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差定价
icon
搜索文档
期货工具让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更有“底气”
金融时报· 2025-08-20 09:59
核心观点 - 中国期货市场工具(如基差点价、套期保值、期权)在跨境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企业锁定价格、管理风险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2][3][4] - "郑州价格"成为全球大宗贸易定价基准,境外企业逐步接受中国期货价格作为参考标准 [3][4] 期货工具应用案例 - 厦门国贸石化通过PTA2505合约基差点价解决4万吨PTA订单僵局,避免每吨50美元降价损失并保障利润 [1] - 厦门建发在采购3000吨澳大利亚菜粕(单价350美元/吨)时建立RM2509合约空头头寸(建仓基差-150元/吨),最终通过基差销售(平均-130元/吨)规避120元/吨亏损 [1][2]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采购乌克兰葵粕时买入看跌期权,在海运终止且菜粕价格上涨时通过期权行权挽回损失 [3] 中国大宗商品全球地位 - 菜油消费占全球27%、进口占全球贸易28% [3] - 菜粕消费占全球31%、进口占全球贸易29% [3] - 花生消费占全球38%、进口占全球贸易16% [3] 期货市场国际化价值 - 交易时间覆盖全天且品种活跃,"郑州价格"凝聚全球供需预期 [3] - 基差定价模式增强跨境农产品贸易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客户黏性与市场竞争力 [3] - 境外企业可直接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减少价格转换摩擦成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