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平衡

搜索文档
英媒:莫迪将时隔7年再访华,并前往天津参加上合峰会
环球时报· 2025-08-08 06:57
中印关系缓和信号 - 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访问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这是7年来首次访华 表明中印关系有望进一步缓和 [1][3] - 中印领导人可能在天津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将出席 莫迪可能与普京会晤 [3] - 莫迪上次访华是2018年6月参加上合峰会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导致关系恶化 去年10月喀山峰会被视为关系"转折点" [3] 印日峰会安排 - 莫迪此行还将访问东京参加印日峰会 预计讨论贸易(包括在印日企关切)、安全及印太局势等议题 [3] - 日本首相石破茂面临自民党内部辞职压力 莫迪日本行可能存在变数 [3] 中印关系修复进展 - 喀山峰会后两国重启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朝圣之旅 为中国游客发放签证 考虑恢复直航 [4] -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国防部长辛格等高级官员先后访华 外长苏杰生上月出席上合外长会呼吁缓和边境紧张 [4] 印度外交战略考量 - 莫迪政府有意访华旨在加强中印关系 应对地区及国际合作挑战 [4] - 印度社交媒体热议莫迪访华 认为是不结盟举措 展示外交独立性 不受美国关税压力影响 [5] - 专家认为印度外交政策展现寻求平衡策略意图 通过国际会晤展示未受美国压力影响 [5]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开始对华加税,韩国开始站队了?
搜狐财经· 2025-07-27 14:18
韩国总统李在明对华加征关税的决策背景 - 韩国总统李在明近期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涉及领域包括钢铁等商品,其中对中国和日本的热轧钢板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高达28.16%至3.57% [1][10] - 加征关税的钢铁产品仅占中国对外热轧钢板贸易总量的1.3%,对中国钢铁产业影响有限 [10] 韩国外交政策的多边平衡 - 李在明在竞选时主张发展多边外交,试图与中国和朝鲜缓和关系,以减轻韩国的地缘政治压力 [3] - 韩国长期受美国影响,政治派别在处理外交问题时往往优先考虑美国立场,导致李在明的外交政策面临国内反对 [3] - 李在明明确表示韩国不会干涉中国台海问题,拒绝将台湾纳入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适用范围,引发美国不满 [7][10] 韩国经济与贸易依赖的困境 - 尹锡悦政府时期中韩关系恶化,韩国经济过度依赖美国贸易,导致汇率波动、物价上涨,民众生活成本上升 [8] - 李在明试图通过改善与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减少对美国依赖,增强韩国经济自主性 [8] 韩国军事自主权的争取 - 李在明积极推动收回韩国军队战时指挥权,目前该权力由美军掌握,此举旨在提升韩国军事决策自主性 [8][10] - 收回战时指挥权将削弱美国对韩国的控制,但面临美国巨大压力 [8] 中美博弈下的妥协策略 - 李在明在九三阅兵问题上态度谨慎,称"很难前往",等待美国态度以决定是否参与 [10] - 对华加征钢铁关税被视为向美国妥协的代价最小方案,既满足美国期望又避免过度刺激中国 [10][13] - 李在明需谨慎处理与美国关税谈判,避免重蹈日本与美国贸易协议引发的国内反对风波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