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中心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越南打造“特大城市”
财联社· 2025-07-22 18:33
城市合并与规划 - 胡志明市与平阳省、巴地头顿省合并标志着越南城市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将打造"多中心"的"特大城市" [1] - 新行政架构于7月1日生效,统一都市治理体系,重塑越南南部最大经济枢纽的增长模式 [1] - 合并为长期空间规划提供机遇,需超越省级行政区划限制寻找关键增长驱动力 [1] 城市发展模式 - "多中心"城市结构可缓解核心区域压力,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升都市圈整体生活品质 [2] - 需避免传统"单一中心"模式,将公共服务、交通和经济活动分散布局 [2] - 挑战包括资源集中战略区域、避免投资碎片化及浪费 [2] 技术与合作 - 智能技术和数字治理应成为新合并城市的运营支柱,当前技术应用落后于全球先进城市 [3] - 公私合作关键,例如交通导向型发展中规划部门负责分区,私人投资者参与建设运营 [3] - 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可减轻国家补贴压力 [3] 城市化挑战 - 胡志明市内城区面临土地资源有限、交通拥堵等快速城市化问题,亟需空间重组 [1] - 合并为解决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超负荷问题提供新思路 [1]
南京、济南弱省会何解?东部首位度:从“一城独大”到多中心开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21:16
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分析 - 2024年27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数据显示,东部省会普遍低于中西部,海口以31.13%占比领跑东部,济南(13.72%)、南京(13.50%)垫底 [1][4][5] - 银川(53.42%)、长春(53.14%)、西宁(47.13%)位列全国前三,西安(37.47%)、成都(36.34%)等中西部省会首位度显著高于东部 [4] - 东部省会首位度呈现三梯队:海口>30%,福州(24.65%)/杭州(24.25%)/广州(21.91%)在20-30%区间,石家庄(17.26%)/济南/南京在10-20%区间 [5] 多中心城市格局形成 - 东部省份普遍呈现"双子星"或"多中心"模式,如广州(22.47%)—深圳(26.70%)、南京(14.26%)—苏州(18.42%)、济南(13.17%)—青岛(17.35%) [6][7] - 长三角形成多极体系:上海(12735.06亿元)牵引,南京—苏州、杭州(5715亿元)—宁波(4420.5亿元)形成千亿级差距的次级中心 [7] - 京津冀区域唐山(19.17%)GDP首破万亿,与石家庄(18.44%)形成双核,承接京津产业项目948个总投资6065.92亿元 [7]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202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浙江推进杭州(人工智能高地)—宁波(港口航运)双城记,支持温州打造"第三极" [8][9] - 广东差异化定位广州(制造业/科创中心)与深圳(金融/创新之城),深圳将建设国家超算中心二期、大湾区债券平台 [9] - 山东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推动烟台—大连联动;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工程,建设15个产业转移平台 [10][11] 城市竞争新趋势 - 东部省份从"强省会"转向多中心协同,通过产业差异化定位(如杭州AIvs宁波港口)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8][9] - 省际协同机制创新成为重点,如山东探索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广东建立深汕/广清等特别合作区 [10][11] - 技术要素重塑竞争格局,未来多极平衡发展将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