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进口渠道
搜索文档
中国不买大豆美国慌了,为啥中国大豆消费这么强?
搜狐财经· 2025-10-15 02:48
中国大豆消费规模与驱动因素 - 中国年大豆消费量高达1.2亿吨,相当于每日消耗270万包,消费规模居全球首位[1] - 大豆消费的90%用于榨油和制作饲料豆粕,豆粕在饲料总量中占比超过90%[1] - 饮食结构变化是核心驱动因素,中国年肉类产量超过9000万吨,每10个中国人消费的肉蛋奶中约有3斤源自进口大豆的贡献[4] 中国大豆供应结构与进口依赖 - 国内大豆年产量约为2000万吨,仅能满足不到17%的总需求,自给率低[3] - 国内大豆生产受耕地资源约束,18亿亩耕地需优先保障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大豆种植面积有限[3] - 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形成了巴西、阿根廷、美国的“铁三角”格局[3]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与中国策略转变 - 中美贸易战后进口来源地显著转变,巴西在中国大豆进口中占比从贸易战前约40%上升至70%以上,美国份额降至21%[3] - 中国积极推动进口渠道多元化,开拓俄罗斯、非洲等新来源地,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3] - 进口策略转变对美国大豆产业造成冲击,曾导致美国2200万吨大豆滞销,大豆价格暴跌[3][4] 中国大豆产业政策与未来发展 - 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通过补贴、粮豆轮作等方式扩大种植面积,过去11年单产提升13.66%[6] - 黑龙江、内蒙古是国产大豆主产区,贡献全国超50%的产量[6] - 国产与进口大豆形成差异化分工,进口的99%为出油率高的转基因大豆用于榨油和饲料,国产高蛋白大豆主要供食用[6] - 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掌握主动权,保障粮食安全,而非单纯依赖进口[6][8]
中国豪购59万吨澳大利亚油菜籽,加拿大损失惨重
搜狐财经· 2025-09-23 08:11
此外,澳大利亚与中国在植物检疫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协调,特别是在黑胫病防控方面,双方已经接近达成一项关键的植物检疫协议。这项协议的签 署,将有效扫清油菜籽贸易的技术壁垒,为两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拿大油菜籽产业遭遇寒冬,贸易壁垒重重 澳大利亚油菜籽巨单振奋农业,中加贸易格局悄然演变 近期,澳大利亚农业板块迎来重大利好。中国向澳大利亚发出巨额油菜籽订单,总计九艘货船,约合54万吨的庞大数量,这些精心挑选的农产品将自澳大利 亚的港口启程,漂洋过海,运往中国的榨油厂。此次交易并非孤例,不久前,中国已向澳大利亚采购了5万吨油菜籽。短短时间内,累计订单量飙升至59万 吨,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澳大利亚的农业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在国际农产品贸易舞台上占据了新的优势地位。 消息公布后,澳大利亚农业板块的股价应声上涨,单日涨幅高达4.7%,市场情绪为之一振。澳大利亚的农民们正紧锣密鼓地备货,甚至有农场主已提前清 空仓库,以确保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订单。 与此同时,曾是中国主要油菜籽供应国的加拿大,却面临着严峻的出口挑战。目前,加拿大对华油菜籽出口量锐减了90%,其产业的寒冬与澳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