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国际化

搜索文档
宝城期货资讯早班车-20250806
宝城期货· 2025-08-06 10:02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1778 号 资讯早班车 资讯早班车-2025-08-06 一、 宏观数据速览 | 发布日期 | 指标日期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当期值 | 上期值 | 去年同期值 | | --- | --- | --- | --- | --- | --- | --- | | 20250715 | 2025/06 | GDP:不变价:当季同比 | % | 5.20 | 5.40 | 4.70 | | 20250731 | 2025/07 | 制造业 PMI | % | 49.30 | 49.70 | 49.40 | | 20250731 | 2025/07 | 非制造业 PMI:商务活 动 | % | 50.10 | 50.50 | 50.20 | | 20250714 | 2025/06 |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当 | 亿元 | | 41993.00 22899.00 | 32985.00 | | | | 月值 | | | | | | 20250714 | 2025/06 | M0(流通中的现金):同 比 | % | 12.00 | 12.10 | 11.70 | | 202507 ...
我国期货市场有效客户数量升至261万
期货日报网· 2025-08-06 00:11
期货市场客户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期货市场新增客户41万个 较去年同期增长2 5% [1]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场有效客户总量达261万个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2% [1] 客户结构优化 - 机构客户数较2022年同期增长43% [1] - 境外客户数较2022年同期增长63% [1] - 目前有来自全球39个国家或地区的交易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 [1] 市场国际化进程 - 期货市场国际化稳步推进 高质量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1] 市场影响力与功能 - 期货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中发挥独特作用 [1] - 开户量长期稳健增长 有效客户规模持续扩大 交易者结构改善为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1]
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三周年 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证券日报· 2025-08-02 00:12
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三周年成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三周年,期货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业务创新持续,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1] - 期货市场深度发挥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为实体企业提供稳定经营环境、风险对冲工具和市场决策依据 [1] 品种创新与国际化 - 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新品种备案制,简化上市流程,三年来累计上市期货、期权新品种50个,市场品种总量达152个 [2] - 新品种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领域,衍生品工具链完善,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2] - QFII、RQFII可交易品种总数达91个,其中商品类83个,金融类7个,指数类1个,今年新增品种45个,较去年底增长近一倍 [3] - 国际化品种交易活跃,提升"中国价格"国际影响力,助力实体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 [4] 市场生态与参与者结构 - 全市场有效客户总量达254万个,环比增长1.8%,连续两年保持季度环比正增长 [6] - 机构交易者参与度提升,法人新开客户数较5年前增长55%,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约1.69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3.9% [6] 服务实体经济举措 - "保险+期货"项目创新发展,2023-2024年郑商所投入1.8亿元开展36个项目,覆盖270余万亩种植面积,为17万农户提供近百亿元风险保障 [7] - 2024-2025年"保险+期货"项目聚焦特色农产品,支持资金1亿元,覆盖33个主产县,财政资金支持比例超40% [7] - 期货工具深化定制化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现代农业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服务能力 [7] 市场发展与未来展望 - 产业客户持仓占比在多个重要品种上稳步增长,"中国价格"成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重要基准 [8] - 期货市场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提速,衍生品工具成为保障企业平稳经营和产业升级的推动器 [8]
上半年150家期货公司合计净利润同比增长32%
证券日报· 2025-07-30 00:02
行业整体表现 - 6月份150家期货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4.29亿元,净利润9.9亿元,环比和同比均增长 [1] - 上半年150家期货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6.76亿元,净利润50.74亿元,同比增长32% [1] - 上半年期货公司净利润单月表现较好,1-6月分别为5.63亿元、4.99亿元、14.17亿元、7.85亿元、8.2亿元、9.9亿元,除4月同比下滑外其余月份均同比增长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市场交投回暖,上半年全国期货成交量同比增长17.82%,成交额同比增长20.68%,推高手续费收入 [2][4] - 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回升,推动经纪业务及子公司风险管理业务收入提升 [2] - 部分商品和金融期货出现趋势性行情和波动率上升,吸引交易者参与 [2] - 新品种扩容带来增量交易,上半年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148个 [2][4] - 期货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收益良好,对净利润贡献较大 [1][3] 业务发展动态 - 传统经纪业务"反内卷"趋势明显,国际化业务持续受关注 [4] - 风险管理业务成为期货公司多元化收入主要来源 [4] - 金融期货期权成交量占全国市场2.49%,成交额占28.29% [4] 下半年展望 - 绿色品种将为期货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提升资金容量 [4] - 风险管理业务有望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场外期权对冲等需求将提升 [5] - 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有望提升,国际业务收入可能进一步增长 [5] - 境外子公司发展较好,完成全球交易网络布局,风险管理业务或成重要引擎 [5]
★上期所就业务规则国际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上期所业务规则国际化改造 核心观点 - 上海期货交易所拟对现行业务规则进行系统性国际化改造 旨在全面引入境外参与者全流程参与境内期货市场 构建与国际化平台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1] - 改造聚焦五大板块:市场准入 交易 结算 风险控制 交割 明确境外参与者准入规范 优化交易流程 强化风控体系 健全交割机制 [1] - 总体思路包括实现平台国际化 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 为品种国际化提供可复制经验 [1] 市场准入制度 - 制定修订34项第二层级业务规则 全面规定境外参与者准入条件 权利义务及参与要求 [2] 交易制度 - 系统增加境外参与者全流程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的业务规范 优化期货期权交易流程 [1][2] 结算制度 - 确立人民币为结算币种 增加外汇作为保证金的资产类型 明确强制换汇规定 [2] 风险控制制度 - 细化境外参与者风险管理规范 强化风险控制体系 [1][2] 交割制度 - 梳理不可交割持仓情形及处理流程 加强期货交易全流程闭环管理 [2]
有色金属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载 助力有色行业行稳致远
搜狐财经· 2025-06-25 08:46
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历程 - 构建全球瞩目的有色金属期货期权体系 涵盖品种创新 对外开放 价格发现 风险防范 规模增长 产业服务升级等多个维度 [1] - 1993年上市首个铜期货标准化合约 开启实体产业全新定价模式 信用体系和交割规则 [5] - 1999年三所合并后挂牌铜 铝 天然橡胶期货 首次向全球发出中国有色金属价格信号 [5] 中国特色期货市场体系 - 建立穿透式监管 大数据监控 保证金封闭运行等特有制度 在多次危机中验证有效性 [4] - 相比西方更强调服务实体产业定位 从1990年代铜期货到2023年氧化铝期货 品种工具持续丰富 [4] - 投资者结构从散户为主转向专业机构主导 期货公司实现差异化发展 [4] 关键里程碑事件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沪铜跌60% 沪铝跌50% 但有色行业净利润仅降30% 凸显风险对冲价值 [7] - 2022年LME镍事件中 国内镍期货保持正常运行 价格波动快速收敛 俄镍采用上期所镍价作为长单定价基准 [8] - 2020年推出国际铜期货 首创"双合约"国际化模式 填补人民币计价套保工具空白 [9] 国际化进程 - 2011年铜铝保税交割试点使"上海价格"辐射保税市场 [9] - 2022年开放QFII/RQFII参与铜 铝 锌期货期权交易 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影响力 [10] - 有色金属期货全球定价影响力已达与海外市场二分天下格局 [10] 产业服务升级 - 企业从单纯价格对冲发展为战略经营抓手 期货工具渗透至生产计划 投资决策 信息披露全流程 [12] - 形成"虚拟钢厂""虚拟库存"等创新模式 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12] - 《期货和衍生品法》颁布后 期货公司可开展"9+4"业务体系 涵盖六大类企业服务 [13] 市场现状与前景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国 产业链客户参与度与专业度显著提升 [11] - 部分期货公司开始国际化尝试并取得成效 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11] - 预计上期所国际价格影响力将持续增强 服务实体经济模式将更趋多元化 [14]
期货新品种正加速推出
深圳商报· 2025-06-23 00:34
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发展 - 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作为企业套期保值的重要工具,多个新品种今年有望出炉,进一步满足实体企业多样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1] - 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6月20日起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16个境内期货、期权品种 [1] - 中国证监会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ETF期权等产品的限制,可交易品种增至91个 [1] 新品种推出进展 - 6月10日,我国期货市场首个再生商品品种——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1] - 大连商品交易所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月均价期货合约公开征求意见,拟采用现金交割方式 [2] - 郑州商品交易所就丙烯期货和期权合约公开征求意见,我国产量最大的烯烃品种期货和期权即将推出 [2] - 广州期货交易所将持续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完善新能源新材料品种布局,2025年稳步推动铂、钯上市,加快推动氢氧化锂研发 [2] 期货市场成交情况 - 前5个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3.37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86.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1%和21.33% [3]
上期所就业务规则国际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期货日报网· 2025-05-28 00:13
上期所业务规则国际化改造 核心观点 - 上期所拟对现行业务规则进行系统性国际化改造 全面引入境外参与者全流程参与境内期货市场 构建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1] - 改造旨在打通境外参与者参与期货交易全流程 涉及市场准入 交易 结算 风险控制 交割五大板块 修订34项第二层级业务规则 [2] - 改造内容包括人民币计价 外汇作为保证金制度 分级结算 委托结算制度等 强化期货交易全流程闭环管理 [3] 市场准入制度 - 全面规定境外参与者准入条件 权利义务和有关要求 制定《上海期货交易所境外特殊参与者管理办法》 [2][3] - 修订《上海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等15项业务管理办法 明确境外参与者准入规范 [2] 交易制度 - 系统增加境外参与者全流程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的业务规范 优化期货期权交易流程 [2][3] - 修订18项已上市品种期货业务细则 包括铜 铝 锌等品种 [2] 结算制度 - 健全人民币计价 外汇作为保证金制度 增加分级结算 委托结算制度 [2][3] - 完善结算账户和资金往来管理制度 修订《上海期货交易所结算管理办法》 [2] 风险控制制度 - 细化完善境外参与者风险管理规范 强化风险控制体系 [2][3] 交割制度 - 梳理完善不可交割持仓情形和处理流程 健全交割机制 [2][3]
“上海价格”走出去再添新成果 价格授权合作成期市国际化重要方式
新华财经· 2025-05-27 11:04
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国际化 - 日本大阪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 挂钩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价格 [1] - 首批上市合约为2025年9月 2026年1月和2026年5月到期 首日成交量322手 持仓量152手 [3] - 价格授权成为"上海价格"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此前上期所已将纸浆期货交割结算价授权给挪威浆纸交易所 [1][4] 天然橡胶期货市场地位 - 天然橡胶与石油 钢铁 煤炭并称世界四大工业原料 国内1993年上市交易 [2] - 2006年起市场规模全面超越全球同类品种 2024年累计成交1 08亿手 成交额17 36万亿元 同比增24 1%和53 4% [2] - 2019年20号胶期货上市 形成覆盖期货期权 场内场外 境内境外的多层次衍生品体系 [2] 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 - 《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境内外交易所合作 允许境外市场挂钩境内期货价格 [4] - 2020年上期所与挪威浆纸交易所签署纸浆期货结算价授权协议 首次实现中国期货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直接应用 [4] - 纸浆期货2018年上市后交易量持仓量持续攀升 企业参与度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4] 中国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 - "上海铜"成为国内贸易定价基准 上海跻身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 "上海油"辐射亚太价格基准 [5] - 价格授权开辟境外投资者参与新途径 为基于"中国价格"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提供新路径 [5] - 境内价格授权促进交易规则 风险管理 信息披露与国际市场融合 加快国际化规范化发展 [5] 未来发展规划 - 上期所将继续深化跨境合作 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 [2] - 公司将加强与国际机构合作 拓展对外开放路径 推动更多品种与国际接轨 完善"中国价格 全球交易"场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