件领域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公共采购定价,鼓励央国企加大正版国产软件采购[61] - 商用航发领域需完善激励机制,加大资源投入以提升攻关效率[62]
黄仁勋出手,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英伟达一统GPU+x86生态;阿里自研AI芯片现身,部分参数比肩英伟达H20丨AI周报
创业邦· 2025-09-21 22:38
地缘政治与监管动态 - 中方被报道要求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公司终止英伟达RTX Pro 6000D芯片订单,英伟达CEO表示失望,外交部回应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采取歧视性做法[7] - 好莱坞三大影视巨头迪士尼、环球影业、华纳兄弟联合在美国起诉中国公司MiniMax,指控其AI产品“海螺AI”侵犯版权[13] - 谷歌在人工智能训练版权诉讼中获得部分胜利,法官驳回了针对其10个AI模型(不包括Gemini)的指控以及针对母公司Alphabet的所有指控[56] 大模型技术突破与学术认可 - DeepSeek团队关于DeepSeek-R1推理模型的论文登上《自然》期刊封面,该模型成为全球首个经过同行评审的主流大语言模型[13][14] - OpenAI发布专门为Agent编程优化的新模型GPT-5-Codex,并在多个平台同步可用[49] - 腾讯发布全新大模型混元3D 3,实现3倍建模精度、1536³几何分辨率以及36亿建模体素[20] - 字节跳动Seedream 4.0模型登顶国际文生图及图像编辑评测排行榜,超越谷歌Gemini 2.5 Flash,最高支持4K分辨率图像生成[33][34] AI应用产品与商业化进展 - 快手旗下可灵AI数字人上线,可通过图片加文字或音频生成1080p/48FPS、最长1分钟的视频[10][11] - 美团首款AI Agent产品“小美”App公测,搭载自研模型,可实现外卖下单、餐厅推荐等本地生活服务[29][30] - 钉钉首款AI硬件DingTalk A1正式开售,售价799元,是一款结合AI听记功能的轻薄AI录音卡片[22] - MiniMax发布新一代音乐生成模型Music1.5,支持长达4分钟的音乐创作,并同步面向全球开发者提供API[27] 芯片与算力生态 - 阿里自研AI芯片平头哥PPU现身,部分重要参数被披露比肩英伟达H20并超过A800芯片[11] - 英伟达宣布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以每股23.28美元收购英特尔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可能拥有英特尔4%或更多股份,双方将合作打造定制x86 CPU[34][35] - 微软与OpenAI同意重构合作关系,新协议将允许OpenAI推进其向营利性公司转型并寻求与其他云服务提供商合作的自由[56] 机器人技术与具身智能 - 智元机器人研发的灵犀X2人形机器人成功完成高难度“韦伯斯特空翻”,成为全球首个完成该动作的人形机器人[8] - 美国自主人形机器人开发和制造商Figure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专注于开发通用型人形机器人[73] - 安克将具身智能项目升级至公司最高战略优先级之一,但其具身业务软件平台CTO刘海峰已于数月前离职[27] 市场数据与行业预测 -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豆包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5742亿,环比增长6.6%,超越DeepSeek登顶中国原生AI App月活榜首[16] - 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284.6万台,同比增长116.4%,其中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预计220.2万台,同比增长183.2%[17] - 蚂蚁开源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大模型开源生态的贡献度达到18.7%,位居第二,美国占比37.4%[28] 公司战略与人事变动 - 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将于本月退休,这是自今年二月任命王稚聪为中国区副董事长以来按计划进行的管理层交接[18] - 伯朗特机器人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尹荣造被免职,此前公司曾发布《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引发广泛讨论[17] - OpenAI已聘请前xAI首席财务官Mike Liberatore为商业财务官,其曾在xAI协助筹集100亿美元资金[46][47] 投融资活动概览 - 本周全球披露AI融资事件28起,已披露融资金额事件18个,总融资规模为227.05亿元人民币,平均融资金额为12.61亿元人民币[58] - 从阶段分布看,早期融资18个、成长期6个、后期2个[61] - 本周国内AI领域已披露融资总额为6.3亿元人民币,融资额最高的为生数科技,完成数亿人民币A轮融资[68] - 本周海外AI领域已披露融资总额为220.75亿元人民币[73]
利好催化,国防军工、地产脉冲!AI双子星背离,159363成功收涨!新高后现分歧,港股互联网ETF收出十字星
新浪基金· 2025-09-19 20:23
市场整体表现 - 大盘全天缩量震荡 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全天成交2.35万亿元 较上日3.17万亿元显著缩量26% [1] - 本周沪深指数分化 沪指周跌1.3% 深成指涨1.14% 创指涨2.34%周线7连阳 [1] 国防军工板块 - 国防军工板块盘初领涨 国睿科技快速涨停封板 国防军工ETF(512810)一度冲高2% [1] - 催化因素为长春航空展开幕 歼-20首次静态亮相 [1] 房地产板块 - 地产股午后异动 地产ETF(159707)水下拉起后冲高2% [1] - 催化或来自上海优化调整房产税试点有关政策 [1] 有色金属板块 - 有色金属板块大面积反弹 赣锋锂业涨停 有色龙头ETF(159876)盘中摸高1.7% [1] - 美联储如期降息叠加反内卷逻辑 近20日有色龙头ETF合计净流入超2.27亿元 [1] 科技股板块 - 科技股筹码分歧加剧 AI双子星相向而行 [1]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早盘冲高2.5%最终收涨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589520)跌1.76%两连阴 [1] 券商与金融科技板块 - 券商ETF(512000)续跌0.68% 金融科技ETF(159851)跌1.81% [2] - 资金面热度不减 上日大跌区间512000净流入12.62亿元 近16日连续净流入合计64.5亿元 [2] - 159851近3日净流入近9亿元 今日再获9100万份净申购 [2] 港股互联网板块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冲高回落收涨0.63% 全天成交额8.9亿元 [3][5] - 恒科指冲高回落收盘微涨0.37% 科网龙头走势分化 [5] - 阿里巴巴-W涨0.44%稳住3万亿港元市值 美团-W涨0.76%连涨5日 [5]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最新市盈率PE为25.55倍 位于近10年28.69%分位点 [8] - 国际投行密集上调互联网大厂目标价 高盛上调阿里巴巴目标价 花旗看好腾讯控股AI能力转化 [9] - 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W为前两大权重股 占比分别为15.61%和13.37% [11]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年初以来累计涨幅49.99% 最大涨幅65.88% 显著优于恒生科技指数 [12] 创业板人工智能板块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宽幅震荡收涨 单日成交额达12亿元 [13][14] - 光模块含量超51% 天孚通信领涨4.79% 中际旭创涨2.96% 新易盛涨1.3% [13] - AI应用方面 华策影视涨超5% 易点天下 昆仑万维 芒果超媒涨超4% [13] - 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1251亿美元 2028年有望增长至2227亿美元 [16] - 光模块行业正经历AI算力驱动的黄金发展期 行业核心矛盾转向交付能力 [17] 创新药板块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高开低走跌1.58% 成交3.35亿元 [19] - 成份股映恩生物-B跌14.22% 信达生物跌5.44% [19] - 资金逢跌吸筹 盘中跌幅愈深溢价愈高 [19] - 本周累跌4.01% 周线两连阴 单周成交21.59亿元 [21] - 已连续13日吸金 金额合计超6.7亿元 [22] - 标的指数完成提纯修订 完全剔除CXO 100%聚焦创新药研发 [23]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初以来累计涨幅达119.75% 领涨一众创新药指数 [24] 机构观点 - 市场资金面和情绪面属于高位整理 景气赛道仍然催化不断 AI算力主线逻辑未被证伪 [4] - A股大概率延续震荡上行走势 市场量能变化是重要观测信号 [4] - 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 全球医药板块有望共振 [21] - 创新药产业趋势明确 多款创新药出海谈判进入深水区 [21] - 创新药投资进入alpha阶段 选股因子开始大于beta [23]
峰回路转!中国芯成功突围,华为传来捷报!美企CEO:是特朗普的错
搜狐财经· 2025-09-19 13:14
行业竞争格局转变 - 美国AI芯片企业CEO公开指责特朗普的决策错误,认为其技术封锁政策加速了华为等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崛起[2] - 美国科技界有观点认为,强压策略反而激发了中国企业的斗志,导致中美合作共赢机会丧失,并使美国芯片企业遭受重大损失[3] - 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在几个月内从31%迅速提升至49%,华为独占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强势夺取了英伟达的市场份额[13] 中国企业技术突破与市场策略 - 华为发布多款昇腾芯片,其性能已可媲美英伟达的先进AI芯片,使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上获得更大自主权[11] - 华为通过差异化创新路线,绕开传统制程工艺限制,聚焦集群效应提升算力,发布了昇腾950/960/970三款芯片[15][16] - 面对美国断供又解禁的策略,中国企业显得更为淡定,不再被外部因素牵制,并逐步放弃对H20等进口芯片的依赖[11][13] 历史市场依赖与现状对比 - 过去中国AI芯片市场高度依赖美国进口,使美国企业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甚至能将淘汰芯片销售给中国企业[7] - 英伟达特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被指为“缩水版”,但价格堪比先进AI芯片,且曾传出“后门漏洞”问题,引发信任危机[9][11] - 在技术封锁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加速自主研发,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交出满意答卷,彻底改变市场风向[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