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中心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拥有9个GDP万亿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打样未来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14:01
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长三角城市群被定位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战略排头兵,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7] - 该城市群是以上海为核心,包含江浙皖三省共27个城市的紧密联系体[7] - 发展重点在于创造城市群发展的中国模式,通过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落实高技术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7] 交通基础设施与一体化进展 -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过7700公里,每日客运量超200万人次[15]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于2024年6月1日运营,连接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合肥、黄山、杭州和嘉兴等地[15] - 高铁密度较高且联通性较强,未来将向中小城市延伸并提升运行速度和服务质量[15] - 嘉兴机场建成开通将促进低空经济等科技产业集聚,并实现上海至嘉兴半小时、至苏州20多分钟的高铁通勤[2] 产业协作与集群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长三角形成跨地域产业链:上海负责研发设计,安徽集中于生产加工(安徽已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大省),浙江杭州宁波、江苏常州、上海临港均为重点发展城市[16][17] - 大飞机产业形成“上海总装+苏浙皖配套”格局,长三角集聚全国超1/3的配套供应商,相关企业近千家,工业产值超千亿元,并于2024年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1] - 低空经济被视为近期发展潜力明显的领域,需要制定长三角城市间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方案[22] - 城市间产业协作呈现多中心互补格局:上海强于研发与国际资源,苏州常州强于生产制造,杭州强于民营经济与数字技术,南京软件业增长迅速[17] 都市圈建设与同城化效应 - 长三角包含6个国家级都市圈(上海、杭州、苏锡常、南京、合肥、宁波),其中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圈已获批[9][10] - 都市圈是城市群中合作最紧密的组团,旨在解决跨行政区域管理碎片化问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同城化便利[10][11] - 都市圈为居民提供更广大的就业和公共服务空间活动范围,实现基础设施、人口管理和产业合作的多方面协同[10][11] 国际竞争力与优势条件 - 长三角城市群是全球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也是唯一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群[3][19] - 优势条件包括通江达海的地理区位、世界级港口(上海港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700多个港口、宁波舟山港308条航线)、中国最大消费市场和生产制造能力[19][20] - 区域拥有电子、汽车、现代金融等产业集聚,未来目标成为全球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中心[21] - 城市群内包含9个万亿GDP城市(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形成多中心空间结构[12]
越南打造“特大城市”
财联社· 2025-07-22 18:33
城市合并与规划 - 胡志明市与平阳省、巴地头顿省合并标志着越南城市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将打造"多中心"的"特大城市" [1] - 新行政架构于7月1日生效,统一都市治理体系,重塑越南南部最大经济枢纽的增长模式 [1] - 合并为长期空间规划提供机遇,需超越省级行政区划限制寻找关键增长驱动力 [1] 城市发展模式 - "多中心"城市结构可缓解核心区域压力,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升都市圈整体生活品质 [2] - 需避免传统"单一中心"模式,将公共服务、交通和经济活动分散布局 [2] - 挑战包括资源集中战略区域、避免投资碎片化及浪费 [2] 技术与合作 - 智能技术和数字治理应成为新合并城市的运营支柱,当前技术应用落后于全球先进城市 [3] - 公私合作关键,例如交通导向型发展中规划部门负责分区,私人投资者参与建设运营 [3] - 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可减轻国家补贴压力 [3] 城市化挑战 - 胡志明市内城区面临土地资源有限、交通拥堵等快速城市化问题,亟需空间重组 [1] - 合并为解决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超负荷问题提供新思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