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豆振兴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全链条服务 为农业发展带来“金融良方”
期货日报网· 2025-10-22 09:33
创新"订单+保险+期货+信贷"模式 A项目背景 仓廪实,天下安。保持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国家发展的冲击,减少粮食生产领 域的外部依赖,确保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自主性,进而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布局持续完善,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 稳固,中国人的饭碗在自己手中端得更牢。然而,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 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还面临着不少挑战。例如,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 撂荒现象较多;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受极端气候、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 链"断链"风险较大,这些现实问题决定了全国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大豆产量低、自给率不高,依赖进口大豆的情况比较严重。为提 高国产大豆产量和自给水平,我国实施了大豆振兴计划。截至2024年年底,大豆振兴计划一共进行两轮。第一轮大豆 振兴计划始于2002年,以大豆良种补贴为代表性政策,主要目标是扩大油用大豆生 ...
巴西大豆价格对我们猛涨79.9%,中方买家集体按下暂停键,静待两张王牌打出
搜狐财经· 2025-10-22 04:20
巴西大豆价格飙升的核心驱动因素 - 巴西大豆对华出口价格较年初暴涨79.9%,创下七年升水新高 [1] - 巴西北部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持续降雨导致120万公顷大豆种植区积水,新季产量可能减少5%至8% [3] - 巴西旧季大豆库存见底,新季大豆需等到明年1月底装船,青黄不接导致供应压力骤增 [3] - 巴西东南部港口10月预计出口大豆712万吨,同比增幅达60%,港口排队时间拉长至45天,物流瓶颈加剧 [3] 贸易格局与投机行为对价格的影响 - 部分巴西出口商利用中国进口渠道集中局面抬高报价,10月初帕拉纳瓜港报价比芝加哥期货市场高出近3美元/蒲式耳,而美国大豆溢价仅为1.7美元 [5] - 价差使得巴西大豆到岸价比美国墨西哥湾港口贵20至30美元/吨 [5] - 9月份中国采购的巴西大豆占其出口总量的93%,高度集中的需求关系增强巴西出口商定价话语权 [5] -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41%降至2024年的21% [5] 国内压榨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 -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大豆油企业利润持续为负值,加工每吨巴西大豆亏损高达200多元 [7] - 山东地区豆粕出厂价比原料成本倒挂80元/吨,不少企业被迫减产停机 [7] - 国内买家尚未采购今年12月和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表明对当前价格不认可 [7] - 中储粮手握4500万吨大豆储备,足够全国使用三个多月,10月拍卖4万多吨国产陈豆,11月计划追加投放进口储备豆 [7] 中国的进口多元化战略与技术替代 - 2025年9月阿根廷将大豆出口税降至零后,中国买家在48小时内抢购130万吨大豆,相当于2024年全年自阿进口量的三成多 [9] - 俄罗斯远东地区每月向中国供应20多万吨大豆,乌克兰货源通过中欧班列20天内运抵,形成“主力 补充 备选”供应组合 [9] - 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可替代15%的豆粕使用量,农业农村部目标在2027年前将饲料中豆粕占比从15.3%压降到12% [10] - 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将扩大到1亿亩,预计可多产1500万吨大豆 [10] 未来价格走势的关键观察节点 - 2025/26年度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达14%,为历史同期第二快,私营咨询机构预测新季产量可能达1.8092亿吨,比去年增长5.3% [10] - 若天气条件良好,明年一二月新豆集中上市时,供应增加可能促使价格回落 [10] - 10月底中美贸易谈判若取得进展,对美豆进口限制可能放宽,美国仓库积压2000多万吨大豆,价格跌至十年最低点 [11] - 巴西政府计划投资23亿美元升级港口设施,预计2026年物流瓶颈将有所缓解 [13]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 - 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达7465万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71% [15] - 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预计今年头10个月出口量可达1.02亿吨,全年有望冲击1.1亿吨纪录 [15] - 中国通过多元化采购分散风险,对内通过储备调节和技术替代夯实基础,在国际大豆贸易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15][17]
中国不买大豆美国慌了,为啥中国大豆消费这么强?
搜狐财经· 2025-10-15 02:48
中国大豆消费规模与驱动因素 - 中国年大豆消费量高达1.2亿吨,相当于每日消耗270万包,消费规模居全球首位[1] - 大豆消费的90%用于榨油和制作饲料豆粕,豆粕在饲料总量中占比超过90%[1] - 饮食结构变化是核心驱动因素,中国年肉类产量超过9000万吨,每10个中国人消费的肉蛋奶中约有3斤源自进口大豆的贡献[4] 中国大豆供应结构与进口依赖 - 国内大豆年产量约为2000万吨,仅能满足不到17%的总需求,自给率低[3] - 国内大豆生产受耕地资源约束,18亿亩耕地需优先保障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大豆种植面积有限[3] - 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形成了巴西、阿根廷、美国的“铁三角”格局[3]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与中国策略转变 - 中美贸易战后进口来源地显著转变,巴西在中国大豆进口中占比从贸易战前约40%上升至70%以上,美国份额降至21%[3] - 中国积极推动进口渠道多元化,开拓俄罗斯、非洲等新来源地,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3] - 进口策略转变对美国大豆产业造成冲击,曾导致美国2200万吨大豆滞销,大豆价格暴跌[3][4] 中国大豆产业政策与未来发展 - 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通过补贴、粮豆轮作等方式扩大种植面积,过去11年单产提升13.66%[6] - 黑龙江、内蒙古是国产大豆主产区,贡献全国超50%的产量[6] - 国产与进口大豆形成差异化分工,进口的99%为出油率高的转基因大豆用于榨油和饲料,国产高蛋白大豆主要供食用[6] - 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掌握主动权,保障粮食安全,而非单纯依赖进口[6][8]
美国大豆迎丰收季,农民却绝望喊话,中国一单未下,粮食恐烂地
搜狐财经· 2025-09-19 06:24
贸易战对美国大豆出口的影响 - 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后,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同比暴跌88%,跌至近20年最低点[1] - 在2023至2024市场年度,美国向中国出口近2500万吨大豆,但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比例从历史平均的60%降至18%[1]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合约价格较三年前高点暴跌40%[2] 中国大豆供应链的多元化战略 - 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比例飙升至76%,2024年巴西对华出口大豆达7465万吨,占中国总进口量的71.1%[1][2] - 中国投资120亿美元参与巴西铁路和港口建设,将物流时间从45天缩短至33天,并推动人民币结算[2] - 中国与阿根廷、乌拉圭签署1000万吨新协议,并宣布从两国进口大豆数量翻倍至500万吨,成功打造“南美三角供应圈”[2][3] 中国国内大豆产业的振兴 - 2025年中国大豆产量突破2300万吨,较2017年翻一番,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从85%降至75%以下[2] - 东北地区扩种1200万亩,耐盐碱品种亩产提升30%,并通过低蛋白饲料技术一年减少800万吨豆粕用量[2] 美国豆农面临的经营压力 - 伊利诺伊州豆农面临每蒲式耳11.3美元的生产成本与10.15美元现货价格的倒挂,每英亩净亏损近100美元[2] - 美国农业部研究表明,贸易战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其中大豆损失约占71%[5] - 美国大豆协会警告,失去中国市场可能造成百亿美元损失,三成以上豆农面临破产风险[10] 美国农业的结构性困境 - 美国农业高度专业化,如价值25万美元的大豆专用收割机和30万美元的播种机难以转作他用[4] - 改种其他作物需耗费3至5年重建销售渠道,且期货套期保值规则不同,每户学习成本高达1.2万美元[4] - 美国试图通过日本(年进口量300万吨)和欧洲等市场弥补损失,但与中国需求相比杯水车薪[4] 市场与政策反应 - 特朗普呼吁中国将美国大豆订单增加至四倍后,芝加哥大豆期货仅短暂上涨2.8%便迅速回落[3] -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后,芝加哥大豆主力合约价格单日下跌超2%,最低触及980美分/蒲式耳[5] - 2018年关税战期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从2958万吨骤降至667万吨,降幅达76.7%[8]
进口大豆数量公布,巴西躺赢!特朗普坐不住,有求于华:很快面谈
搜狐财经· 2025-09-10 17:44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变化 - 2025年8月单月进口大豆1227.9万吨,1-8月累计进口量达7331.2万吨 [1] - 巴西占据中国大豆进口总量71%,单月占比达86.6%,美国份额从2024年21%暴跌至极低水平 [1][3] 中美贸易战对大豆行业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中方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对等关税使美国大豆实际税负达94% [3] - 加税后美国大豆到岸价776美元/吨,巴西大豆价格稳定在380-400美元/吨,价差超30美元 [3]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跌破10美元/蒲式耳,远低于成本价 [3] 巴西大豆贸易优势 - 2025年上半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额达190亿美元,占其全球出口总额75.2% [3] - 巴西中西部农场通过桑托斯港专用码头向中国运输大豆,采用40万吨级巨轮 [3] 美国农业面临压力 - 美国豆农面临严重财务压力,仓库大豆堆积如山 [3] - 农业巨头警告若秋收前不能恢复对华出口,中西部农村可能失去15万个工作岗位 [4] 中国应对策略 - 实施"高关税+技术壁垒+替代供应链"三重策略,要求进口大豆与美国转基因品种在3个关键基因存在差异 [6] - 与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国家签署长期合同,8月从南美进口大豆占比超90% [6] - 国内实施"大豆振兴计划",2025年产量预计达2100万吨,饲料配方减少豆粕使用量 [6] 稀土贸易影响 - 美国80%稀土加工依赖中国,中方限制稀土出口导致国际价格暴涨3倍 [6] - 特斯拉、福特等车企向白宫请愿,美国军工企业因稀土磁铁短缺出现交货延迟 [7] - 中方明确稀土出口管理需考虑产业安全、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 [8] 全球农业格局重塑 - 新兴市场崛起改变美国掌握的农业出口话语权和定价权格局 [9]
宁愿赔钱也要把粮食卖中国!美国的粮食垄断梦,如何被中国瓦解?
搜狐财经· 2025-08-21 23:36
贸易战背景与美方行动 - 2018年特朗普政府将大豆列入对华加征关税首批商品[3] - 美国曾占据中国大豆进口市场34.4%份额 年进口量达3285万吨[4] - 美方试图通过控制大豆出口在贸易谈判中获取利益[4] 中国应对策略与产业调整 - 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 三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7][9] - 国产大豆产量从1200万吨跃升至2000万吨 自给率突破20%[9] - 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 每头猪节省31公斤大豆 全国年减少豆粕用量超1000万吨[11] - 加工技术提升使损耗率降低3个百分点 年多产出30万吨豆油[13] 进口格局重构与供应链转移 - 2025年1-7月中国进口大豆65%来自巴西 6月单月美豆占比不足6%[15] - 巴西对华大豆出口从2018年6608万吨增至2024年7465万吨 占比突破71%[15] - 南美物流设施升级 中资参与港口扩建使装卸效率提升40% 海运时间缩短至21天[15] - 2025年8月中国未采购一单美国大豆 美方可能错失价值数十亿美元订单[19] 美国农业经济影响 - 美国大宗农产品价格过去三年持续下滑 生产成本不断上涨[17] - 美国农民仓库积压700万吨大豆 面临43亿美元收入蒸发风险[19] - 美国农业经济状况比2018年贸易战期间更艰难[17] - 农业运输联盟称危机已全面爆发[20] 全球农业合作新格局 - 中国在非洲培育12个百万亩级大豆种植基地[22] - 与日韩重启农业部长级会议 日本计划2030年大米出口量翻三番[2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日本越光米增长19.4%[22] - 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占全球总量41% 金砖机制下农业合作深化[23]
特朗普求情也不管用,中国这次不买了!美国700万吨大豆恐烂在地里,大赢家浮出水面
搜狐财经· 2025-08-19 11:40
中美大豆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2024年进口大豆1.05亿吨 其中美国大豆2214万吨占比21.1% [1] - 特朗普要求中国将美国大豆采购规模提高至四倍但未获回应 美国700万吨大豆面临滞销风险 [1] -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七年 美国大豆仍被列入反制清单需缴纳额外关税导致价格优势丧失 [3] 中国大豆供应链战略调整 - 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提升国产大豆自给率 推广低蛋白饲料减少对高蛋白大豆依赖 [3] - 进口来源多元化:巴西大豆享受免税待遇价格更低供货稳定 阿根廷通过农业合作协议扩大出口份额 [3] - 采购节奏提前:2024年7月完成9-10月全部订单 改变以往9月至次年1月集中采购模式 [5] 巴西大豆产业竞争优势 - 2024年1-6月对华出口大豆价值190亿美元 占巴西大豆总出口额74.6% [5] - 大豆产量持续增长受益于国际需求上升及价格上涨刺激种植面积扩大 单位面积产量同步提升 [5] - 凭借与中国深化政治经济合作 成功抢占市场份额巩固全球大豆贸易主导地位 [7] 美国农业供应链风险暴露 - 大豆滞销冲击全产业链:种子公司 化肥企业 农机制造 运输仓储 保险及农业贷款均受影响 [7] - 长期依赖中国市场且未拓展替代买家 导致抗风险能力薄弱 [5] - 中西部大豆主产区作为共和党票仓 贸易状况可能影响政治支持率及选举基本盘 [1] 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启示 - 国际贸易中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 需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拓展多元化合作 [7] - 南美国家通过稳定供货 政治互信及基础设施合作建立可持续贸易关系 [3] - 采购策略调整反映买方市场主导权提升 生产者需适应动态需求变化 [5]
中国取消订单后,美国大豆堆积如山,这一次,特朗普对华有事相求
搜狐财经· 2025-08-16 13:20
美国大豆出口困境 - 美国大豆出口量创20年新低 截至7月24日销量仅300多万吨 较去年同期下降12% [1] - 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在2025年度大豆订单上未有任何新进展 [1] - 美国大豆库存堆积如山 特朗普公开呼吁中国将订单量增加四倍以帮助减少贸易逆差 [5] 中国采购策略转变原因 - 巴西大豆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大豆 [3] - 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价格更具优势 可避免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3]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 通过采购非美国大豆减少关税博弈负担 [3] 中国大豆供应链调整 - 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为9000万吨 较去年减少1000万吨 [5] - 通过增加巴西和阿根廷进口逐步减少对美国大豆依赖 [5] - 国内推进"大豆振兴计划" 选育高油高产品种并加速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5] 全球大豆市场格局变化 - 巴西和阿根廷供应商逐渐取代美国市场地位 [9] - 中国采购决策更注重价格、质量和供应稳定性而非单纯贸易逆差问题 [7] - 大豆需求高速增长期已结束 因人口结构变化和低蛋白饲料技术推广 [5]