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础智能体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09988)组建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团队 探索让AI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5:49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8日,阿里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负责人林俊旸在社交媒体X上发文称,已组建 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小型团队。他表示,多模态基础模型正转变为基础智能体(agents),这些智能体可 以利用工具和记忆通过强化学习进行长视野(long-horizon :需要多个步骤完成的大型任务或复杂操作序 列)推理,"它们绝对应该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这意味着,阿里正在探索让通义千问从单纯的语 言模型向能够在现实世界中 "行动" 的智能体迈进。 据了解,阿里巴巴(09988)正持续加码硬科技与AI产业。9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领投机器人科技企 业"自变量机器人"1.4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技术 研发、产品迭代及商业化落地。此次领投,除资本注入外,阿里巴巴亦有望在云计算、AI平台、供应 链、全球化渠道等方面与自变量机器人展开深度协同,助力其技术产品快速规模化。未来,双方或将在 智能制造、仓储物流、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场景率先落地合作项目。 另外,在此前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CEO吴泳铭亦表示,未来五年全球AI投资总额将加速增长 到4万亿美元,阿里必须保持同步。除 ...
原力无限签订2.6亿元具身智能单笔订单;阿里通义已建立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小型团队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10-09 11:23
1.【荣耀Magic8系列发布会官宣定档10月15日】10月9日,荣耀正式宣布,将于10月15日举办"开 新局·见未来"荣耀Magic8系列暨MagicOS 10发布会。据悉,荣耀新机定位"自进化AI原生手机", 搭载独家AI实体侧边键,支持短按快速进入影像界面、长按唤醒YOYO智能体。(新浪科技) 2.【原力无限签订2.6亿元具身智能单笔订单】10月9日,据原力无限机器人公众号消息,10月,原 力无限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与时华文旅控股集团在杭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项目金额高达 2.6亿元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具身智能单笔金额最大的商业订单。双方将围绕"机器人+文旅"战 略赛道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全国首批具身智能智慧景区样板工程,并将在智能导览、互动体 验、运营服务、数字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系统化创新。(财联社) 3.【美国可重复使用火箭开发商Stoke Space完成5.1亿美元D轮融资】美国可重复使用火箭开发商 Stoke Space当地时间10月8日宣布,已完成5.1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美国创新技术基金(USIT) 领投。这笔新融资使Stoke Space的总融资额达到9.9亿美元,将用于加速 ...
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基础智能体的进步与挑战研究报告,从类脑智能到进化、协作和安全系统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2025· 2025-04-07 16:37
文章核心观点 《基础智能体的进步与挑战研究报告:从类脑智能到进化、协作和安全系统》由多位学者完成,20多家国际知名研究机构联合发布,探讨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智能体发展,为下一代智能体发展提供全面路线图,智能体技术发展将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未来要确保技术发展与道德考量并重,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共同繁荣 [1] 从人脑到人工智能:模块化的智能体设计 - 现代智能体设计从人脑中汲取灵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复杂智能行为分解为互相协作的功能模块 [4] - 智能体核心是认知模块,还包括感知系统和行动系统,认知系统内部又细分为记忆、世界模型、情感、目标和奖励等子系统 [4] - 记忆系统对智能体持续学习和适应性至关重要,世界模型让智能体理解和预测环境变化,情感和奖励系统为智能体提供动力和目标导向 [4][5] 自我进化:走向持续学习的智能体 - 现代智能体发展出自我提升能力,能通过自我反思、经验积累和反馈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7] - 记忆系统在自我进化中扮演关键角色,自动机器学习和LLM驱动的优化策略使智能体适应新任务需求或环境变化 [7] 集体智慧:多智能体系统的协作与进化 - 多智能体系统通过集体协作解决单个智能体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由多个具有不同专长和职责的智能体组成 [8] - 多智能体系统结构包括层级结构和网络拓扑,智能体之间通过通信协作,应用范围广泛 [11] - 随着技术发展,多智能体系统社会性增强,展现出类似人类社会的特征,增强了与人类的协作能力 [11] 安全与伦理:构建值得信任的AI系统 - 研究报告提出全面安全框架,将智能体面临的威胁分为内在威胁和外在威胁两大类 [12] - 研究人员开发各种防御机制应对威胁,“超级对齐”技术也在研究中,确保AI系统与人类价值观一致 [12] - 安全与能力存在复杂关系,构建安全、有益的AI系统是技术和伦理挑战,需要多学科合作和深思熟虑的设计 [13] 未来展望:智能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 未来智能体将具备更强的跨域整合能力、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复杂的社会协作能力和更强的安全保障 [17]
是炒作还是真突破?Manus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22:56
核心观点 - AI智能体产品Manus引发资本市场狂欢,自称全球首个通用AI智能体,性能超越OpenAI的Deep Research,能独立执行复杂任务并交付成果[1][4][6] - 市场对Manus的评价两极分化,既有"智能体的ChatGPT时刻"的盛赞,也有质疑其技术突破和营销炒作的争议[2][7][8] - 行业技术人士认为Manus产品体验良好但技术未突破业内共识,其核心逻辑为多智能体系统结合工具使用[12][13][14] - 头部科技公司和模型厂商正加速布局AI智能体领域,可能挤压Manus等初创公司的市场空间[16][17] - 2025年被普遍视为AI智能体爆发元年,垂直领域应用、协作工具和基础设施层被视为关键机会[16][20][21] 产品与技术分析 - **产品定位**:Manus定位为通用AI智能体,区别于聊天机器人和AI助手,具备自主规划、决策和学习能力,可执行简历筛选、股票分析等复杂任务[4][5][6] - **技术框架**:采用多智能体系统,通过PlanningTool生成线性任务计划,以ReAct循环调用工具(计算机/浏览器/规划使用)动态执行任务[14][15] - **性能表现**:在GAIA Benchmark测试中取得SOTA成绩,宣称单任务运行成本低至2美元[6][15] - **竞品对比**:MetaGPT团队早于Manus推出多智能体产品MGX,并在Manus发布次日推出开源复刻版,认为其技术未超越行业共识[3][9][10] 市场反应与争议 - **资本影响**:Manus发布当日A股相关概念股集体爆发,港股科技股走强,邀请码被炒至数万元[7][8] - **真实性争议**:技术圈对其泛化能力存疑,认为特定场景表现依赖预定义流程,且未公布技术文档[11][12][13] - **公司回应**:蝴蝶效应合伙人否认饥饿营销,称系统容量有限将逐步释放邀请[8] 行业趋势展望 - **发展方向**:AI智能体被视为大模型后的关键里程碑,可能成为通向AGI的路径,基础智能体(Foundation Agent)概念受关注[16][21] - **竞争格局**:OpenAI、谷歌等巨头凭借模型优势加速入场,初创公司先发优势易被抹平[17][18] - **落地挑战**:需解决跨平台兼容性、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等问题,垂直领域专精应用更具前景[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