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国际化

搜索文档
从“上海价格”走向“世界市场”,上期所打造全球定价新锚点
新浪财经· 2025-09-15 10:56
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化发展 - 上期所自2018年推出中国首个国际化品种原油期货后 陆续上市低硫燃料油、20号胶、国际铜、集运指数等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 [1] - 境外客户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涵盖产业链上下游、跨国贸易公司、投行、基金及资管公司中的标杆企业 [3][4] 产品体系与市场地位 - 已上市25个期货品种和18个期权品种 其中5个品种直接对境外投资者开放 32个品种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3] - 有色金属期货成为全球三大定价中心之一 原油期货发展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规模仅次于Brent和WTI [4][5] - 2024年上海原油期货境外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超20% 日均持仓占比近40% 法人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超40% 持仓占比超70% [5] 价格影响力与应用场景 - "上海油"价格被自然资源部作为油气矿产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 [4] - 推出"中国上海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和"中国舟山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 提供人民币计价价格风向标 [4] - 20号胶期货定价合同贸易执行量占跨境贸易量30%以上 CME推出WTI原油期货"上海日中交易参考价" [5] 客户增长与制度创新 - 2024年末特定品种路径境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20% QFI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60% [5] - 2025年7月正式发布业务规则国际化版本 为引入境外特殊参与者、中介机构及客户奠定制度基础 [6]
期货市场量质齐升加快国际化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5
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展 - 上海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稳居全球前三 成为亚太地区原油贸易重要定价参考[1] - 挂钩20号胶期货价格的跨境贸易占天然橡胶进口量40%[1] - 30%南美农民参考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2号期货价格报价[1] - PTA出口主要参考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价格定价[1] 市场规模与全球地位 - 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60% 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2] - 全球交易量最大的20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中中国占据16席[2] - 上半年新增客户41万个 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者活跃在中国市场[2] 对外开放举措 - 91个期货期权品种纳入QFII交易范围 包括全部已上市股指期货和大部分成熟商品品种[2] - 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全面取消 摩根大通等外资机构已实现100%持股[2] - 中国期货公司在境外设立67家子公司 获得多家国际交易所会员资格[2] - 开放措施包括结算价授权合作、跨境商品ETF、交易所境外注册等多方面[3] 企业实践案例 - 逸盛石化通过PTA保税交割实现货物从工厂直达保税仓库 境外买方凭仓单提货[4] - 万凯新材料参考郑州期货价格对南美客户报价 同步锁定原料成本[4] - 期货市场提供基准价格增强议价能力 助力锁定原料成本 优化国际贸易体验[4] - 厦门国贸聚酯业务规模7年间增长7倍 通过期货锁定原料价格保障利润窗口[5] 价格影响力提升 - 期货价格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参考[6] -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6] - 嘉利高集团使用郑商所瓶片期货对东非实物贸易进行套期保值[7] - 引导PTA实物买家从一口价转向期货定价 为境外实体提供风险管理方案[7] 国际参与者体验 - 翱兰等国际粮商借助中国期货市场对冲风险 经营利润稳定性显著提升[7] - 境外交易者审批流程简化 套保额度申请周期缩短[7] - 人民币计价和保税交割机制使境内外市场联动更加顺畅[7] 未来发展路径 - 以"成熟一个、开放一个"节奏扩容特定品种池[8] - 降低境外投资者制度性成本 优化保税交割和跨境结算[8] - 依托科技赋能提升跨境交易效率与风险管理水平[8]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期货交易所打造价格影响力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21:19
交易所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25个期货品种和18个期权品种 [2] - 5个期货品种和原油期权直接对境外投资者开放 32个期货期权品种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2] - 期货和期权产品累计成交16.06亿手 成交金额达170.0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分别增长7%和12% [2] - 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7%和36% [2] 国际化进程与全球参与 - 境外客户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涵盖产业链上下游及跨国企业 [2] - 9月10日新增胶版印刷纸期货及期权等品种挂牌交易 [1] - 石油沥青期货及燃料油、石油沥青和纸浆期权纳入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范围 [1] - 天然橡胶期货在日本大阪交易所挂牌上市 截至8月底累计成交4705手 [4] - 中日市场合作实现"交易请进来、价格输出去"双向联动 [5] 价格影响力与行业地位 - 上海有色金属期货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 [1] - 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是全球流动性最好的橡胶期货合约 被视为全球橡胶行业定价风向标 [4] - "上海胶"作为天然橡胶跨境贸易定价基准的实货挂钩量显著增长 [4] - 中日市场橡胶期货价格相关性超98% 价格联动紧密 [4] - 为全球橡胶产业提供多元高效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 [5] 实体服务功能定位 - 交易所协助全球客户定价交易、管理风险、配置资源 [4] - 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4] - 天然橡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全球汽车、航空等制造业产业链稳定 [4]
期市提升中国聚酯产品的国际定价能力和竞争力
期货日报网· 2025-08-21 08:51
政策支持与市场开放 -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推进以境内期货特定品种为主的期货市场开放政策 扩大特定品种范围并探索多元化开放路径 [1] - 截至2025年7月底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60个海外客户在中国期货市场开户 [1] - 全球顶尖能化行业现货贸易商通过境内子公司深度参与PTA等期货市场 [1] 期货工具应用与产业效益 - 通过期货市场搭建虚拟瓶片加工厂为海外客户提供二次定价机会 [1] - 使用中国聚酯品种期货及期权工具辅助出口报价 有效优化聚酯产品仓储和物流成本 [1] - 该模式在实现与海外客户共赢的同时 保证中国聚酯产品全球占有率并提升国际定价能力和竞争力 [1]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石化产业一体化逐步深入将推动大宗商品定价能力提升 [2] - 期货市场将进一步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 [2]
期货市场多维赋能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4:17
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 期货市场作为专业风险管理平台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作用凸显 [1][2] - 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131个 可服务和辐射国民经济领域更加广阔 [2] -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 [2] - 参与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 [2] 期货价格影响力提升 - 套期保值、期现套利、含权贸易等多种形式被广泛采用 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环节 [3] - 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走出去 豆油、橡胶等品种国际定价参考作用增强 [3] - 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3] 服务国家战略成效 - 84个工业品期货期权占比64% 为制造业经营主体稳定经营提供保障 [3] - "商储无忧"项目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保险+期货"创新助农新模式 [3] - 期货市场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 郑州期货市场建设 - 郑州正成为全球重要期货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4] - 郑商所将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 推动钢坯、水泥、鸡肉等品种研发 [4] - 探索推广短期期权 深化能化领域品种禀赋优势 [4] 市场服务优化措施 - 坚持"一品一策"优化合约规则 "一企一策"开展市场培育活动 [5] - 扩宽产业"期权+"服务范围 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 [5] - 有序推进"保险+期货""糖业无忧"项目 优化"商储无忧"业务模式 [5] 国际化发展路径 - 制定实施"十五五"战略规划 深化国际化品种研发 [5] - 落地PTA保税交割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5] - 推动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 拓展跨境结算价授权合作 [5] 监管政策导向 - 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完善商品指数体系 [6]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 [6] - 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品种范围 [6] 产业服务深化 - 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稳定经营 [6] -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 [6] - 持续改善企业套期保值制度环境 [6] 行业能力建设 - 加大业务和产品创新力度 打造多元适配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7] - 面向不同阶段、类型、行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7] - 汇聚研究合力 提升期货市场研究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7]
期货工具让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更有“底气”
金融时报· 2025-08-20 09:59
核心观点 - 中国期货市场工具(如基差点价、套期保值、期权)在跨境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企业锁定价格、管理风险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2][3][4] - "郑州价格"成为全球大宗贸易定价基准,境外企业逐步接受中国期货价格作为参考标准 [3][4] 期货工具应用案例 - 厦门国贸石化通过PTA2505合约基差点价解决4万吨PTA订单僵局,避免每吨50美元降价损失并保障利润 [1] - 厦门建发在采购3000吨澳大利亚菜粕(单价350美元/吨)时建立RM2509合约空头头寸(建仓基差-150元/吨),最终通过基差销售(平均-130元/吨)规避120元/吨亏损 [1][2]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采购乌克兰葵粕时买入看跌期权,在海运终止且菜粕价格上涨时通过期权行权挽回损失 [3] 中国大宗商品全球地位 - 菜油消费占全球27%、进口占全球贸易28% [3] - 菜粕消费占全球31%、进口占全球贸易29% [3] - 花生消费占全球38%、进口占全球贸易16% [3] 期货市场国际化价值 - 交易时间覆盖全天且品种活跃,"郑州价格"凝聚全球供需预期 [3] - 基差定价模式增强跨境农产品贸易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客户黏性与市场竞争力 [3] - 境外企业可直接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减少价格转换摩擦成本 [3]
重磅发布会!就在上午10时;中印外长会谈达成10项成果;个人养老金新增3种领取情形
第一财经· 2025-08-20 08:51
财政数据与政策 - 前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 同比增长0.1% 增速由负转正[5] - 7月单月收入增幅2.6% 创年内新高[5] 光伏产业监管 -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加强产业调控和遏制低价无序竞争[6] - 会议强调规范产品质量和支持行业自律[6] 期货市场发展 -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全球占比超六成 交易量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8] - 特定品种增至24个 覆盖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多领域[8] - 资金量突破1.8万亿元[8] 区域产业政策 - 上海发布"AI+制造"实施方案 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9] - 广东鼓励商业航天企业申请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等资质许可[10] - 海南对高端紧缺人才实行个税优惠 实际税负超过15%部分予以免征[11] 养老金制度更新 - 个人养老金新增3种领取情形 包括大额医疗支出和领取失业保险金等[3] - 新规自9月1日起实施[3] 机构资金动向 - 8月19日机构净买入腾龙股份3.44亿元[28][29] - 机构净买入大智慧3.42亿元[28][29] - 机构净卖出北纬科技1.00亿元[28][31] 美股市场表现 - 纳指跌1.46% 标普500指数跌0.58%[33] - 英特尔逆势涨6.97% 英伟达跌超3%[3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0.9%[33] 企业动态 - 新东方否认CEO涉关联交易指控 称已启动司法程序[26] - 东方甄选就谣言报警[26] - 七匹狼回应"续面事件" 呼吁关注产品和服务[27] 军事与地缘政治 - 日本防卫省拟编制8.8万亿日元防卫预算 为史上最大规模[23] - 特朗普称已安排俄乌领导人会晤 并重申乌克兰不应加入北约[12][13] - 美国将407类钢铁铝衍生产品纳入关税清单 适用税率50%[18]
资金量突破1.8万亿、特定品种增至24个,中国期市国际化提速
第一财经· 2025-08-19 18:35
据中期协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上市了152个期货和期权品种,其中特定品种范围持续扩大。自2018 年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已形成覆盖能源、金属、农产品、航运等多领域的开放 产品体系。截至2025年7月底,共有特定品种24个。 中期协建议扩大"品种池"开放 优先纳入成熟可控期货期权品种 据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统计,截至2025年7月底,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约1.82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 11.6%。期货公司客户权益合计约1.71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1.2%,其中,包括产业客户在内的一般 法人客户权益增幅显著,较2024年底增长18.5%。 "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在全球总量中占比超六成,交易量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中国期货业协会 (下称"中期协")相关负责人于8月19日,在郑州开幕的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致辞时提 到,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 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此前分析称,现阶段,中国期货市场上两类国际化路径形成互补格局:一是特定 品种强化产业定价影响力,二是QFII提升市场流动性深度。以郑商所为例,近年来逐步完成了聚酯 ...
中期协: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特定品种已达24个
新浪财经· 2025-08-19 18:10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展 - 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 [1] - 已形成覆盖能源、金属、农产品、航运等多领域的开放产品体系 [1] - 截至2025年7月底共有24个特定品种 [1] 外资机构参与情况 - 证监会全面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1] - 摩根大通期货、瑞银期货、摩根士丹利期货已实现100%外资持股 [1] - 原油期货作为首个对外开放品种于2018年上市 [1]
专题系列报道三: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更有“底气”
搜狐财经· 2025-08-18 16:48
核心观点 - 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成为跨境贸易风险管理关键工具 企业通过基差贸易 期权和期货套保有效应对价格波动和供应链风险 提升全球贸易竞争力 [1][2][3][4][5] 期货工具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案例 - 厦门国贸石化利用PTA2505合约基差点价解决4万吨PTA订单谈判僵局 避免每吨50美元降价要求并保障利润空间 [1] - 厦门建发在采购3000吨澳大利亚菜粕时采用汇率锁定和郑商所RM2509合约空头头寸套保 建仓基差-150元/吨 最终通过基差贸易定价以-130元/吨销售 规避120元/吨单边市场亏损 [2]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买入郑商所菜粕看跌期权应对乌克兰葵粕海运中断风险 期权行权收益挽回因国内菜粕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 [3] - 同一集团通过卖出郑商所花生期货对冲1万吨塞内加尔花生采购风险 避免因国内现货价格下跌导致的500万元潜在亏损 [3] 创新贸易模式与全球影响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在塞内加尔花生贸易中采用含权贸易模式 买入看涨期权锁定最高采购价同时让卖方卖出看跌期权收取权利金 提升资金效率并将中国期货标准输出至非洲 [4] - 中国大宗商品消费占比全球显著:菜油消费27% 菜粕31% 花生38% 进口占比分别为菜油28% 菜粕29% 花生16% 这为境外企业接受中国价格提供基础 [5] - 郑州期货市场交易品种活跃且交易时间覆盖全天 郑州价格成为供需判断基准 增强企业在跨境农产品贸易中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客户黏性 [5] 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 期货市场作为跨境贸易稳定器抵御价格波动 同时作为新引擎推动中国价格在全球产业链中提升影响力 [5] - 境外企业可直接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对冲风险 减少传统跨境贸易中的价格转换摩擦成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