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5-08-05 08:57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1]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3]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前沿科技领域发展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4]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的关键力量 [4] -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 [4] 国际竞争格局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5] -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5] -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传统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提出挑战 [5]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本,引领其快速健康发展 [6] - 通过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6] 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 - 经济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挑战 [7] - 一些西方国家内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矛盾更加突出 [8] -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 [8] 制度型开放与新质生产力 - 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3]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能够更好适应创新需求,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的自由流动 [14] - 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14]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网· 2025-08-05 06:25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1]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3]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3]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与商业模式变革的结晶,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5]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够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4]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 [4] -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大都通过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国际竞争与全球创新网络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5] -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5] - 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来源越来越依靠各种形式的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业态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5]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经济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特点 [8] - 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了国际产业链大多数产业的高端部分,从中获取巨大利益 [9] -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限制了生产力发展 [9] 制度型开放与创新环境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4] - 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5] - 发挥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以产权制度明晰创新收益、以分配制度激励技术研发 [16]
女性科研人员优先!1.02亿元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放申报,附最新申报流程
仪器信息网· 2025-07-09 14:43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指南 - 2025年度第三批项目设5个指南方向,支持与4个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拟资助约21个项目,总经费1.02亿元人民币 [1] - 项目要求中外合著论文中发表在我国科技期刊上的比例不低于50% [1] - 国内期刊认定标准调整:由我国机构和个人实际控股的期刊(即使无CN号)也可被认定为国内期刊 [1] 项目申报流程 - 申报单位需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一次性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 [4] - 项目牵头单位需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和诚信承诺书 [4] - 申报流程包括形式审查、首轮评审和答辩评审,首轮评审不需答辩 [5] - 最终根据专家评议结果和磋商情况择优立项 [5] 申报资格要求 - 项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或内地与港澳协商确定的港澳单位 [11] - 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每年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14] - 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新项目申报 [14] -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及港澳台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需提供聘用证明材料 [17] 国际合作要求 - 国外合作单位应为在国外注册满1年的独立法人,非中方分支机构 [18] - 项目牵头单位必须与国外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18] - 外方项目牵头人不得就同一研究方向与国内不同单位多头申报,参与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 [19] 申报时间安排 - 网上填报受理时间为2025年7月14日8:00至8月21日16:00 [22] - 推荐单位需在2025年8月27日16:00前完成项目确认和推荐函上传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