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球大数据
icon
搜索文档
地球大数据精准“把脉”全球可持续发展十年进程 《全球尺度可持续发展科学监测报告(2025)》发布
科技日报· 2025-10-28 16:48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尺度可持续发展科学监测报告(2025)》正式发布,对2015年以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深度精准评估 [1] - 全球可持续发展整体进程远低于预期,形势十分紧迫,系统性风险正在累积 [2][4] - 中国在15项指标的平均贡献度居全球首位,体现了其国际责任与担当 [5]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 - 评估机制面临挑战,包括各国统计能力参差不齐、数据标准不一、汇报周期长及部分数据缺失,难以实现全球统一连续精准监测 [2] - 报告通过整合卫星遥感、地面传感网络、社会统计调查等多源地球大数据,建立了独立标准化的科学监测体系 [2] - 在监测的18项关键指标中,仅有“湿地面积”一项在全球整体层面上勉强维持了2015年至2022年“无净损失”的状态 [2] - 有多达11项指标面临“显著挑战”或“重大挑战”,其中8项指标明确显示出“退步”趋势 [3] - 退步领域涉及粮食安全、水资源可持续性、海洋生态健康、陆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变化应对等核心方面 [3] 国家层面表现与建议 - 中国、加拿大、巴西、挪威等国凭借在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积极行动,成为排在全球前列的“正向贡献者” [5] - 报告提出三项建议:加快填补数据缺口提升评估数据完整性与时效性;深化“食物—水—能源”等目标关联分析避免资源浪费;基于空间差异化评估结果优化政策与资金配置 [5] - 报告评估方法体系与研究成果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将为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循证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6]
地球大数据精准“把脉”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人民网· 2025-10-28 09:21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尺度可持续发展科学监测报告(2025)正式发布,对2015年以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深度精准评估[1] - 全球可持续发展整体进程远低于预期,形势十分紧迫,在监测的18项关键指标中仅1项维持“无净损失”状态[2] - 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系统性风险累积,亟须各国强化行动力度[4]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 - 当前联合国评估机制面临挑战,包括各国统计能力参差不齐、数据标准不一、汇报周期长、部分数据缺失,难以实现全球统一连续精准监测[2] - 报告系统性整合卫星遥感、地面传感网络、社会统计调查等多源地球大数据,针对18项高度空间异质性可持续发展指标建立独立标准化科学监测体系[2] - 18项关键指标中有11项亮起“黄灯”或“红灯”,面临“显著挑战”或“重大挑战”,其中8项指标明确显示“退步”趋势[3] - 退步领域涉及粮食安全、水资源可持续性、海洋生态健康、陆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变化应对等人类生存发展核心方面[3] 国家层面贡献评估 - 通过15项具有国家自主贡献特征指标进行综合测算,中国、加拿大、巴西、挪威等国成为排在全球前列的“正向贡献者”[5] - 中国15项指标平均贡献度居全球首位,体现推进全球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过程的国际责任与担当[5] 报告建议与未来方向 - 提出三项建议:加快填补数据缺口提升评估数据完整性时效性;深化“食物—水—能源”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关联分析;基于空间差异化评估结果优化政策与资金配置[5] - 报告评估方法体系与研究成果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共享,为可持续发展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循证行动提供技术支持[6] - 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剩不足五年,全球合作至关重要[6]
中国六成指标已接近或实现二○三○年目标
科技日报· 2025-09-28 09:15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总体进展 - 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展缓慢,在评估的59个SDGs指标中仅16.9%(10个指标)有望按期实现目标,27个指标进展缓慢、5个指标停滞、17个指标出现倒退 [1] - 中国在落实SDGs方面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24年全国233个指标中已有141个(60.5%)接近或实现2030年目标 [1] 中国在新能源与基建领域的领先表现 - 中国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数量全球第一,占全球总数的39%,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容量的68.21% [2] - 中国城市可便利使用公共交通人口比例超过90%,执行减灾战略的省级政府比例达100%,均已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 [2] - 中国的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对光伏发电发挥关键作用,使光伏在约75%的全球地区投资回收周期快于或接近传统火电或水电 [2] 农业合作与粮食安全 - 2015至2024年间非洲水稻种植面积增长15.7%,贡献超过全球净增长的20%,25个非洲国家实现面积增长 [2] - 中非农业合作有效促进了水稻这一主粮作物在粮食安全脆弱区的生产保障 [2] 数据监测评估与未来发展方向 - 报告利用卫星和多种大数据资源建成全球指标监测与评估体系,为全球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3] - 未来将深化地球大数据在跨尺度监测、情景模拟、政策优化等领域的应用,并加强多源数据融合与人工智能分析能力 [3] - 呼吁国际社会扩大数据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深化指标监测与政策模拟联动,加强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领域的跨目标协同治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