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材制造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亿航智能发布VT35新品,中国市场预售价不低于650万元/台;新技术实现先打印再选材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10-14 11:12
更多智能制造产业资讯 …… 1.【可充电镁电池原型实现室温稳定运行】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可充电镁电池,虽然尚 处于原型阶段,但有效克服了镁基储能技术长期面临的多个难题。这一突破有望开辟储能技术的新方 向,打造出由可持续材料制成、充电迅速的新型电池。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通讯材料》杂志。 (IT之家) 2.【新技术实现先打印再选材】据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 开发出一种全新3D打印技术,利用普通水凝胶"生长"出结构复杂、强度高、密度大的金属与陶瓷部 件,突破了传统光固化立体打印仅能通过感光聚合物的限制。同时,研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增材制造 理念,即在3D打印之后而非之前选择材料。(光明网) 3.【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取得新进展】13日上午,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 设施"夸父"(CRAFT)取得重要进展——偏滤器原型部件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测试结果显 示,该部件稳态热负荷能力达到20兆瓦/平方米,靶板面向等离子体表面邻接误差小于1毫米,标志着 我国自主设计的国际尺寸最大、热负荷最高的偏滤器原型部件研制成功。 (新华社) 4. 【亿航智能发布VT ...
让超强材料“长”出来,新技术实现先打印再选材
科技日报· 2025-10-13 15:30
经过5至10轮这样的"生长循环"后,研究人员最后通过加热烧除剩余的水凝胶,留下的便是最终产物, 这是一种保持原始形状、但密度与强度前所未有的金属或陶瓷结构。 在实验中,团队利用该技术成功打印出由铁、银和铜构成的复杂数学晶格结构——旋面体。这种结构兼 具高比强度和复杂几何特征,是航空航天和能源器件中理想的设计形态。测试结果显示,新材料可承受 的压力是传统方法制备材料的20倍,收缩率仅为20%,远低于以往的60%至90%。 团队指出,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制造兼顾轻量化与高强度,且结构复杂的三维器件,如传感器、生物医 学设备、能源转换与储存装置等。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制造具有高比表面积、散热性能优异的金属结 构,用于能源技术领域。(记者张佳欣)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 导致变形。为克服这一瓶颈,研究团队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即先打印形状,再决定材料。 他们首先使用水凝胶打印出一个三维支架。随后,将这一"空白"结构浸入含金属盐的溶液中,使金属离 子渗透并在化学反应下转化为分布均匀的金属纳米颗粒。这个过程可重复多次,最终获得金属含量极高 的复合材料。 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